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7


落在鹤华与嬴政勾着的手指上面。

希望公主说到做到,莫再突然昏迷,让陛下为之忧心,更让他们跟着揪心。

蒙恬摇头轻笑。

——再怎样天纵奇才的公主,在自己阿父面前也只是一个颇为孩子气小姑娘。

“你要说的好消息是什么?”

拉完勾,嬴政问鹤华。

李斯瞬间支起耳朵。

上一次的好消息是引进天书授课,让大秦的工业环境顷刻间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从缺胳膊少腿变成虎生双翼,奋起直追天书世界的日新月异。

当然,大秦与天书世界相差甚远,哪怕有天书鼎力相助,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追上天书世界,可尽管如此,他们已足够惊喜足够知足了,完整的工业链在过去是他们在梦里连想都不敢想象的事情,而现在却被天书倾囊相助,迅速补上自己的短板,他们丝毫不怀疑,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不仅能拥有完整的工业链,更能拥有传说中的飞机轮船以及公主心心念念的蒸汽火车。

胃口被鹤华填得无限大,李斯觉得哪怕是飞机轮船即将能生产,他也不觉得太过惊喜,越是这样,他越是对鹤华嘴里的好消息充满好奇。

——上次的好消息梦里都不敢想的事情被鹤华变成现实,那这次的好消息是什么?

李斯饮着茶,眼睛有一搭没一搭去瞧嬴政身边的鹤华,生怕自己错过她的话。

只是这一次,这位公主似乎并不想让他们听到这个好消息,她微微向嬴政的方向倾了倾身,压低声音与嬴政耳语,“她很快便能见到她的阿父了。”

嬴政呼吸微微一顿。

李斯:“???”

声音着实小,李斯完全不曾听到,几乎没有犹豫,他求助似的看向蒙恬。

——此人自幼习武,感官极为敏锐,听力更是一骑绝尘,必然听到了公主所说的好消息!

然而被他寄予厚望的蒙大将军,却又一次让他失望了,男人不动如山安坐在座位上,仿佛什么都没有听到,更不曾看懂他的示意。

“……”

这种好消息为什么要瞒着他?

他也想知道公主这次带来的好消息啊!

“我的功劳。”

清脆女声带着点小骄矜,“阿父,我是不是很厉害?”

嬴政侧目看鹤华。

十五六岁的年龄像是迎着朝阳怒放的花儿,朝气蓬勃,略带棱角,但同时又是孩子气的,好不容易做成一件事,便迫不及待想要他的夸奖。

——当然,她做得很好,没有辜负他的偏宠。

嬴政目光微动,手指落在鹤华发间,按着绸缎似的头发揉了揉,“十一,你做得很好。”

“那当然,我可是阿父的女儿。”

鹤华弯眼笑道。

方才那句话鹤华声音压得低,周围人不曾听到她究竟说了什么,只有蒙恬是习武之人,感官比正产人敏锐许多,那句话飘入他耳朵,战无不胜的将军眉头微动,深深看了鹤华一眼。

“阿父,我都已经这么厉害了,阿父准备如何奖赏我?”

鹤华摇了下嬴政的胳膊。

嬴政抬眉,“你想要什么奖赏?”

“我想要什么?”

鹤华眸光轻转,眼睛弯弯,“阿父,我想入朝参政。”

李斯心头一跳,瞬间不纠结自己方才没有听到的好消息究竟是什么好消息了。

——与公主入朝参政相比,什么好消息都得往后放。

入朝参政,意味着公主从幕后走到台前,更意味着公主正式对继承人之位发起冲击,直面那些来自公卿大夫们的斥责质疑。

公主的心思昭然若揭,那么陛下呢,陛下又怎样看待公主的野心勃勃?

几乎是下意识的反应,李斯目光落在嬴政脸上。

帝王似乎并不意外公主的话,凤目微抬,眸光映着窗外昭昭春景,“非秦吏不得入朝参政。”

“你并非秦吏,如何能入朝参政?”

“阿父,我为大秦带来那么多东西,难道还换不来一个小小的吏官?”

鹤华道,“阿父,您这是赏罚不分明。”

“你的确给大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嬴政眼皮微抬,“廷尉,若以大秦律,当如何奖赏小十一?”

李斯嘴角微抽,被迫围观父女俩的一唱一和也就算了,自己还得随着父女二人一唱一和,可见帝王心腹也不是这么好当的。

“当拜相封为上卿。”

李斯不假思索道。

“我年龄太小,拜相封上卿只怕不能服众。”

鹤华抬手给嬴政斟了一盏茶,亲手捧给嬴政,“我只想要栎阳之地,在栎阳做一个小小的秦吏,若在栎阳做得好,阿父便提拔我,若做得不好,阿父便给我封君,将我束之高阁,可好?”

嬴政接下鹤华奉的茶,却没有喝,只是随手将茶盏放在案几上,一双凤目瞧着自己面前的小女儿。

十五六岁的年龄,生机勃勃,意气风发,锐气到连自己的野心都是直白到不加任何掩饰的。

“栎阳,大秦旧都。”

嬴政声音缓缓,不辨喜怒,“定都二世,时年三十五。”

“十一,你要做栎阳县令?”

嬴政凤目轻眯,目光落在鹤华脸上,“做大秦旧都的县令?”

鹤华点头,“对,我要做大秦旧都的县令。”

“我知道栎阳对大秦意味着什么,更知道这个地方并不是一个好选择,但我还是要选它。”

“它曾是大秦的政治与经济中心,见证大秦帝国的崛起,更见证孱弱的秦地如何盛产虎狼之君。”

“大秦东出,大秦崛起,旧时的国都不再适应一跃成为七国之首的秦国国都,于是它被抛弃,成为宗室老臣的安置地,然后在思想陈旧的宗亲老臣的治理下越发江河日下,不复旧日荣光,以至于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它曾经辉煌一时,是秦国的国都。”

“但是阿父,我喜欢这个地方。”

“它就像贫寒人家里的长子,领着一群弟弟妹妹艰难过活,虽朝不保夕,却努力将所有的好东西全部给弟弟妹妹,在贫瘠土壤中养出惊才绝艳的弟妹。”

“弟妹长大,它却老了,它跟不上这个时代,被时代所抛弃,成为老人口中唏嘘叹谓的地方。”

“无人再能记起它,只有一些宗亲老臣陪着它,可陪着它的这些宗亲老臣,却也是造成它越来越无人问津的最主要原因。”

“阿父,我想做栎阳县令,想做大秦旧都的开启者,更想在墨守成规的地方开启自己的第一道政令。”

“商君迁都咸阳,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栎阳不再适合蒸蒸日上的秦国国都,另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里的人故步自封,他的改革在这里难以推行,所以他选择在废墟之上重新建立起一座新国都,而不是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