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6


场地。等木台干了?,她又仔仔细细地上了?两遍漆。还?把?七宝和苗苗的小木屋也重新油漆了?一遍。

早春时节,田野里看着还?是一片萧条,但在灰黄的枯草底部,各种野菜野草渐渐冒出新芽。荠菜已经老了?,现在他们有更多?的野菜吃。蒲公英、曲曲菜、扫帚苗、马兰头、野韭菜等,随便去野外转悠一圈都可以采一大把?。焯过水后凉拌了?吃,尝的就是这?口春意。

地里的很多?蔬菜也开始抽苔了?。蒜苗新抽的嫩苔,掐了?炒腊肉,最是合适不过。但佳慧最喜欢吃的还?是青菜苔,青油油地摘一把?,菜苔根根都有手指粗,放一点油和一点盐清炒,吃完了?菜,佳慧连淡绿的汤都不浪费,要倒进?饭里拌着吃。

奶奶见了?忍不住好笑,说:“你?上辈子怕不是头牛吧?这?么喜欢吃这?些青菜野菜。”

冯小河也笑,说:“那她还?喜欢吃螺丝粉和榴莲呢,上辈子怕不是条狗,才喜欢吃这?些臭烘烘的东西?吧。”

话没说完,就被佳慧踢了?一脚。冯小河摸着腿跟奶奶告状:“奶奶,管管你?孙媳妇!现在敢踢我,以后说不定要踢您咧!”

“该!”奶奶笑他,说:“我又不会说别人是狗,别人再不会踢我!”

这?天佳慧在菜地里收萝卜,姑姑带着一个四五十岁的大叔来到漫水桥。那大叔到了?院门前,先不进?门,在石墙外背着手看了?好一阵,过后两人进?了?小院,他边走边看,脑壳晃得像波浪鼓,还?感?叹说:“这?院子收拾得真整齐!”

等姑姑跟他两人上了?台阶,外婆和奶奶正在晒谷坪里切萝卜,准备趁萝卜还?没空心,赶紧晒一批,再腌一批。见有客人来,老人们忙都站了?起来,姑姑给他们介绍道:“妈,亲家妈,这?是我们石桥南村的张书记。”

张书记也亲亲热热地同两位老人打招呼,“三姑,您老人家还?记得我么?早听李大哥和冯嫂子说您这?边屋子收拾得漂亮,今天我专门过来参观的!”

奶奶和外婆听了?满脸笑,忙谦逊了?一番,端出茶来,四个人坐在太阳下喝茶聊天。张书记坐了?片刻,依旧起身,围着房前屋后一通转悠,姑姑陪着他仔细讲解,看了?小木屋、鸡舍,又看粪池、肥料发酵池和面包窑。最后,张书记又围着那个木头台看了?半天,饶有兴致地说:“这?木头台子建得是地方,夏天趁凉方便得很!我们村那么多?树,我看也可以搞一个。”

两人正说着,佳慧提着满满一篮子萝卜从田里回来了?,姑姑忙小跑过去帮忙,和她一起抬到溪边。张书记也来帮忙,三个人在溪水里边洗刷萝卜边聊天。萝卜洗净后提到晒谷坪,姑姑又舀了?自来水冲洗一遍,才放到一边给奶奶和外婆切。

那边张书记和佳慧早就聊开了?,也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原来今年镇上开会,传达上级指示,要求各村里要好好整治旱厕,建设美丽乡村,还?拨付了?专款。张书记另外又寻了?门路,申请了?一个整理土地的项目,加起来大约一二百万块钱,准备把?石桥南村的建设好好搞一搞。

按他本来的计划,第一是要修桥。进?村的那座老石桥年深月久,且又狭窄,不能?走汽车,要重新修整一番;第二是要修通入户的水泥路;第三是整治旱厕、改善村容村貌。但是钱的数目有限,做了?这?件就顾不了?那件。况且旱厕是上边要求一定要改的,到底怎么个改法,村里也还?没有一定的章程。

因此?前几?天村里开了?一次会。除了?村委的人,还?请了?些乡贤,比如村里的能?人巧匠、退休老教师等,其中就包括姑爹。既然事情涉及到自家,会上大家当然畅所欲言,轮到姑爹发言,他便很是自豪地说起了?佳慧房子的三格污水粪池。

“我们外甥前年修房子,专门请了?人来修粪池。几?个格子各有各的用处,上面板子一盖,又不生?蛆虫,又不长苍蝇,干干净净的。房前建了?堆肥池,也盖着板子。我们外甥媳妇人勤快,特别喜欢种花种草,处处收拾干净了?,再种上些花草,春天往她们屋旁边一走,香喷喷的,各种花开得五颜六色,漂亮得不像是乡下地方……”

开会的人当中,也有去过漫水桥边的,便出来佐证姑爹所言非虚,还?建议张书记把?冯小河和佳慧两口子请过来,有位余三叔大声道:“人家两口子都是读过书的,见识比咱们强!况且他们也都是热心人,张书记你?亲自过去请别人跑两趟,未必还?蚀了?你?的面子不成!”

张书记听了?,心里也好奇得紧,趁着姑姑今天有空,便央了?她一同前来。参观过漫水桥边的房子后,他便觉得,果然还?是城里回来的年轻人们想法多?,那个石头墙、竹篱笆费不了?什么钱,就是花功夫,但是建在乡下倒是十分好看。还?有木台子、化?粪池、堆肥池等,村里都可以好好借鉴。

他便把?请佳慧过去参谋村庄建设的事情说了?,原以为她会推辞两句,没想到佳慧一口应承了?下来,说:“这?是大好事,当然要有多?大力?使多?大力?。我也不懂村庄规划,只是以前去过的地方不少,可以提些建议供您参考。另外我外地也有些懂行的朋友,我到时也问问他们的想法。”

张书记便觉得,今天这?趟来得太及时了?。临走时他说:“大侄女儿?,那就麻烦你?就多?动动脑筋。要把?咱们村建得跟你?家一样?好才行啊!”

第90章

接下来的几天, 佳慧菜也不种了,公主号都断更了两天。每天送完孩子, 就去石桥南村转悠。除了她,张书记还请了一位顾问,是位年近七十的退休老教师,姓李,现在就和老伴住在村里,是石桥南村老一辈中公认最有才华的人。

李老师带着佳慧四处看了好几天,把村庄的每个角落都跑到了,还给她讲了很多关于村庄的典故。比如那座三孔石拱桥是清代咸丰年间本地一位李姓财主?集资所建,以前就叫李家桥。桥头早先?有?块石碑, 记载了为修桥募捐的事情。如今那石碑也不知被谁抬去垫了猪圈。

桥南村原本叫李家庄,姓李的人家很多,村后面还有座破烂溜丢的祠堂, 也是李家祖先?修建的, 破“四旧”时里面的牌位和神像都被砸了,改成?了民兵办公室, 后来又成了村委办公室。如今村委早搬了地方,那几间房就空在那里,年深月久, 已经是快塌了。

村里还有?七八棵古槐,每棵都有两人合抱那么粗, 据李老师说,这里头也有?一个传说。不知是前朝哪一代的时候,石桥南村这一带遭遇饥荒, 村民们都外出逃荒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