分卷阅读75
九州,功盖三皇五帝。”
高台之上,嬴政缓缓开口,“是以,天书梦中进奉公主神种,助朕之黔首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陛下威武!”
“陛下万年!”
“天佑陛下!”
“天佑大秦!”
一人跪,万人跪。
无数黔首俯身拜下,热泪盈眶,这一刻,他们无比希望他们的皇帝陛下长命百岁,永护大秦!
鹤华眨了下眼。
——粮食对于黔首们来讲真的很重要。
鹤华身后的刘季与有荣焉,腰板挺得直直的。
——他有救驾之功,不仅能分到更多的粮食,还能留在咸阳当官!
接下来是将粮食晾干,然后处理之后按照地域分发粮食种子。
种子并不多,分到每个地方的也不多,多的两三捧,少的一捧,但不管怎样,每个郡县都分到,没有因为之前是六国领土而被歧视。
种子由嬴政的亲卫亲自护送到各地。
种子太少,到郡县便不再分,挑选出最合适种的耕地,由县长亭长与亲卫们亲自盯着,待来年落了种,再从种子分发当地黔首。
当种子抵达,九州天下再次为之沸腾——
“太好了!”
“我还以为咱们不会分到呢,没想到咱们也能得一捧!”
“是啊,法家治国也挺好,若是按照亲疏远近来分粮食,咱们这种地方肯定分不到。陛下按照法家的规则办事,所有郡县按照耕地面积来分种子,咱们才能分到亩产千斤的种子。”
“别看只有这么一捧,但是产量高啊,等来年丰收了,咱们地里或多或少都能种上了!”
嬴政声望空前高涨。
大秦体制备受推崇。
这个因百年战乱而千疮百孔的华夏大地,迎来了久违的平和与希望。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但鹤华是个例外。
她开学了,没有奇怪女人来接她,让她失落了好一阵,但更让她失落的是后面的事情——
“小朋友们,上个学期咱们学习了英语字母,这个学期咱们学习一下英语的的简单词汇。”
“来,跟老师一起读——”
“the.”
“be.”
“???”
过目不忘有神通之称的鹤华小公主遭遇人生滑铁卢。
第35章
鹤华呆若木鸡, 如听天书。
不是,这些字母分开她都认识,但组合起来她怎么不认识?
不仅不认识, 这奇奇怪怪的发音完全超出了她的认知, 不仅与秦字大不相同,更不同于那些被阿父灭掉的其他国家的任何语言, 仿佛凭空出现一般, 没有任何规律可言。
鹤华张了张嘴, 音节跑得她自己都听不下去。
——这是什么语言?
她为什么要学这种语言?
“鹤华小朋友, 错啦,是the.”
杨思琪十分好脾气,给鹤华鼓劲, “来,再跟老师读一遍, the.”
鹤华艰难出声。
几次发音都与自己不同, 杨思琪听得愣了愣。
不是, 在这个鸡娃鸡到令人发指的世界,现在还有暑假不给孩子报补习课的家长?
——还是说鹤华小朋友的家庭条件不足以支撑她上补习班?
不能吧?
鹤华的家庭条件应该不差的,不至于缺这点上补习班的钱。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奔入小康社会, 不再为温饱发愁,打开电视与手机,视频上也都是光鲜亮丽的生活, 高楼大厦, 纸醉金迷, 仿佛现在的华夏大地已是发达国家,每一个华夏人都活得精彩而热闹。
可在镜头看不到的地方, 仍有许多连吃饭都成问题的家庭。
遥远的山路,贫瘠的家庭,重男轻女的思想,让降生在这里的女孩子几乎看不到未来的路。
她去这些地方支教过,知道这些地方的不容易,更知道女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是怎样一种的绝望。
所以当她看到鹤华出现在教室门口,用好奇且惊艳的目光上下打量着周围的一切时,她几乎瞬间断定,这是一个活在与世隔绝的山村里的小姑娘。
——正常的二十一世纪的小女孩不会对一座普通的公立幼儿园抱有那么多的好奇与向往。
但鹤华不,她对一切都好奇,对一切也都不熟悉,她完全不了解这一切,格格不入到仿佛来自于古代社会。
她没有见过干净明亮的房间,没有见过投影仪,没有见过漂亮的校服,没有见过可以随意支配的纸张与画笔,她什么都没有见过,所以她格外好学,海绵遇水似的拼命吸取着她所教授的东西。
多么让人心疼的一个可怜孩子。
哪怕学校有规定,不允许老师私下打听学生的家境,以免老师根据学生家庭情况的不同来区别对待学生,她也能感觉到鹤华的家庭条件并不好,不是二十一世纪的小康家庭里养出来的孩子。
但很快,她这种推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很快被否定,穷人家的好奇是小心翼翼的,带着卑微讨好的好奇,那种知道自己不配得到,但心中依旧充满向往,可鹤华不一样,她有一种这里很好,但我家也不差,甚至这里再怎么好,也不及我家里的万分之一的好奇。
天之骄女的骄矜自傲。
鹤华妈妈怪是怪了点,但气质一等一的好,明显是有钱有权人家才能养出来的千金。
鹤华爸爸更不用说,才华斐然,文笔出众,随手写出来的感谢信都能上热搜的那种,虽然脑子不大正常,职业习惯让他非常沉迷历史,把小鹤华带的也沉迷电视剧,但这个人谈吐和眼界明显不是普通人,与鹤华妈妈是典型的强强联合,像这种高知家庭,会不重视孩子教育,会连给孩子上补习班的钱都不舍得花?
绝对不可能。
鹤华的爸爸妈妈又不是傻子。
不是没有这个钱,也不是不重视教育,那么为什么不给孩子上补习班?
是觉得自己的孩子过目不忘聪明绝顶,所以不屑于让孩子在暑假上补习班,只需要在学校里随便学学,就能把所有知识都学会?
杨思琪想了想,认真地觉得事情的真相就是这样。
——虽然她与鹤华爸爸只通过电话没有见过面,但从电话里就能感觉得到,那是一个极端自信甚至自负的男人,自负如他,当然觉得自己孩子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孩子,补习班这种东西是浪费生命,他的女儿不需要上。
“……”
愚昧!
这种思想只会害了孩子!
现在大环境这么卷,骆宾王曹植来了都得提前上补习班和学英语,更别提鹤华聪明归聪明,但在文学的造诣远没有聪明到能七步成诗的程度。
——鹤华聪明主要表现在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