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0


李嬷嬷来,若是擅长打哈哈的李公公,恐怕她要费好些心思,才能婉转得到这句话。

顾菀的确对留在殿中的镇国公老夫人、靖北王妃、康阳郡主、张瑛与柔安公主颇为担心。

照着殿中寂寂无声、除侍卫与慎刑司之人外再无往来的情形,里头大多数人,应当是几乎一夜都没睡没吃。

闺阁女子身子本就偏弱,如此下来,定然是受不住的。

可顾菀在皇上眼中,不过是新过门的儿媳妇,是没有什么话语权的小辈。

惟有借着太后的名头,才能将些提神饱腹的物品送到她关心的人手上,还不会惹了皇上的眼,觉着她自作主张、趁此机会笼络人心。

等到了寿康宫,顾菀对着眉眼间愁绪涌动的太后,莞尔一笑,走到太后的身后:“皇祖母,孙媳为您按揉按揉额头,好不好?”

太后撑着一笑,长叹一口气:“幸亏还有你在外头,能为哀家解忧,不然哀家就要烦闷极了。”

顾菀伸手敛目,含笑不言,只一点一点、仔仔细细地为太后按揉额角,再说些轻松不逾矩的笑话分散太后的心神。等太后展颜之后,她才顺道说起,曾听谢锦安讲过太后母家的那位表亲,很是有真才实学。

“哀家瞧着也是呢,不像是那等投机取巧之人。”太后颔首,眼中的笑也放松许多。

趁着太后真正放松下来,她婉转提起清思殿中的女眷:“皇上隆威如天,诸位官员女眷,素日就少见皇上。孙媳虽不知道昨日发生了什么,却能想象出女眷们的惶惶不安,更遑论饮食睡眠安好。”

“女眷们年岁颇高的诰命夫人不少,身子衰弱,经不起如此折腾。”

“太后娘娘仁心,不若派人送些提神安眠的热汤进去,也是彰显了皇上的慈心,不会轻易迁怒无辜。”

听顾菀这样说起,太后不由点头:“正是呢,若不是你提醒,哀家都惊忘了。”

说罢,她就扬声唤来李嬷嬷,如此吩咐下去:“……等御膳房做好后,你亲自领头提了,送去清思殿,若皇上不允,你便让皇上让哀家一次面子。”

太后心头的担心忧愁被纾解了,就回身拉住顾菀,将其拉到美人塌上坐下。

“依着哀家说,你也不必太担心。皇上今早才唤了锦安去清思殿,可见锦安与昨夜之事关系不大,此番过去,是帮着皇上做事,得一得功劳呢。”

在太后心里,顾菀是个柔弱温婉的性子,年纪又小,今早醒来不定怎样担惊受怕呢。

于是乎,寿康宫中的情形一转,变成太后宽慰顾菀。

*

谢锦安来得不算巧。

因为他到清思殿门口候着的时候,正是皇上检阅侍卫们从涉事官员府邸之中所搜查出来证据的时候。

罗寿在殿前探头望了一眼,被里头的威压压得呼吸一窒,不由驻足。

他回头,对谢锦安讪笑:“还请肃王爷再等片刻……”

后头半句话,被殿中骤然响起的一声厉喝所打断。

是皇上的声音,话中所提及的,是礼部尚书的名字与欺君之罪。

随后就是礼部尚书不可置信的喊冤之声。

不多时,就有侍卫拖着扑腾挣扎的礼部尚书出来,一路往刑部的地牢而去。

期间还颇为恭敬地向谢锦安行礼。

罗寿惊讶之下,不觉松了一口气:礼部尚书被拖出去后,这件事情就莫约要了结了。就算再往下查,皇上为了皇室颜面,生怕牵出太子与武王,应当是在私下偷偷进行。

谢锦安长眉微挑,一眼看出罗寿的心思。

一双桃花眸子微转,看向祈天台的方向,见祈天台掌事率人匆忙本来,薄唇勾起一点浅笑。

事情还没结束呢。

太子与武王想在明面上被摘出去,可没那么容易。

第109章 第一百零九章

◎肃王夫妻,当真是怎么看怎么满意◎

几瞬前, 皇上将一张存票和一张写了名字的纸张扔在礼部尚书的脸上。

纸张因对折而挺阔锋利,一角划伤了礼部尚书的脸。

登时就有几滴血珠落下,在朝服上留下难看的痕迹。

“足足五百万两白银, 换一个状元名位和几个进士名额,倒真是一笔划算的买卖。”皇上冷冷地望着礼部尚书,面上连一丝笑容也无,可见是怒气达到了顶点。

“这样一看, 换礼部尚书一条命,也是绰绰有余。”

礼部尚书望着眼前的存票与纸张,脑海中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喉咙仿佛被人死死地扼住,张开嘴时说不出什么辩白的话语,只“啊啊”地发出两声不解惊惶的声音。

——这存票, 分明是他藏得好好的, 方才京郊的一处庄子上,除了他没人知道,是怎么被搜出来的?而那写了贿赂人员名字的单子,上头名字是对的, 字迹也是他的,可他压根没写过!

礼部尚书惶然无措之下,下意识地望向李丞相,想寻求些帮助。

却见李丞相用看蠢货似的目光望了他一眼, 随后就一脸漠然地别开目光,对着皇上低声跪下道:“皇上息怒, 千万别被此等贪婪宵小气坏了龙体。”

礼部尚书此时狼狈跪在皇上脚前, 就是有八张嘴也辩白不清这名单——李丞相自然以为, 是礼部尚书自作聪明, 想要捉人把柄, 才将名单写下,骂他愚蠢的同时,比方才放弃康国公还要痛快。

想到这,礼部尚书愈发慌乱,膝行上前,拉住龙袍的一角开始喊冤。

“丞相关心于朕,朕自然记在心中。”皇上火眼金睛,未曾错过方才礼部尚书的求助目光,将礼部尚书一脚踹开后,背手行至高台:“朕亦十分担心丞相身体。”

“故而……此次春闱之事,就不必丞相协助了。”

干脆利落地断了李丞相参与此事后,皇上心中憋着一股火,直接在朝臣中指了几人:“本次事件,由刑部尚书负责审讯,鲁国公主理,并靖北王世子、安乐伯、甄太傅、吏部尚书一并协助。”

均是在朝中尚且处于中立一派,且后辈中无人参与此次春闱。

说罢,皇上话语微顿,瞧了一眼清思殿门口,补充道:“还有肃王,亦在协助之列。”

这话让太子与武王俱是一惊,未曾想谢锦安被委托的第一件大事情,竟是春闱之事!

景州之事才歇,对地方官员多有调动调整。而这春闱之事如今暴露,被追查下去,清洗的……可就是朝中官员,不少都身居高位。

皇上此番委以肃王职责,是对太子武王极度失望,还是改变主意,有意提拔肃王?

诸位未曾参与春闱之事的臣工,都不约而同地在心中揣测圣意。

诸多猜想之中,惟有一点是共通的:要是肃王是个有心人,趁此机会,可是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