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5
,是一本数学书,她正在解一道题,她落笔很慢,写的却很快,显然是在脑子里经过计算后才下笔的。
这是黎善的习惯。
杨老先生看了眼之后,就收回目光开始认真看这本册子。
不得不说,册子里记录的病例都是很普通的病例,可纵然这样普通的病例,却有着千奇百怪的治疗方法,与其说是一本医生的行医手册,倒不如说是一本可以给赤脚医生学习的教材,因为里面很多案例,都是临场发挥的治疗方法,疗效肯定不如正规药,但急救却是可以的。
医者的心都是相通的,没什么高低之分,只要能治好病,哪怕用的是路边随处可见的野草,那也是有效的。
所以杨老爷子并不觉得这里面的治疗方式登不了大雅之堂。
相反,他越看越入迷,以至于到了中午,杨啸都去将午饭买回来了,杨老爷子还维持着看书的姿势,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模样,叫杨啸很是无奈。
“爷爷,吃饭了。”杨啸没法子,将饭菜放下后就小声去喊杨老爷子:“再不吃饭菜都冷了。”
“冷了就先放炉子上温着就是。”杨老爷子随口应了一声,显然不是头一回被提醒吃饭。
杨啸哭笑不得:“咱们在火车上,怎么放炉子上温着?”
又不是在家里。
杨老爷子愣了一下,这才想起来换地方了。
苏卫清手里也捧着红烧肉,一边给黎善她们娘俩掰馒头一边笑道:“老爷子这才叫真正的废寝忘食,咱们看书那点儿劲头可真算不上什么。”
“可不是嘛。”黎善也下床穿鞋准备吃饭。
苏小楼还没睡醒,但热饭不是随时有,所以哪怕孩子睡的香,苏卫清也是狠狠心将她喊了起来:“大闺女,吃饭了。”
苏小楼拱了拱屁股,好一会儿才睁开眼睛,打着呵欠坐起身来,头发乱糟糟,小脸还红扑扑的,两眼迷茫极了,显然还没完全清醒。
直到看见桌上热气腾腾的红烧肉,瞬间清醒:“肉!”
“对,大闺女,肉,快起来吃吧,爸给五花肉都挑出来给你吃。”苏卫清连被子带孩子一起抱起来,拉过旁边的包过来当凳子,就这样给苏小楼喂饭吃。
苏小楼不高兴:“我自己吃。”
“那可不行,你刚睡醒,身上热乎着,不能着凉。”
苏卫清小声哄着苏小楼,杨啸也买了红烧肉,但杨老爷子没吃,他咬着馒头吃白菜豆腐,颇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杨啸给解释道:“我爷爷平常吃饭的时候偶尔看书。”
黎善笑笑,表示并不在意。
况且杨老爷子看的还是她写的医学手册,万一他老人家惊为天人,觉得她是个不出世的医学天才,要直接收她做亲传弟子呢?
那可比上医学院厉害多了。
这可是医学泰斗啊!
奈何黎善到底没有真·女主光环,人家老爷子压根没这么想,只是收心吃饭的时候问道:“你对医学很有兴趣么?”
“是啊,我俩以前就是在药厂上班的,她还是技术部的呢。”苏卫清立刻回答道:“别看我媳妇儿都孩子的妈了,但这学习的劲头可一点不小,当初考药厂还是第一名呢,我当初为了追她,可是废了不小的劲儿,努力学习追赶也没追的上。”
杨啸还是头一回听人说这样的八卦,习惯使然又追问了两句。
苏卫清便将当初相遇相识给说了一遍。
杨老爷子一直在大口吃饭,没发表意见,一直到吃完了才继续问道:“你只复习了一个月就以第一名考进了药厂?”
“我之前一直对医学很感兴趣。”
“她之前还说要晚几年参加高考,等有医学院出来再说呢,我逼着她跟我一起考,毕竟这考大学的事,今日有明日无得,抓紧机会才是最重要。”
“你说的对,要不是我脑子笨,我也去考大学了。”
“你考什么大学,好好上你得班。”杨老爷子毫不留情的吐槽。
显然他也觉得自家孙子不是考大学的料。
“你这么短的时间就能掌握这么多的医学知识,看来是真的很有天赋了。”杨老先生摩挲着笔记本的封皮,这笔记本不算新也不算旧,可见一直在翻,却也是近两年才开始写。
”可惜现在医学院还没复学,我也只能先去别的专业学习着,以后有机会的话,再去碰碰运气了。”黎善满脸遗憾的唏嘘道。
“这有什么难得,我爷爷回去就是筹备医学院的事,你要是不介意,先跟我爷爷学呗。”
杨啸看得出来杨老爷子对黎善起了爱才之心,于是便主动替自家别扭爷爷发出邀请,如今愿意学医的人不算多,这样好的天赋也是少有。
杨啸得趁着爷爷那些老同僚没发现前,赶紧先把人搂窝里来才行。
【?作者有话说】
【系统】:鱼饵先掏出来,钓一条大鱼。
第119章 房子
◎“你是这儿的原主人?”◎
黎善的惊讶是装惊讶, 苏卫清的惊讶就是真·惊讶了。
只见他先是满脸愕然,随即便是一脸惊喜地一把拉住杨老爷子的手:“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没想到居然这么巧。”说着他顺手将苏小楼塞进黎善怀里, 一屁股将杨啸给挤开, 自己坐到杨老爷子身边, 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起了黎善的丰功伟绩。
譬如那优异的成绩,还有迄今为止都是热门药的蒲地蓝颗粒,包括后来的板蓝根颗粒,以及各种炮制后的中药粉,听得杨老爷子都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宁省药厂的颗粒剂是你弄出来的?”
要知道,之前宁省和周边几个地区的水痘传染病,他在部队里都听说了的,他那时候还想研究研究水痘病症的治疗方式, 谁曾想, 他还没开始动手, 又传来消息说疫情控制住了,紧接着,蒲地蓝颗粒剂就被引入了部队, 属于日常用药范围,主要作用于清热解毒, 咽喉肿痛之类的病症。
黎善有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其实也不能算是我弄出来的,主要家里孩子不爱喝药,我也是试试看, 谁曾想就成功了。”
其实她不搞出颗粒剂,几年之后的台岛也会发明出颗粒剂, 届时这颗粒剂卖回来的时候, 那价格可是翻了倍的, 虽然她不清楚国家引进那些药花了多少钱,但绝不是个小数目。
说起来,进口药一直是老百姓心底的痛。
你说不用吧,进口药的药效确实好,可你说用吧,价钱也让人肉疼的很。
哪怕后来国内药厂迅猛追赶,各大研究所同时研发,但进口药却依旧昂贵,哪怕到了几十年后,那些国外进口的特效药,也足以让人买到倾家荡产。
黎善之前也曾幻想过利用系统图书馆努力追逐上国外科学家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