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4
是神童,将来必定高中状元,打马游街之类的。
福长杰进入私塾后,头一个月为了表现自己,还老老实实读书。
等到第二个月开始,他就嫌弃古代没娱乐太乏味,食物太素淡,整天萝卜白菜。
福家在石头村算是家底殷实,有几十亩地了,却只能一个月才吃顿肉。
而且福老太不会烧肉,家里没有多余的调味料,难得炖一次肉里面还夹带着一股土腥味,令人难以下咽。
为了改善伙食,福长杰便开始逃课,领着小伙伴打鸟摸鱼,彻底放弃了功课。
原先很重视他的私塾老先生姓胡,人称胡秀才,见他不务正业,玩物丧志,提醒了好几次,反倒被福长杰骂他榆木脑袋,一辈子只考了个秀才也好意思教训自己这个有状元之才的天命之子。
把胡秀才气得大病一场。
就这样,福长杰混了好几年,二房福银山领着妻子和养子辛苦赚钱养家,挣来的钱没花到自己身上,反倒被福老爷子和福老太命令交到公中,用以供养福长杰读书。
而福长杰在私塾混到十三四岁,福老爷子想着他该下场考童生了,为了让自家有读书人亲戚帮忙指点,便将大孙女福花嫁给了邻村一个二十来岁的鳏夫童生卢书伦。
卢家一穷二白,卢书伦这个书生不事生产,整天花钱读书。
婆婆卢老太恶毒懒惰,磋磨死原配儿媳后,又接着折磨新嫁进来的福花。
没几年,福花被折腾死了。
自私的福老爷子为了让卢书伦继续指点自家孙子,竟然又将小孙女福叶嫁过去做填房。
直到福叶被卢老太折磨得逃出卢家,消失得无影无踪,福长杰也没能在卢书伦的指点下考中童生。
眼看他都二十出头的人了,早就到了娶妻的年龄。
福老爷子原先不给他安排婚事,是为了等他考中秀才或者举人后,娶个官宦人家的小姐。
可既然福长杰考不中,他不得不选了村里一个叫毛豆的姑娘做孙媳妇。
毛豆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村里姑娘,身板结实,长相普通,干农活是把好手。
但福长杰想娶的是那种出身名门世家的大家闺秀,再不济也得是个富甲一方的商人之女。
按照他的设想,毛豆连给他提鞋都不配。
这样一个村妇,如何配当他的妻子?
他可是穿越者,是这个世界的天命之子,考不中童生那是因为这并非他擅长的,他脑子里存着无数诗词歌赋,那些才是华夏文明的精华。
而考童生还要背四书五经,那玩意儿是人学的吗?
于是他逃婚了,逃到县城,路上救下一个貌若天仙出身不凡的女子涂海棠。
涂海棠看到他脖子上挂着的玉佩,便激动地说他是自己苦寻已久的未婚夫寒辰尧。
原来十七年前,先帝昏聩无能,奸臣把持朝政,大将军寒仲被奸臣所害,死在战场上。
寒仲的妻子罗氏彼时在京城怀着身孕,被奸臣派人追杀,逃到禹南县地界,生下遗腹子
寒辰尧后去世,临终前将孩子托付给附近村落的一位农妇。
新帝登基后,除掉奸臣,为当年冤死的寒仲翻案,追封他昌平侯的爵位。
为了弥补寒家,派人全国各地寻找寒辰尧的下落,想接他回去继承侯爷之位。
而寒家和涂家是世交,两个家族出事前关系就十分紧密,罗氏怀孕时更是与涂夫人交换玉佩作为信物,为腹中胎儿指腹为婚。
所以涂海棠一见到福长杰的玉佩,就认定他是自己的未婚夫。
福长杰本就好逸恶劳,发现自己凭着一块玉佩能捞个侯爷当当,也顾不得玉佩是他小时候从堂弟福二石手中抢来的,欣然认下寒辰尧的身份。
然后偷偷回村将此事告知爹娘和爷奶,让他们帮自己隐瞒,千万别说漏嘴了。
面对这样泼天的富贵,谁能忍住。
福老爷子当机立断,联合大房演了一出戏,污蔑叶秀娘偷人,说福二石是她跟别的男人相好生下来的,瞒天过海抱回家里冒充养子。
然后把叶秀娘和福二石赶了出去。
福长杰跟着涂海棠去了京城后,顺利继承侯爵之位。
他凭借自己穿越者见多识广的能耐,受到皇帝的赏识,在朝中暂露头角,此时寒辰尧的外族罗家来到了京城。
罗家是江南的世家大族,当初女儿女婿被奸臣陷害至死,罗家也跟着受到连累,家族多年来一直韬光养晦,低调处事。
直到罗老夫人得知外孙寒辰尧活着回到京城,激动之下便亲自前往京城探望。
因为女儿女婿的死一直是她心中最大的遗憾,罗老夫人对未曾谋面的外孙便格外期待,从江南到京城,一路上没少听说他年少却博学多才的美名。
可是到京城后,进了昌平侯府,见到女儿唯一的骨血,罗老夫人心里咯噔一下。
无他,这孩子长得实在太不像父母了,五官长得倒也算得上端正,可罗老夫人看着他总感觉有一股邪气。
再加上这个外孙毕竟是外面长大的,心生怀疑的罗老夫人留了个心眼,暗中派人去石头村调查。
福家发现有人调查寒辰尧的身世,立刻想办法通知了福长杰。
福长杰果断下令让他们除掉叶秀娘和福二石,然后收买了怀疑他身世的罗老夫人身边的丫鬟,偷偷弄死了她。
从此,再也没人怀疑福长杰的身世。
他在朝中仕途顺利,青云直上,娶了未婚妻涂海棠后,和涂家强强联合,成为京中最负盛名的青年才俊。
至于暗暗死在石头村的福二石,也就是真正的寒辰尧,却无人知晓了。
接受完记忆,言诉抱紧了手里的两只兔子,在门外暗暗观察院子里的情况。
院子中间跪着的年轻女子,正是福长杰的大姐福花。
三年前,为了让备考童生的福长杰有个做读书人的姐夫帮忙指点,福老爷子做主把福花嫁给了卢书伦。
卢书伦比福花大将近十岁,原配妻子早逝,留下两个孩子,家中还有个厉害的老母。
作为一心想要考秀才的读书人,他满脑子都是功名利禄,年近三十的人,整天躲在家里不事生产,只知道背四书五经。
卢家穷得家徒四壁,卢老太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福花嫁进门后,她立刻摆起婆婆的款,新婚夜天还没亮,她就催着福花起床洗衣做饭,把所有家务都压在她身上。
非但如此,卢家母子根本不愿侍弄家中那几亩薄田,每年种地收粮全靠福花一个人。
如果仅仅需要干活,福花也就忍受了。
最可怕的是,卢老太仗着有原配儿媳留下的两个孙子,担心福花有了亲生孩子后偏心。
每当福花怀孕,就给她灌一碗红花,将她腹中的胎儿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