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7


现在的事儿了!】

【咱们采取的是综合治理。】

【首先,灾患的根本其实就在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那么,就先整治黄土高原。开展了许多退耕还林,还草,建设梯田,以及固沟保塬等工程。】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后,如今的黄土高原已经旧貌换新颜。很多地方都变得郁郁葱葱,植被覆盖率甚至达到了70%!】

【有了植被的固定作用,黄土高坡表层的水土变得不再那么容易流失。仅庆阳市一个地区,黄河的年入流沙量就减少了7200万吨!】

如沟壑一般总是带着某种让人觉得心酸的沉重气息的黄土高原,如今变了颜色。

从空中看过去,它竟然是绿的。

绿色的草、绿色的树,还有绿色的梯田。

前后的卫星遥感图片对比更加明显,前一张是灰扑扑的黄,后一张就是充满了活力的绿。农民们接受采访的时候,脸上如黄土高坡一般的沟壑似乎也变得舒展了起来:

这几年好啊,玉米都丰收了,我们家的梯田今年收成也不错。“气候都变得舒服了,而且风沙也没那么大了。”

一场暴雨不期而至。

但这次,它再也带不走已经被植物的根系紧紧纠缠固定住的泥沙。

【另外,我们在黄河的中上游修建了许多座的水库,不仅可以发电,还可以主动控制洪水和泥沙的节奏,调节黄河的径流。】

【龙羊峡、小浪底、三门峡……这些都是黄河重要的水库。】

【汛期的时候,这些大容量的水库将洪水积蓄起来,减少下游的洪峰水量,等到了干枯季节的时候,再放水,缓解下游旱情。】

【而且,黄河上的水库基本上都备有排沙孔道。】

【黄河水在水库蓄积的时候,泥沙沉淀到底层,上层变清。因此水坝的上层是排水孔,下层是排沙孔。当下游泥沙过多的时候,那就中上游的水库排清水,用以稀释下游的泥沙含量。】

【需要排沙的时候,水利部会调度中上游的几个水库一起,接力泄水,让水流变大变急,从而对下游的泥沙进行冲刷。】

路小柒用了动画演示来生动的诠释了这一过程。

单纯排水的时候,从水库中奔涌而出的浪是清澈的,正常的水。

但排沙的时候,却是浑浊的黄色的浪。

尤其是当几个水库一起联动排沙的时候,一股股的巨浪比万马奔腾的气势还要更加的磅礴,更加的壮观,

而这一切,都是由一个个小小的人,坐在操作室中来调控的。只是轻轻的几个按键,几段程序,就可以调动如此的伟力。

【这就是黄河独有的调水调沙。】

【这个原理其实也和潘季驯提出来的“束水攻沙”是一样的。所以,潘季驯被冠以“千古治黄第一人”,实至名归!】

这竟然是黄土高原?嬴政惊讶的看着仙画中那一片绿。

秦国久居关中,虽然现在这片不叫黄土高原,但是那特有的地貌一出来,嬴政就认出来,这是现在的哪些地方。

他曾经出巡到过那里。

印象中就是满目的土色,以及漫天的风沙。没想到,那里居然还能变得如此绿意蛊然。

西周开始其实也很注重种树,不种树的人死后连棺材都不给。但是显然,效果并不是很好。退耕还林,甚至是还草……赢政琢磨了一下,然后在心中无奈的摇头。

在秦朝,最起码在他这一代是做不到的。

大家巴不得开荒占有更多的土地来耕种,而且朝廷也必须鼓励这种行为。

汉朝。

汉武帝不解: “这可不是一日两日就可以做到的?如果前期没有产出,农人怎么会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人又不是傻子,没有收获还不赶紧撤?后世的朝廷是用了什么魔法吗?

明朝。

潘季驯沉醉在了水库的知识讲解里。

他之前就注意到了,这可是个好东西啊。而且居然只是在房间里按了几个按钮,就可以让这么雄伟的大坝开始自动泄洪。

真是神奇!

助手忍不住问: 大人,这水库和大坝,我们可以建吗?

潘季驯的激动之情迅速的冷却了下来,摇头道: “你看那大坝的石材,如此高大,得用多少巨石?

恐怕秦始皇修长城也不过如此了。

再说那退耕还林什么的,也不是现在可以想的。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甚至富裕无比的朝廷统一来调度才行..

现在嘛,潘季驯心中涌起苦涩。他打起精神: “不过小型的我们可以先尝试一下。”

【黄河贯穿于华夏几千年历史,与天下兴衰息息相关。】

【只希望之后,它作为母亲河的历史继续延续,而作为灾祸之河的历史却能够在咱们这里终结。】

【最后一个话题,青藏高原和烟雨江南的联系、小冰河时期与改朝换代的关系。或者统一可以归纳为,因地理产生的气候对历史的影响。】

【或许,我们要从全球季风、洋流和降雨开始讲起。】

第123章 江山如此多娇(九)

江南多士族,多豪商。

他们以自己的家乡为荣。

当听到仙画说江南竟然还和千里之外的青藏高原有关系的时候,一群人都傻了眼。

咱们和那一片能有什么关系?谁知道呢,隔那么远。“那儿还是吐蕃吧?都不属于咱们的管辖范围,这也能扯上关系?”

现在的青藏高原可不像后世,民族一家亲,还习惯去那边洗涤心灵,又有着绝美风景,在很多人心里是圣地一般的存在。

可古代,那边还是蛮夷之地。

因此,江南的士族与读书人们听了后直摇头,对此表示十分的不忿。倒是原本还在算着历法的各朝各代的星官们,精神开始抖擞了。

要讲气候?

那我可就不困了!

一个个开始拿出了自己的小本本——仙画播出后,有人甚至研究出来了用石墨做的硬笔,当然了,登不了大雅之堂,但可以应急用,写起来飞快。

现在的钦天监、司天台们可不单单是要观察星象,研究历法,还的观察天象,推导气候。什么时候会有洪涝、地震等等,都是要他们管的。

一个部门把天文台、气象台和地震局的活儿全干了,可不容易!而且万一有个天灾没预测出来,那就是拿他们来顶锅。说起来,也是满脸泪。

【洋流和季风、气候,这可以说是地理学科中最难的一部分。】

【很多地理学博士甚至都还在研究“洋流”的这个概念。可想而知它的难度、可探究的深度以及重要性。】

【这个地球上71%都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如此悬殊的对比,咱们生活在陆地上的人,又怎么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