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1
谭瑜娘说家里所有积蓄都用来给常韶赎身,以后他们一家人能永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差点被呛住。
“家里没钱了?那我们以后怎么生活?”
“傻孩子,只要我们一家人齐心协力,没有迈步过去的坎儿。”
谭瑜娘慈爱极了,丝毫没想过自己失去了徐家制衣厂副经理的位置,也就没了收入来源。
意味着常家往后会坐吃山空。
再添加了常韶这个没什么用的男人,以后家里日子可怎么过。
唯有常延朗越想越悲催,看向父亲的目光变得不善起来。
他倒是想再去讨好一下徐家父子,但从报纸上发现徐永弼也牵扯到袁家案件中,失去了商会会长的职位,被关进警局调查。
顿时吓得龟缩在家里,天天和常韶父子俩相看两厌。
三个月后。
由于舆论高度关注,袁家的案件终于调查清楚。
袁家二房和徐永弼联合起来谋害大房夫妻,被判了罪。
至于百通实业和袁家其他理应归属大房的财产,都还给了袁卿兄妹。
兄妹俩回到了袁家老宅。
哪怕这座被二房占据多年的宅子令他们感到十分厌恶。
但这是他们应得的,宁可卖掉也不让给二房。
袁萱领着两个弟弟,如同丧家之犬那般被赶了出去。
家产全部被没收,没有收入来源,她不得不做苦工养活一家人。
可是当惯了衣来伸手的大小姐,如何受得了苦日子的磋磨,还要被两个弟弟嫌弃。
后来有一天,袁萱抛弃家人后失踪了,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
重整家业后,袁赋兄妹俩专门设了宴席请言诉赴宴,对他表示感激之情。
席间,袁赋问起常家人的近况。
言诉意味不明的笑笑:“他们大概在菜鸡互啄吧。”
“啊?”袁家兄妹对视一眼,不明白他话里的意思。
在常韶回家以前,常家最经常出现的场景是谭瑜娘婆媳斗法。
不,谭瑜娘是个善良孝顺的儿媳,对婆婆一向毕恭毕敬。
准确来说,是常老夫人看不顺眼儿媳掌握家业,挣下那么多家产,所以无故找茬。
可常韶回来以后,常家的风向变了。
他和常延朗父子俩都是自私自利的人,脑子里没有父慈子孝这一说。
做儿子的恨父亲回家抢占他的宠爱和财产,做父亲的恨儿子败光家业导致常家沦落为平民。
常韶毕竟比儿子多几十年阅历,这些年在海城尝遍世间冷暖。
他早就在佣人们激烈的竞争中练就一身油嘴滑舌、心如蛇蝎的本领。
哄得谭瑜娘和常老夫人对他言听计从,经常指责常延朗不孝顺。
他倒是想找另一个儿子常延鹤养老,可常延鹤早就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了。
时间一长,常延朗就恨上了他。
对他来说父子之情根本不存在。
家里穷成这样,常韶还天天哄着祖母和娘给他买这个,买那个,驱赶他这个做儿子的外出打工养家糊口。
常延朗一怒之下,拿出身上仅剩的积蓄,在街上收买了十几个小混混。
趁这天晚上常韶从外面喝酒回来,在巷子里拦住了他。
为首的小混混是个混不吝,毫不犹豫出卖雇主,指着常韶道:“你儿子给了钱,让我们教训你一顿,兄弟们,上!”
恰好谭瑜娘做苦工从外面回来,遇上这一幕,慌忙想拦下小混混。
小混混们可不会看她是个妇人就手软,一群人推搡间,常韶被撞倒在地。
脑袋不知磕到哪里,鲜血从头上流出,没多久就咽气了。
小混混见闹出人命来,嚷嚷着“是你儿子想教训他老子的,不管我们的事”,然后一哄而散。
谭瑜娘一边擦泪,一边背着丈夫回了家。
常老夫人得知儿子没了,大受打击。
她这辈子就这么一个儿子,从小宠得不行。
儿子失踪后才把全部感情转移到孙子身上。
对她来说,谁都没有儿子重要。
“是谁干的?谁害了我的韶儿?”老人家浑浊的眼睛里迸射出仇恨的光芒。
谭瑜娘和她婆媳多年,对她再了解不过。
哪敢说出“常延朗”三个字,便说是跟小混混打架,不小心丢了命。
望着她心虚的眼神,常老夫人哪里看不出她在撒谎。
但看着儿子凄惨的死状,她抹了抹泪,装作相信的样子,和儿媳孙子一起操办了后事。
表面上已经相信儿子意外死亡,背地里却寻找街坊邻居四处打听。
皇天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找到了那天晚上的目击证人。
对方将小混混口中的话告诉她。
常老夫人大受打击。
原来她的韶儿竟然是被常延朗害死的。
是常延朗找了那群混混,想给常韶一个教训。
在常老夫人心里还留存着封建时代古板的教条,君臣父子,不能违逆。
可常延朗竟然间接害死了常韶,这是该遭天谴的行为。
这段时间贫困的生活早已让常老夫人备受折磨,心态也发生改变。
要不是混账常延朗进了如意坊,输掉那么多财产,常家也不会发生后续一系列事情。
可以说,常延朗一手导致了常家的败落。
这个煞星,还有脸嫌弃父亲。
真是家门不幸。
以及谭瑜娘这个虚伪的女人,若不是她从小把延朗惯得无法无天,他又怎会长成纨绔,做出弑父的举动。
常老夫人一想到谭瑜娘纵容继子,苛待亲子的事,就忍不住觉得晦气。
她选这个儿媳回来,是想让儿子有个知冷知热的贴心妻子,让孙子有个慈爱的继母,但谭瑜娘做了啥?
她让常家分崩离析,家破人亡。
唯一有出息的常延鹤还被她弄得心灰意冷,离开常家自立门户。
这个败家娘们。
心里滋生这些怨恨的时候,常老夫人完全没想过。
当初娶谭瑜娘进门时,是她一再敲打对方,做好妻子和继母的本分,不要奢望不该得到的。
谭瑜娘偏心常延朗,忽视常延鹤时,也没见她站出来保护小孙子。
不过常老夫人的心态已经彻底变得偏激。
反正常家都穷成这样,她宝贝儿子死了,其他人还有什么资格活着。
她上街买了包老鼠药,回到家,破天荒做了顿丰盛的晚餐,请一家人吃饭。
第二天,邻居发现时,一家三口已经不在人世了。
徐家花费大半家产,才把徐永弼赎了出来。
一家人去了国外,可异国他乡的生活没那么容易。
徐永弼本质上是个不善经商的人,被人诓骗,被儿孙嫌弃,老年生活并不好过。
第73章 高材生哥哥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