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9


,适中,大家坐院子里喝茶聊天,双方来客相处融洽,郁先生这三天在河边见过几个天天去钓鱼的老人,在这遇上,更有话题聊了,他表示也想加入钓鱼队伍,一时间,院里谈笑风生,你来我往

女人这边,郁老夫人和苏氏族长夫人、谢母、谢雯、叶梅也相处愉快,郁老夫人觉得这几人虽是乡下妇人,但一点也不粗鄙,谈话间进退有度

谢雯她们觉得郁老夫人虽曾是官夫人,人却平易近人,没想像中的高不可攀

申时中准时开席,喝酒只是助兴,大家浅尝即止,男人们在院里用餐,女人孩子在饭厅用,吃饭一半苏叶发现外面很安静,她到堂屋朝外一看,原来今天吃饭的人很文雅,这么安静她还以为出了什么事

半个时辰,饭吃完,饭桌撤下,天还早,大家继续聊天,又聊半个时辰,大家才相继告辞离开

也不知是不是苏世涛提醒过苏世昌,苏世昌倒没趁机攀关系,从头到尾表现很不错

送走所有来客,苏叶松了口气

夕阳西下,残阳照在盛开的蔷薇花上,熠熠生辉,蜜蜂花间飞舞,郁老夫人拍拍女儿挽自己胳膊上的手,说:“真美,这地方真好,你们出京出对了,启烨兄弟拜的师父也很好,这接风宴比起京城的也不差了”

傅夫人微笑:“是啊,就算教导孩子们,一点也不觉得累,反而睡得更好”

前面郁小舅不知和傅启松说了什么,两人同时哈哈大笑,真好!

接风宴一过,春种春忙继续,叶德武订的货苏叶这边也完全交付

四月不冷不热,雨不多,是个非常舒服的月份

这舒服的天气,不用干农活,移栽几样菜苗后又清闲了

女学开学两个月了,听说效果显著,苏叶走路上明显感觉到了,以前村里小姑娘们远远见到她假装看不见,附近有巷子的拐进小巷,没有的假装忘拿东西转身回走,害得苏叶曾一度以为自己是洪水猛兽。

现在嘛,虽不是大大方方地喊人,起码不拐走,不转回,能怯生生地喊叶姑姑、叶姐姐了,嗯,有进步

赵晴预产期在五月中,她孕期饮食控制得当,只胖了一点

她生产要用的东西谢母早准备好了

端午节,谢卫远三口回来,不,是四口,何芬怀上了,家里人丁越来越兴旺,柔弱的谢母走路都有风

端午过后,何芬母女留下,谢卫远孤伶伶返城,谢卫远严重怀疑在他娘眼里,自己就是个种马!感觉娘子女儿都不需要他了,回城路上,谢卫远心情复杂

谢母才不管儿子心情复杂,不久后二儿媳添一个小孙孙,明年刚开春,三儿媳也添个,承瀚三岁半了,大房再添个儿子更完美了。

五月十二,二房次子降生,谢卫辰取名承霖,请人合过八字,无冲突,于是二房次子名谢承霖。

私下里,苏叶和谢卫华开玩笑:“二弟梦想是不是进翰林院?”

谢卫华:“他是寄望儿子们。”

谢承霖洗三后两天,傅夫人上门找苏叶,两人聊些家常后,傅夫人开口说:“启烨将来确定是走仕途,我父亲说当官不仅仅文章写得好,有心计,更要了解民生百态,我来是央你教教孩子们陶艺,瓷艺基础,从取材到成形,不需教核心技能,放心,我们决不会用来谋生,不知你意见如何?”

苏叶真心佩服郁先生,教他们也不费多大力,便说:“可以,不过做这东西比较脏,他们可以吗?”

傅夫人微笑:“没什么不可以的,每天练武都是一身汗水回去”。

苏叶:“不过快收麦了,农忙过后他们随时可来。”

傳夫人真诚感谢:“太感谢。”

苏叶笑笑:“做母亲真不容易”

“是啊,真的大不容易了”。

第261章 第261章

郁家二老在在福家村过得如鱼得水,当然也有人厚着脸皮上门求指点,他不好全回绝,也不能全应,何况来的人时间不同,一个一个指点又费时间,他学苏静舫,十天抽一天借学堂里的一间教室为大家解惑,其它时间就别找他

对此,走科举的人高兴坏了,甭管考童生秀才举人都有机会请教平时他们接触不到文人中的泰山北斗,太令人兴奋了

收麦时,苏叶每天都要领着人煮凉茶,熬酸梅汤,放冰窖里镇着

傅家兄弟每天都来帮忙,割麦,绑麦子装车,脱粒,晾晒,摇风车,都要亲手做,两人动作虽然生涩、笨拙,干活却是非常认真

十三岁的傅启烨推着装两麻袋麦子的独轮车跟师父后面下了地窖,下地窖通道平缓,转一个弯才到底下,底下是个长十几米的通道,通道左边隔两米处有小方洞,此时,小方洞里都点上油灯,通道右边隔约四米有个单开木门,看过去有三个木门,最里面是开着的。

傅启烨推着独轮车跟谢卫华后面进最后那扇门,独轮车停下后,他看见两侧排着大缸,这大缸他见过,这几天前院后院都晒着这种大缸,原来是用在这几里的

干净黄澄澄的麦子倒进缸里,傅启烨发现师父推来五袋和自己推的两袋倒进去,缸都没满

谢卫华说话了:“这缸大致能装六百斤麦子,玉米装八百斤,这孔窑孔宽三米,长十二米,地面和墙顶先是砌两块青砖厚,再用糯米汤含量较高的糯米沙浆抹一层,双重防渗水,装粮食的陶缸在使用前擦干净,再暴晒几天太阳,粮食倒满后密封缸口,窖孔里隔两米放一袋斤的屑木炭,屑木炭能吸水防潮,这样粮食放三年还很好,当然每年秋天也要拿出去晒晒两天。”

傅启烨看两排共二十个大缸,也就是说这里可以存一万两千斤以上的粮食?听师父说意思这是专门放粮食的地窖,另两个门里放的是陈粮了。

“师父,屑木炭多久换一次?”

“我们家一般三个月换一次”。

“师父,建这地窖时花了多少银子?”

“差不多五十两,糯米花费高,虽然银子花得多,但这地窖用几百年都没问题,比上面的房子还要坚固耐用”,谢卫华说。

五十两,一般农家就是存有这银子,也舍不得花这银子建这样的地窖的。

夏收夏种完成,小承霖要满月了,红皱巴巴的孩子蜕变成为白嫩嫩的小包子,几个孩子见证了这神奇的变化,大人没骗他们,红通通的小猴子真长成白嫩的小包子。

满月前一天,赵晴母亲下午到了谢家,安置在二房房子二楼,赵母行李放好,洗脸换衣服,才进女儿房间。

赵母看女儿脸上白里透红,一看就知道月子坐得不错,外孙白嫩嫩胖呼呼的,很是讨喜,她抱起孩子摇了摇,说:“我外孙长得真好,比刚出生时重了许多。”

赵晴笑盈盈看着赵母:“娘,家里都好吧。”

赵母笑:“都好着呢,你祖父祖母吃什么都香,你二妹怀上第二个了,你弟弟每天跟着你爹去衙门,哎,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