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9
重要。毕竟她的小金库有多厚实他可是知道的,完全不用全指望工资过活。
而且做老师的话,不管是小学老师还是以后上完学去做大学老师,时间上都很充裕,完全可以把业余时间拿来做别的事情——是的,他在推荐师范类大学的时候就说了,不想让李晓诗去带初高中,太累。
如果是大学老师,那比如说李小诗喜欢的读书啊,游古建筑找历史痕迹啊,看展逛博物馆啊什么的,到时候不就大把的时间可以去做了?要是去坐办公室996,哪有这舒服的?女孩子嘛,爱好多一些,时间多一些,不就能更好地享受生活、更好地爱自己了吗?他们全家都捧着的小姑娘,当然要做自己喜欢的事,万事顺心。
所以,李晓诗就综合了一下他们的意见——师范类的学校是可以无缝和汉语言文学以及历史组合搭配的,配哪个都可以。
按理来说这样一组合,那就是个简单的二选一了。
然而李晓诗盯着纸上的字看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没下定决心,只是有点疲惫地叠起双臂、把下巴垫在了胳膊上,眼神散开,不知道在看哪里在想什么。
秦。
嬴政坐在球场边的树荫下,手中捏着半块不明品种的甜瓜,斯文地咬了一口。
他身旁,跟父亲来打球活动身体的公主们交头接耳起来,低声讨论着李晓诗刚刚自言自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琢磨着她现在这表现是什么意思。
“这是以后学习的方向吧?她这样纠结,是那几个都很好、所以不知道选哪个了吗?”
“听着都熟悉,当初应该在一些直播里听她说起过吧?”
“我觉得汉语言很不错。历史有什么学的呀,不是都和我们一起学过一遍了?”
“我觉得也是,历史不就是那些事吗?大事都学习过了,还能学什么呀?难道是要研究我们这些‘古人’每天都吃什么喝什么?”
“……咦,还真有可能哦。”
……
她们嘀嘀咕咕,阴嫚倒没插话,她听了一会儿,来到了嬴政面前:“父觉得,小诗会选哪个?”
嬴政吐出两粒瓜子到巾帕上,收回看着天幕的视线,半垂下眼:“不知道。”
阴嫚一怔。
嬴政又拿过一方干净的帕子擦了擦嘴,唇角有些弧度。
“没准,她哪个都不想选。”!
第182章 高级中学
李晓诗哪个都不想选?
这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阴嫚盯着画面上那个愣愣不知道在看哪里的女孩看了老大一会儿,也没弄明白她家敬爱的父亲是从什么地方得出这个结论来的。
但她家父亲一般情况下都是不会错的,尤其这件事还是关于李晓诗的,那出错的概率就更低了——他和李晓诗这么熟的了,怎么可能会不了解呢!
阴嫚目不转睛,像她一样的还有许多人。
霍去病却没这么“盯”着,他打了个哈欠,视线有点漫不经心的随意,语气熟稔:“我觉得这几个都不是李晓诗想选的方向……嗯,或者说,在她看来,应该都是属于‘可行’,但不是‘非其不可’的那种。”
要说他为什么这么想,也没什么,直觉罢了——
毕竟和李晓诗相熟,从表情啊态度啊等的细枝末节都能察觉出来点什么,这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吧?
而被所有人看着的李晓诗,终于又一次拿起了笔,转了两圈,啪地放下。
她起身,拿上那本书和笔记本,转身出门了。
另一头,诸天万朝的观众们也发现,现在这个镜头不似之前她直播时候那样,固定视角,或者非得她带着走才会跟着走了——而是很自觉地,就跟上了李晓诗,且选择了最适合观看的角度,好一个跟随拍摄。
众人眼看着李晓诗下了楼,又看着李晓诗换鞋拿伞,然后拎起钥匙挎着一本书一本笔记本就出了门。
正值七月大夏,烈日炎炎。
现代好像比古代要更热一些,明明才刚进七月份,炙热的温度却已经似乎把空气都化成了丝缕肉眼可见的波形,烤着天地间的一切存在。
李晓诗打开遮阳伞,遮住了那能把人烫掉层皮的阳光,脚下速度很快、但步伐稳健,直奔小区外的公交站去。
紧赶慢赶,直到坐到了公交车的位置上,她才舒了一口气出来,从口袋里掏出手机和缠成一团的耳机,慢吞吞解开耳机线,带好耳塞听歌。
耳机里的声音天幕前的观众们是一点也听不到的,他们只能看到画面上的李晓诗身体随着公交车行驶,一起微微地左右小幅度摇摆着,阳光透过道路两侧的大树投下斑驳树荫落在她身上,李晓诗闭上眼,靠坐在椅背上闭目养神。
这可急坏了一部分急性子:她到底要做什么去?
不是在选专业选学校吗?
这样突然地出门,是要去哪里?去做什么?去找人吗?
……可恶啊,为什么这个直播只能是单向的呢?他们要听李晓诗自己介绍啊!要听李晓诗说话啊!
——实在不行,就让他们听听李晓诗在听什么也可以!
“真安逸啊……”
也有觉得这样很好的人们在,他们看着画面上的场景,只觉得一切都恰到好处的岁月静好。
就在各人各思漫天乱飞的思绪中,李晓诗的目的地到了。
她摘掉耳机重新一把团起来塞回口袋,抱着书本下了车。
一直守在天幕另一边、精神一振的众人也忙跟着抬头,眼睛眨也不眨地打量着新场景。
只见李晓诗脚步轻快,没有丝毫迟疑地就往一个方向走了过去——
“市第一高级中学……”
杨坚眯起眼,辨认了一下那被阳光照耀得金光灿灿的几个大字,然后点点头,朝身边一本正经坐着的小瓜蛋子李世民招招手。
“二郎啊,来,坐过来看——”
年方四岁的李世民坐已经能坐得很稳当了,闻言乖乖巧巧地起身,走到杨坚身边坐了下来。
当初,自打对这位“别人家的儿子”动了心思,杨坚思来想去把所有大隋能选择的道路都模拟了一遍,发现还是只能抱别人家这个最稳妥,所幸早在听到李世民的光辉事迹后他就已经派人去蹲守李渊的后院了——也不负所望,李晓诗初三那年,杨坚终于喜得(李渊家的)老二。
李渊也是个知情识趣的,李世民出生后,他很乖顺地就自觉派人向杨坚递书,说渴慕陛下天威,羡慕皇室教育,想让自家儿子进京学习,希望陛下准许,还很谦卑地让陛下自己挑一个儿子。
李渊这枕头和梯子递得这叫一个称心称意体贴至极,恰好送到杨坚心坎里去了。
让皇帝主动开口要臣下的儿子来当质子当然不太好啊,不如自己主动把儿子送到皇帝身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