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7
就一边吃一边喝水,额头上都冒出汗了。
“妈妈,杨叔叔做的红烧鸡可真好吃。”苏小楼舔舔嘴唇,又满脸遗憾的拍拍肚子,可惜她肚皮小,才吃了几块就饱了。
“那让你爸爸跟你杨叔叔好好学学,以后回去做给你吃。”
苏小楼眼睛一亮,立刻去缠着苏卫清去了。
吃过午饭,杨自鸣就让黎善带着材料跟他一起去登记去了,医学院的训练基地就在京华大学不远处的一个医院里,如今医院已经搬走了,留下的旧址直接被调拨给医学院做培训基地,里面房屋都已经重新粉刷了一遍,从外表看起来有些旧,但里面还是很干净的。
杨自鸣带着黎善先去‘教导处’报了名,然后带着她去领书。
教导处的老师看见黎善便忍不住露出个咋舌的表情来:“杨老师你还真带了个学生啊。”
“那可不,还是正儿八经的大学生呢。”
说着,杨自鸣颇有些嘚瑟的将黎善的录取通知书放到老师桌上:“快给登记一下,先把学籍办好。”
“哟,还是个京华大学的高材生。”
那老师的语气顿时赞叹起来,要知道来培训的多数是下面医院选拔上来进修的,还有一部分老师的子侄,像黎善这样正儿八经高考出身的反倒是少数。
在医学院这里,不是分数高就代表天赋好的,所以他忍不住多嘴问一句:“这没基础啊。”
“怎么能说没基础,她以前就在药厂上班,只不过没怎么接触病患而已。”基本的理论知识还是知道一点的:“再说了,这孩子天赋好,自学都快成才了,我也是运气好。”
“要么说您好福气呢。”
那老师一边捧哏一边麻利的给黎善办好了学籍,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卡牌的壳子,里面放着一张手写盖章的证明,以后这就是这个院儿的出入证了。
杨自鸣见黎善的学籍办好了,心下稍稍松了口气。
“上课时间听通知,我们这边不少学生是全国各地的医生,他们有的路途比较遥远,路上需要花费点儿时间。”那老师也是真佩服这个时候还愿意学医的人,所以语气很是温和。
“行了,到时候我通知就行了。”
“知道知道,她是您的弟子嘛。”
老师这样说,杨自鸣也没反驳,而是带着黎善离开了办公室,绕了一圈,往院子后面走去,那边一整排的宿舍,杨自鸣介绍道:“我们这边住宿是自愿的,你要是不愿意住这儿就回去,反正这边距离西街也没有很远,到时候弄个自行车,胡同里抄近道,也就一刻钟的路程。”
“我想办法找个自行车。”
黎善点点头,心里盘算着这两天把周围的路都走一走,看哪条路比较近。
杨自鸣带着黎善晃了一圈后,便带着黎善出了院门:“开学之前,我给你拿些书,你回去慢慢看,不着急看很多,你多看几遍,吃透了。”
黎善连连点头,这显然是杨自鸣准备给她开小灶了。
回了杨家,杨自鸣就给她拿了五六本书,书籍一看就被翻了很多次,但却并不破,一看平时就很爱惜,杨自鸣将书借给她,又在里面圈了好几页,意思让她认真看。
晚上回家的时候,黎善抱着书,苏卫清抱着孩子。
她忍不住感叹:“我觉得这辈子我特别幸运,总能遇见好人。”
苏卫清不知道为什么黎善要强调这辈子,但他还是忍不住说道:“那是因为你是个很优秀的女同志,你这样好的人,也该遇到好人。”
比如说他,比如说杨自鸣老先生。
【?作者有话说】
说起来,我爸那一代的人,好像每个人命里都有一个‘贵人’
第127章 温锅
◎毕竟他看着实在不像是能干好技术工种的料。◎
医学院不急着开学, 夫妻俩的时间就更充裕了。
从杨老爷子那边回来后,苏卫清就开始收拾厨房,他本来就喜欢做一些手工活, 以前苏小楼刚出生的时候, 还给她打过婴儿床, 他先丈量了尺寸,然后去找热心的马大姐,想问问哪里有木料卖。
这可难倒了马大姐了。
“咱这都是直接去家具厂买家具的。”现在这年月可不兴什么私人订制。
苏卫清一听倒是来了兴趣:“那大姐给指个方向,家具厂在哪边?”
马大姐给指了方向不说,还叫自己的小儿子带苏卫清一块儿去,下午就扛回来桌椅板凳,还有一个镶玻璃的碗柜,惹得周围邻居都忍不住来看。
“还是这种碗柜好, 里面放了什么一眼就看见了, 家里那个黑黢黢的, 里面藏个耗子都不知道。”一个戴着帽子的大爷说道:“赶明儿也将家里的碗柜换了,换个带玻璃的。”
“可少来吧,一屋子男人共穿三条裤子, 还换碗柜呢,你先有碗柜吧。”另一个大娘讥笑道。
老大爷也不生气, 只憨厚地笑笑。
仿佛对这样的话习以为常,张口解释道:“好歹家里三个正式工呢,买个碗柜还是不成问题的。”
“你能跟人家比哈, 人家一家子大学生。”
经过这几天相处,左右四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戴帽子的大爷姓董, 他本人以前是个六级钳工, 结果一次工伤削了大拇指,从此再也把不住钳子,为了保住钳工工作,便将工作给了当时刚刚二十岁的二儿子,妻子在附近菜市场做清洁工,每天负责清扫菜市场,夫妻俩一共生了五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当年是个军人,因伤退伍,一直卧床,二儿子做了钳工,但身体瘦弱级别不高,三儿子去年刚考上印刷厂的印刷工,下面两个小的全下乡当了知青,到现在没能回城,所以才说家里三个正式工,实际上收入并不高。
至于那位大娘嘲笑三条裤子,是因为一家子六个男人,却只有老二老三结了婚,带着老婆子,拢共就三个女人。
这话说的有些混不吝,但听多了,董大爷也麻木了。
“我当然不能跟人家比,说的好像这胡同里谁能跟人家比似得。”董大爷背着手,倒也不见得示弱。
这话说到了大娘心坎里。
小夫妻俩带着个孩子竟然住三进的院子,叫她们这些邻居看着都眼热的很,他们家家户户虽然独门独院的,但谁家不是七八个孩子,睡觉都得侧着身子睡。
但要说有其他的想法也没有,这房子早年还有人住呢,结果前两年突然被迁出去了,都是老京城人,这里面的底细情况不用了解也能猜着几分。
“回去好好叫孩子读书,以后考个好单位,分个大房子,家里也能松快松快。”
“不过那碗柜是真亮堂,早晚把家里的换掉。”
“可不是嘛,我看着也是真欢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