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5


家人和弟子吩咐道,“我要亲自写书!”

将自己这些年的心得和体会写下来,遗泽后人。

就当大家都以为仙画就要就此结束后,又听到后世女子幽幽道:

【好了,十大名医榜就到此结束了,

现在来聊点别的。】

【我们现在说中医,好像默认它与西医对立。但其实不是的,中医本质上是华夏的传统医学,而按照这样的说法,西医其实应该是西方的传统医学。但西医现在已经完全不存在了,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发展成体系,还一直停留在巫医的阶段,就只会放血、灌肠、催吐三把斧,所以等到了现代医学飞速发展起来之后,就已经被完全取代了,消失在了历史里。】

1799年,美国。

六十多岁的乔治华盛顿躺在床上,等待着几位请过来的名医给自己制定治疗方案。先生们,华盛顿先生正在发热,你们的方案出来了吗?华盛顿的秘书带着压迫感问几位医生

其中一位清了清嗓子:“我建议灌肠。”

另一位道:“我建议催吐。”

最后一位道:“我建议涂最新出的外用药。”

秘书不悦的道:“克雷克博士,华盛顿先生之前涂了你的外用药,不仅没好,还长了水泡。”

三位医生:“那让我们再商量一下。”

片刻后,他们一致决定,给乔治华盛顿放血治疗。

第一次放血之后,华盛顿的状态很不好。

秘书私底下咨询克雷克博士,克雷克博士无奈的道:“放血、催吐、发疱、止痛,这就是现在治疗发热病人最好的办法。

秘书追问:如果没有用呢?

博士慢吞吞的道:“那就再来一次。”

秘书沉默了:……

于是,放了三次总共占到身体总血量40%的血之后,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与世长辞。

秘书沉默的时候,天下的百姓们也沉默了。

叶天士惊讶的看了看仙画中那位病患的脸色:“这明显就是温邪所至,单纯放血自然没用。灌肠……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有过类似的治法,或许可以一试。他们都不吃药的吗?

武周。

武则天一挥袖子:“荒唐!”

她转身对太平公主道:“昔日,你父皇犯了头风,头晕目眩。御医秦鹤鸣说要在头上放血才能起到功效。被我狠狠的呵斥了一番。

太平公主笑道:“但

最后,秦鹤鸣还是给父皇放血了。而且父皇的头也不晕了,您还赐了他100匹绢。

她的语气里带着淡淡的怀念。

想念父皇。

武则天点头:“秦鹤鸣当时一力担保放血可行。我和你父皇都选择了相信他。但当时放的血并不多,秦鹤鸣非常谨慎。

哪像仙画中演的,那个血量,简直过于触目惊心。

若是秦鹤鸣敢这样给高宗放血,她能将他推出午门立刻斩首!贞观民间。

孙思邈也是拧起长长的白眉:“荒唐!”

华夏也有放血治疗之法,一般用于治疗风眩头晕之症,有奇效。但哪有一上来就给病患放血的?

而且还放了那么多!

孙思邈简直无法想象。

倒是宋慈,在断案中养成了关注细节的习惯。他注意到了一开始的那个时间。

“1799年……”他沉思了一下,迅速算出了和现在的大约间隔,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在几百年之后,西医还如此不堪,但短短的一两百年之内,他们的发展速度却又如此之快!

这是什么原因?

这时候,仙画中,后世女子不满的声音响了起来——【所以,UP主一直觉得西医这个名字取得有些混淆视听。】【现代医学不是西医!】

【中医也不是巫医!】

【虽然它里面是会存在一些落后的糟粕,但是它是有自己的体系的,有自己的理论的。它对于华夏文明的贡献是不可取代的。】

【当然,回顾历史,我们就能发现,如果没有一些外部的因素干扰,中医应该还能做得更好。】【比如,假使在古代,“医生”的地位能再高一点点,或许它吸引到的人才会更多。】

汉朝。

董仲舒用书本敲了下额头,无奈的闭上眼。

又来了,又来了!

第69章 盘点十大名医,长寿的秘诀(十八)

董仲舒很想冲进仙画里对后世女子讲,别骂了别骂了。

他都已经偷偷的把三纲五常和士农工商这些内容从自己新修改的思想纲领里删除掉了——不能不删,陛下都已经广召天下匠人来长安制造各种仙画中提到的器具了,而且还有意让赵过培养出一群得用的农官。

目前,整个大汉上下,对于“工”和“农”的轻视不能说一扫而空,但和之前相比也好了无数倍。就太学里面,那些骄傲的太学生看到匠人,竟然都会说说笑笑的与之聊几句,还会请教一些工艺上的事情。

甚至还有一些年轻的太学生,展现出了对于工匠和农学的兴趣。这就是仙画的威力所在!

可以预见,如果仙画能够持续存在,只要陛下不是忽然得了失心疯,那大汉的未来一定是天翻地覆的,包括各种新的思想和学派也都会冒出来。

如果以他为首的儒家学说跟不上变化的话,那就不是独不独尊,而是会不会被世人淘汰的问题了!

董仲舒吹着习习凉风,竟然冒出了一身汗。

好在这次这位路小柒并不打算逮着儒家骂,让他略微安心了一些——

【up主在讲四大发明和农学卷的时候,就讲了古代“士农工商”的划分对于科学思维形成的巨大打击。这里就不再赘述。但农,其实地位还算好,医的地位是比农还要低的。】

【他被划分在“工”这一层级。】

【《汉书·游侠传》里记录了西汉末年一个叫楼护的人的故事。】

【他出身在医学世家,从小就饱读医书,据说年轻轻轻医术就很高明,而且口才特别的好,能言善辩。他父亲去权贵人家行医的时候就经常带着他。】

平阿侯家中宴客,叫上了楼护。

楼护的友人羡慕道:“这整个长安城中也只有你和谷永可以随意的出入五侯府邸。”

楼护谦虚一笑。

宴后,平阿侯留下楼护,问他道:“君日后想以何为生?”

楼护想了想:“我父为世医,我自幼熟读医书,医术一途不说精通但也已入门。所以,日后应该还是会以医为生。

屈才了!”平阿侯不认同的道:“以君之才能,做个小小的医者未免过于委屈。我欲举荐君为方正,为朝廷效力,岂不是更好?

4;

【那些权贵们就劝他既然这么聪明,就不要学医了,去学六艺,做官去吧。楼护一想,也对。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