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1


证其利益,这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成为发明家。

试问,谁又不想要名利双收?

现在的唐朝对“名利双收”的态度还是比较开放的,没有像后来的朝廷那样,非得搞个清高避世的名士形象。

李世民伸出双手,示意他们先停下。

等仙画结束了再来吵吵。

民间。

果然有人看得心动不已: “只是发明了这个东西,就可以得到爵位,而且还有免死金牌?”他们把伏特获得的权利看成了是免死金牌一类的东西。

当下就有人对自家儿孙道: “你们可以好好学习,说不定到时候也能成为个发明家呢。”他儿子弱弱的反驳: “咱们这儿可没有这样的先例。”总不能跑去欧洲谋生吧?

结果被他恨铁不成钢的老头子一巴掌拍后脑勺了: “你懂什么?说不定过个几年,朝廷也会开始重视发明家了。要有远见,懂不懂?!

【不过,这些都只是身外之物,最让他觉得无上荣耀的当然是科学界将他的名字“伏特”作为电压的单位。现在咱们讲这个电器的电压是多少多少伏,其实指的就是他的名字。】

【但他当得起这份荣誉。】

【在他之前,科学家们要

用电只能用静电起电机不停地摩擦,获得的电量还很小。在他之后,科学家们可以轻易的制造出比较持续的电流用来科学研究,使得电力学加速向前发展。】【到了1820年的时候,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就用伏特电堆做出了电磁感应实验。】【这个实验在电磁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它其实特别的简单。但却是奥斯特思索和尝试十四年之后才得出的结果。】奥斯特用铜和锌还有酸液制成一个简单的电堆。

当他用金属导线给电堆通上电的时候,他让助手拿过来一个小的指南针。助手忍不住小声问了一句: “真的会有用吗?”

有没有用都要等做了才知道。奥斯特将指南针放在通了电的电线下方。几乎是立刻,他和助手看到指南针上的小磁针的方向发生了一定的偏移。

助手擦了擦眼睛,然后不可思议的道: “奥斯特先生,它的方向真的不一样了!”奥斯特喃喃道: “通电的电线可以让磁针移动,说明这其中的电流可以产生磁场。”助手问: 磁场是存在于电堆中吗?

奥斯特将指南针拿起来,又放下,观察着指针的变化,然后摇头道: “我觉得磁场应该是发生在电线附近。

电流沿着电线而流动,而它生成的磁场方向也围绕着电线。

【这就是电磁感应。】

【它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某种运行规律,在此之后,很多科学家开始前赴后继的进入到这个领域,系统的研究起电和磁,并诞生了很多的新理论与新方程。】

奥斯特发明了他的实验日志。

几个月之后,一个德国科学家灵机一动: “如果电流能让磁针发生移动,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根据这个磁针偏移的角度大小来检测电流的大小?

他因此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可以检测电流大小的检流计。

几年后,又有一个叫欧姆的科学家用检流计发现了电流大小和材质之间的关系,他称其为“电阻”。

各种各样关于电的发现以及计算方程式喷薄而出。很多方程式到现在都还在使用。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

汉朝。

淮南王刘安正在府中悠哉悠哉的观赏仙画。

自从决定不造反了之后,他的生活陡然就像是放下了什么重担,反倒过得更加轻松了。他成日就和几位熟悉的道士们炼丹,哦不,现在应该说是搞化学研究。

丹,那是万万不敢再吃了。

刘安这人,对这些东西本来就挺感兴趣,磁石他也玩过。

看到这里的时候,他呵呵笑起来,对身边的道友说: “磁石相斥,如果这电流真能产生磁场,的确会让磁针偏移。

磁石相斥的道理他早就懂了。①

将一颗葡萄放入嘴中,刘安顿了一下,也有些佩服: “不过,能孜孜不倦研究十四年,就为了一个道理,此人倒也值得佩服。

“王爷,旁边的道士说, 咱们不妨也来试试看这个?”

静电起电机主要是用硫磺,磁石也有,淮南王也能搞到铁,铜和锌片,还有其他金属,做这个实验似乎并不难。

刘安对伏特的那个电堆早就有些手痒痒了,当下就点头: “可以。待本王着人准备。”这东西好玩啊,比炼丹还有意思。

【我们先来看看,运用电磁感应理论而首先在现实中制造的一种工具。】

【那就是我们刚刚所说到的电报机。】

路小柒用了一段抗战片中的谍战片段——没办法,大部分现代人对于电报最大的印象就来源于这里。

在紧张的情报室里面,穿着军装的情报人员,主要是女性,坐在电报机前面。一位女情报人员起身,将自己刚截获的情报交给长官。刚收到的情报,日军的坦克部队已于今日早上进城。在这个过程中,电流的声音和电码敲击声还有打字机的声音一直回荡在室内。

【摩斯密码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叫摩斯,因为发明这个电码的美国人叫摩斯,Morse。但是,他

并不是历史上第一个发明电报机的人。】

【电报机的发明可以追溯到1753年。】

一个叫做莫里森的英国人正在向大众展示自己的一项新发明。

那是一个金属的,还连接了静电起电机,有着很多金属导线的装置,看上去略微有些复杂。莫里森眉飞色舞的为大家做着演示:

看,这二十六根导线,每一根都代表一个字母。

大家看过去,每一根导线下都连接着一个金属小球,小球的下面又挂着写了相应字母的小纸条。莫里森见大家明白了,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现在,就让我会大家展示一下奇迹。”

他开动静电发电机,经过多次摩擦后,静电通过导线传输了过去,相应的导线末端的金属球有了静电后就将下方的纸条吸附了过来。

“看!”莫里森激情洋溢, “我们只要记住相应的字母顺序,就可以把它们组织成文字。”

围观的群众有点冷漠: 然后呢?

莫里森: ……难道你们不觉得这是一个创举吗?这样即使我们相隔几里,都能收到对方发过来的消息。

群众冷静的指出来: “莫里森先生,恐怕你的静电发电机提供不了这样的支持。你看,现在已经没有电了。

莫里森回头一看,静电早已经消散,那些金属导线又全部老老实实的垂了下来。

……他失望的叹了口气。

【这就是最早的电报机的雏形。创意很好,但在当时的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