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0
,指尖沿着他皮肤的温度一点点描摹勾勒,触到那一点湿。
她轻轻问:“阿朝……你怎么还哭呢?”
晏朝聿将她紧紧拥住,手臂力量有些失控地将她收紧,像是要嵌进身体骨血里一般用力。
直到温臻忍不住咳嗽起来,他才骤然泄力,只将人楼着,下颌紧贴她肩窝:“温臻,我一直在等你。”
温臻根本受不住他嗓音里压抑的颤,她眼泪潸然:“哄哄我们阿朝,好不好?”
房间安静。
两人心声振振作响,他们不舍放开彼此分毫,用力相拥,分不清是谁先主动这场吻,相较他们过去的每一个吻,这次的比最深切热烈的吻多些缠绵,又比最轻柔的吻多些深刻的味道。
相融的气息交缠彼此,令他们的呼吸变得凌乱,他们却因贪恋彼此到并不需要呼吸的地步。
——直到,温臻眼眸里有莹亮的光在闪烁,混含着眼泪。
紧急吸氧的时间空隙里,晏朝聿复又轻吻着她眼角的泪,眼里溢满红血丝,手臂止不住地颤。
直到真实地感受到她还在身边的这一刻,他吻着她鬓角青丝,忽然说了句话。
声太轻太低,温臻眨了眨眼示意他再说。
晏朝聿沿着她鬓角去吻她薄白眼皮,温柔重复:“臻臻,我说,我庆幸我深爱你。”
他的尾音郑重似起誓。
庆幸,找回你。
庆幸,能回到彼此身边。
经历那一遭,温臻当然懂他话中之意,去握他发颤的左手,十指紧紧扣住,病房在三楼,眺过窗外可以看见泛黄树叶飘零土地,只剩光秃秃的枝桠在风中摇曳。
原来时节都入冬,她留他一人,独自偷睡这样久。
心脏里遽地流淌一种死后劫生的情绪,在翻涌贲鼓,令她又湿眼眶。
透照玻璃的阳光或许有一种不为人知的魔法,恰到机缘时可以照进人的心里,排出冷寂空荡,铺满一层暖意。
因为,晏朝聿一低眸便能看见妻子眼里闪动着那些清亮的,狡黠的光,鼻尖蹭过他颈侧皮肤。
——而后,她轻轻笑起来:
“晏先生,我们是不是还差一场婚礼。”
——正文完——
第46章
番外一 裘马轻狂年少时(男主视角)
2016年, 皇城的秋可算不得好时节。
气候格外干燥,晏朝聿戴着口罩从山上跑完一圈下来时,迎面风沙卷过来, 红叶落满地。
他走到前方一列黑色吉普车队的首端,拎着毛巾将额前汗水简略擦过,腕表时间正指六点半,他一抬眼, 透过半湿额发,便见山腰有灿灿霞光倾注下来,衬得山峰也漫染金光。
京市的日出,他已看了许多年。
吉普车窗忽摇下来,四目相对,靳向东瞥他一眼, “你每次都这么快?”
在欧洲待过四年,阳光将他的肤色烘烤得有几分蜜亮, 脸部轮廓原本就生得冷硬锋利,眉眼都偏狭长而浓黑,他偶尔笑时还可敛些锋芒, 若只这样沉沉静静便显得整个人都阴刻桀骜起来。
晏朝聿斜乜他一眼, 长臂一展直接从车窗往中控台拿烟,咬住点燃一气呵成,浑身透着痞。
“陪一根?”
靳向东笑着接过他甩来的打火机,‘咔擦’声在风里响起,他问:“这次回国准备待多久?”
晏朝聿垂着眼皮没说话,烟味缭绕着夹带几缕柑橘的气息融进呼吸里。
出国四年前, 说是留学,实则却是晏家叔伯们将他流放, 晏平山稳坐高台只观局势,根本不会顾他在外死活,赴美那年晏朝聿17,国内局势悉数掌控在三叔手里,由不得他分说半字,机场时是靳向东赶来送他,再后来的几年,一直到三天前回国也是靳向东来接。
几年时光的消磨足够将一个人的锐劲脱掉,只剩颓唐沉浮在纸醉金迷里度日。
这才是他那三叔喜闻乐见的画面。
晏朝聿默过半分钟开口:“后天走。”
靳向东刚想应声又随即想起什么,忽又沉默一霎。
“所以你之前托我订的车,是要送晏三叔?”
晏朝聿眉眼微耸,暗红猩光在他指间忽明忽暗,复又掐灭,他掸了掸袖口被风拂过的点点烟灰,只说:“向东,我要回国,老爷子不会帮我,除非我能凭本事走到他面前。”
靳家老太太与晏平山相识多年,靳向东又是老太太膝下长大的,如何不清楚晏平山的为人。
但晏平山有一点说得对,晏朝聿若没这个本事在晏家这辈人中脱颖而出,日后也控不住晏家局面。
只是当时谁也没能想到,后面会发生别的事。
临行前夜,晏朝聿回了趟昌和里晏家老宅。
书房的门虚掩,雕花窗棱透照着里面瘟黄灯光,晏平山喜用旧玩意儿,就连书房里的灯也全都是20世纪留下的老古董,他照礼敲了敲门,得到里面一声进后,门吱呀着推开又半阖。
灌进来的几缕风吹晃着老人桌前镀金缠枝烛台。
晏平山落了一纸墨宝,抬眼睇他:“你是明天回美国?”
晏朝聿颔首走到他跟前,仔细接过纸张,将其按照步骤裱好寻一处摆放,声音无波无澜:“明早八点过的机票,摆这儿,您觉得如何?”
晏平山站在一侧左右打量几番说行,收笔时,视线略过抽屉里的那叠描金红帖,瞥了眼长孙挺阔修长的背影,沉思片刻又问:“朝聿,你如今也完成学业,打算几时回京?”
裱字的相框稳稳挂上墙面,镜面透照着男人深邃的眼窝,他长睫落下淡淡一片影,抵着相框下方的指腹握得泛白,也不过是停顿几秒。
晏朝聿折身,眼底漾开温谦的笑:“祖父需要时,孙儿自然会回来。”
晏平山的手触过那叠红帖,又很快收回,他昏浊的目光沉沉看了晏朝聿半晌,才笑道:“你长大不少,也懂得如何体贴长辈了。”
他只垂眼应声,没答是也没答不是,瞧着似默认。
老爷子九点入睡的习惯坚持了几十年,晏朝聿八点半离开书房,同门外候着的仆人梁姨打过照面,沿着庭院长廊回房。
书房灯照着,晏平山杵着拐杖直起身,梁姨立在一旁扶着他迈下台阶。
“小梁。”晏平山:“有没有发觉,朝聿和四年前不一样了。”
梁姨在晏家服侍几十年,察言观色都赶得上昔年祖辈在紫禁城里的模样,只笑道:“这几年大公子的脾性磋磨过,自然更懂得您在他身上用心良苦。”
这话晏平山听了舒坦,回程这一路脸色都显得和煦起来。
而东院那端,楼台淡淡灯光摇曳,玻璃窗微光勾勒出一道修挺的剪影,在月光里若隐若现。
晏朝聿打开窗,滑动着手里火机的砂轮,烧起支烟,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