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3


的时候。

现在想到在长沙当官的那段时间,张仲景不免有些怀念,也有些惆怅。那时候,疫病还未起....

他打起精神,转而提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刚才诊脉时的发现,免得待会儿忘记。一边忙碌一边抽空看两眼天幕。

【就这样,来找张仲景看病的人真的就慢慢多了起来。身为官宦,却能够放下架子为贫苦老百姓看病,长沙的老百姓都非常的感激和拥戴他。】

【现在咱们都会说坐堂大夫这个词,其实就是从张仲景这里传下来的。】【咱们现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习俗,也和张仲景有关。】【那就是冬至吃饺子。】

【话说张仲景在长沙当了那么些年的太守,觉得当官还是没意思,他还是想要走遍天下给老百姓们看病。于是他辞去了太守的职位,回到了自己的南阳老家。】

中年张仲景站在船头,看着河边的景象。

每到一个城池码头,他就发现民生凋敝,愈发凄惨。入眼所及之处,百姓们穿着破破烂烂,在寒风中只能抱成一团。

“这些年的冬天好像是越来越冷了。”他向弟子感叹道。

弟子称是,道: 以往要到一两个月之后才这么冷,今年肯定又是一个寒冬。张仲景眼中带着悲悯之色,叹了叹: “寒冬啊……”不知道又要死上多少的人。

【南阳那时候冷啊,东汉末年也就是三国初期的时候战乱频发,老百姓们也没办法踏实的种地生活,日子都过得特别的苦。张仲景回来后看到很多人饥寒交迫,衣不蔽体,手脚都生了冻疮,甚至连耳朵都冻烂了。他心生怜悯,思考了很久,有什么东西可以既能治好他们的冻疮,又能让他们饱腹呢?】

【还真让他想出了一个方子。】

【他让自己的弟子们在南阳东关支起了医棚,然后自己花钱买了大量的羊肉、花椒和一些驱寒的药物,放在一口大锅里慢慢的煮。等到羊肉和药材都煮烂了,就捞起来做成馅包在面团里面。因为像

耳朵,所以也被称为“娇耳”。】

棚子前摆着两口热气腾腾的大锅。

一股药味和辛香味儿在空气中蔓延开来。

有瑟瑟发抖,脸色青白的乞儿和贫民在棚子前轻声问: 这真的不要钱吗?可以免费吃?可以,不要钱。”张仲景的弟子笑呵呵的道, ”我师父免费施祛寒汤,每人限一碗。

旁边有仆妇将锅中的羊肉和药材捞起来放在案板上,当当当当的剁碎,然后用面饼包住。这是她主家张神医想出来的办法,羊肉贵、药材不抵饿,加一点面饼的话就能让人吃饱。

她一开始包的时候还有些生涩,到后面越来越熟练,甚至包了几个月牙形出来。

给!仆妇盛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汤给一个七八岁的小乞儿。

这么小的孩子,要是没有这碗汤,可能就在城墙根儿下被冻成僵僵的了,活不过几个晚上。小乞儿喝下药汤后,只觉得原本被冻僵的身子一下子就暖和了过来,眼睛都笑得眯起来了。

好吃!

“我知道,娇耳就是饺子!”百姓中有小孩儿喊了出来。她转向自己的父母: “娘,明天吃饺子可以么?”忽然就有些馋。

妇人本有些不舍,但此时寒风刮过,将小丫头冻得打了个寒噤,她赶紧将女儿抱在怀里道:“吃!明天娘就去买点羊肉和花椒,咱们也吃羊肉饺子。”

她没怎么读过书,也不认识张仲景,但能被仙画记住的肯定不是凡人。他说这个能祛寒,那就肯定能祛寒。

马上安排!

也有大户人家,看了后生出今年冬至也要学这张神医在城外设义棚布施祛寒汤和饺子的念头,广结善缘,也给自家博个好名声。

东汉岭南,张仲景的所在之处。

在前厅躺着的病人们也能看到仙画,感激涕零: “张神医不仅医术高,而且心肠也好。”

像他们这样的病,寻常药铺大夫是不敢收的,而张神医不仅敢收,还免了他们的诊费,只出了

一些药材钱。如果没有他的话,自己的下场恐怕就是被破草席一卷,直接扔在乱葬岗上。

而也有人关注了天气的变化——

原本和老友正在弈棋的李时珍看到这儿,忍不住问:“我怎么觉得,咱们这儿好像一年也比一年冷了?

老友抚须点头: 这两年冬天,找来看风寒和冻伤的是越来越多了。

还有草药,李时珍皱眉, “我走遍天下,草药的收成这几年也愈发的不如以往了。可别再继续冷下去了。

李时珍想起张仲景所在的东汉,忽然就有些忧心。

【娇耳就是饺子的雏形。这汤呢,就叫做“祛寒汤”。】

【一份饺子一份祛寒汤。老百姓们吃了之后,浑身发热,将寒气从身体里赶了出去,冻疮也就慢慢的好了。】

【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冬至吃饺子也就慢慢的流传了下来,所谓“冬至不吃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就出自这里。】

【张仲景还特别擅长方剂,中医里的十大名方,他就贡献了四个,小青龙汤、大承气汤、小柴胡汤、五苓散。这里面就连up主这个不是学医的也听说过小柴胡汤,赫赫有名呐。】

【而且张仲景特别为贫苦百姓着想,很少开特别名贵的药方,用的都是常见的普通药材。】中年张仲景在游历天下的时候见有人请了巫祝来为一位老者做法。

他相询之下才知道,这位老者刚刚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之痛,老伴也悲伤过世,成日精神恍惚,昏昏沉沉,就想让巫祝做法来安神。

巫祝做法走后,张仲景自荐为他诊治,熬汤喂老者服下。没想到半日之后,老者就清醒了过来,不再浑噩。

围观众人以为他用了什么贵重药材。

张仲景笑道为众人解释: “其实不过是甘麦和大枣而已。这世界上哪有什么鬼神呢?不过都是些骗子罢了。甘麦和大枣可安神,调心,正好对症。

【他的《伤寒杂病论》里面收录了269个方剂,被称为“方书之祖”,现在中医院的学生们依然要学这本书,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性。】

【而《伤寒杂病论》也是他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成就!】【要聊这本书,就必须聊一下当时的大环境。】

在张仲景之前的年代,宫廷之中,甚至是民间的百姓人家,都在努力的记着仙画上出现的这些方子。

甘麦和大枣都不算难得之物,关键时候这种汤方可是能救命的。李世民凝神想了想: 这甘麦大枣汤好像朕都曾经喝过。这医圣出手果然不同凡响。

孙思邈却随着仙画的提醒想到了这位医学先辈当时所处的环境,不由得眯起了眼,总觉得仙画要像之前一样,抛出一些了不得的言论!

他也顾不上自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