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7
,姑姑对?养花还是没太大信心?,姚师傅便建议她养绿萝和?薄荷。还抽空过?来指导她育了两床苗,预备种个四?五千盆。新搭的花棚里安装了自动喷灌系统,等苗床上的青苗移栽到?盆里后,就可以摆进花棚。花棚里种植的作物病虫害少,日常养护主要是定时浇水、修剪和?施肥。姑姑觉得这样挺好,平时该干嘛干嘛,有闲暇了就进棚里干干活儿,一点都?不耽误事。只要人勤快,就算一盆花只赚一块钱,一季下来不也多了四?五千块钱的收入吗?
一期免费的花卉种植培训班开下来,村里还有好几户人家也都?拆了原来的猪圈,搭了花棚。姚师傅在督促自家基地建设的同时,只要村民开口,他都?会?亲自过?去指导。从平整场地、开挖排水沟到?育床营养土的配比,他都?会?耐心?指点,毫不藏私。并且他很?快就体会?到?这样做的好处。
基地就在村庄旁边,姚师傅不可避免地要时常跟村里人打交道。能不能跟村里人相处和?睦非常重要。关系融洽了,才方便请人干活儿,也不会?有人来寻衅滋事。按照姚师傅最初的想象,他跟石桥南村的村民们真正熟悉起来,总要花个一两年时间。但是自从他在村里开办免费培训班以后,村民们对?他这个外来户的态度就改变了。
他们不再疏离又客气?地称他“姚老板儿”,而是和?佳慧一样,直接喊他“姚师傅”。村民们请他上门指导种了花,虽然技术是免费的,但这个人情肯定要还,多半都?要死拉着他到?家吃饭。一顿饭吃下来,双方人生经历都?相互了解了,都?是平安市的人,往往还能攀扯出几个共同的熟人。各家菜园里,吃不完的蔬菜也时常往他那边送。所以姚师傅和?姚师母虽然没来得及种菜园,却不缺菜吃。家里小厨房经常堆着村民送过?来的豇豆、西红柿和?扁豆等。
除了姚师傅,现在村里人看见佳慧了,也比以前更亲热。并且不再喊她的名字了,都?改叫小罗总。也不知是谁先?叫起来的,后来大家便都?这么?称呼她。单叫“小罗”不礼貌,叫“罗总”呢又太生分,带一个“小”字,便在尊敬里头加上了亲热。连李老师也爱这么?叫她,每次见了面,都?要喊:“小罗总,走,到?我家吃饭去!”
整个村庄改造过?程中,李老师最关心?的便是农家书屋的建造。并且改造之?初就张书记说好,等书屋盖好了,他要把自家的那几百本书捐给?村里。因此农家书屋开工后,他几乎天天泡在工地上。
修路的时候,并不是每家都?出了人,但修农家书屋时,却是家家都?派了人来做工。无论外头人怎么?纷纷扬扬地说读书没用,石桥南村的人依然认为?,读书是件大事。谁不希望自家孩子?有出息?况且等村里的书屋建好,不仅大人孩子?能来看书,放了假还能让孩子?们过?来写?作业。李老师还说了,他有空的时候,还能免费给?孩子?们辅导!这样一来,村民们,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村民,个个都?干劲儿十足,都?盼着把书屋快些建起来。
也因如此,即使改造经费非常紧张,张书记仍然拨了钱,把老祠堂给?改建成了书屋。原本破旧不堪的老祠堂更换了屋顶,部分墙壁也重新修整。工程量相当于重新盖了栋房子?,但依然保留了原来的形制。从院子?门进去,正面一进三间房,旁边有间厢房,屋角还有棵古槐。
建好后里面空荡荡的,张书记便找镇里小学打秋风,让他们捐了一车旧桌椅和?老书柜,村里匠人重新修补好,上了油漆放进去。三间房子?,两边是图书阅览室,一间主要给?孩子?们用,一间是村民们共用。中间最大的房间留作教室。旁边厢房则建成了活动室。里面放上各种象棋跳棋,大家孩子?都?能进去玩。院子?里的树下,还摆放了一个乒乓球桌。
书屋建造好以后,李老师请人朝里面搬了几大箱书,佳慧也让七宝和?苗苗清理自己的书籍,把已经看过?的书装了几大箱送过?去。桌椅的油漆味还没散,村里的大人孩子?便进去参观。孩子?们在院子?里打乒乓球,大人们进去下下象棋。李老师又还备下了花名册,让借书的人统一登记。书屋的钥匙也交由他保管。从此后,他便成了农家书屋的馆长。
第97章
姚师傅的女?儿名叫姚光华, 因此?他的基地就取名叫“光华花卉苗木基地”。八十多亩的花苗基地,按照功能简单划分为育苗区和移栽后的生长区。在靠近路边的地方?, 姚师傅建了几间看护房,面积不大但功能很全。除了卧室客厅厨房,还有?工具房和办公室。他和姚师母现在吃住都在那里。
基地的大棚还没搭建好,姚师傅就开始育苗了。他跟佳慧商量后,准备培育好几个不同品种?的绣球和月季,以及为春节准备的各色节庆花卉,如蝴蝶兰、凤梨、水仙等,还有?天堂鸟散尾葵等常见的大型绿植。
基地和石桥南村的村民在种植品种上有所区分,姚师傅这?边倾向于培育幼苗和多年?大苗。而村民们没经验, 怕养着养着把花草养死?了,因此?头一年多选择种植绿萝薄荷文竹等绿植,成本低, 好养活, 繁殖快,即使亏了本也不致损失太严重。
让佳慧和姚师傅都很震惊的是, 八十多岁的宋三婆也加入了养花草的行列。她拿出这?两年?积攒的两千多块钱,请人买了塑料薄膜,在她住的那间小屋旁边寻了块空地, 搭了间花棚。请来帮工的都是村里人,乡里乡亲的都知道她这些年过得不容易, 干完活儿谁都没要她的钱,都说先欠着,等以后赚了钱再说。
花棚搭好后, 宋三婆去请姚师傅教她种?花,姚师傅从来没碰到过这?么年?长?的创业者?, 忙把宋三婆扶进屋里坐,第二天又和佳慧一起,到宋三婆的花棚里看了看。两人搬来梯子,帮她在花棚里安装了喷淋管,管子是从姚师傅基地拿来了,也没要老人钱。过后姚师傅便?让她等一等,基地的红掌白掌苗移栽转盆后,可以在她的花棚里种?个两三千盆,到年?底别的不敢说,至少盖花棚的钱能完全回本。
宋三婆自然感激不尽,苦拉着佳慧和姚师傅,要留他们在家吃饭。两人知道老人平时?吃得俭省,哪肯让她破费?都寻机跑了。宋三婆百般不过意,第二天从自家种?的菜园里摘了好些蔬菜给姚师傅送去,反被?姚师母强拉着,要留她吃晚饭。
姚师傅的房子盖好后,不时?有?村民去讨教些种?花问题,或送菜借东西。姚师母闲来无?事,也常过桥去村里找人聊天。两边处得不像是才搬来,倒像在这?里住了七八年?。佳慧更是时?常给姚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