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17
”
他亲手教这个孩子如何握笔,把着他的手在纸上写下了第一个字。
他曾对这个孩子谆谆教诲,恨不能将自己所有的本领倾囊相授,只为叫大清蒸蒸日上,传承有序。
“可现在,朕却要亲手把他从神坛上拉下来,推入地狱。”
太子不是其他阿哥,他从小就是太子,从他记事起,他就身处万人之上。
废了他,与杀了他无异。
——他将要成为一个杀子之人。
沈菡无言以对,这就是血淋淋的事实。
皇位只有一个,当储君失去耐心,他与皇帝就只能互相厮杀,直到决出胜负。
如今太子败了,皇帝也不愿意再容忍太子,胜负已定。
“其实,常泰所为,背后未必是太子指使的。”
最令玄烨伤心痛苦的,既不是索党的不法,也不是赫舍里家的谋算,而是来自儿子的杀机。
但凭良心说,沈菡觉得太子还不至于如此丧心病狂,主动弑父。
玄烨明白她是想安慰他,可他却不愿再自欺欺人了:“不是主使,却未必没有抱着作壁上观的姿态。”
便如索额图。
这个……谁也不能给太子打包票。
毕竟如果玄烨有个万一,获利最大的就是太子。
玄烨看菡菡迟疑,轻轻拍了拍她的手:“你不必再说了,朕都明白。”
她的立场,开口本就为难,其实他自己什么都明白,只是不愿意面对罢了。
“不管此事背后究竟是常泰一个人的主意,还是牵扯了其他人,此事之后,朕与太子,都无法再相容了。”
不论太子对此作何解释,他都将永远对此事耿耿于怀,对太子心存疑虑。
——所以他没有再见太子。
如果这次之后,太子仍是太子,玄烨知道自己往后一定会不停地打压太子,不停地试探太子的忠心。
他将日夜恐惧太子获得权力,继而对他不利。
而太子在这种局势下,也一定会夜不安枕,愈加恐惧他,想要得到权力。
直到他们父子都被折磨到心力交瘁,痛不欲生。
“最终,我们会彻底成为敌人。”
走到刀兵相向。
玄烨看了看沈菡,没有继续说下去。
而且,他也已经通过此事彻底明白——太子,并没有足够的慈心和胸襟气度,去包容异母兄弟,包容她。
今日太子能默许他人谋害生父,焉知翌日,他不会默许想要讨好他的人杀害继母和兄弟呢?
到时候,太子登基之日,便是他们母子身首异处之时。
但这些话现在不能说出口。
废太子,只能是因为太子难当此任,而不是因为皇后母子,也不能是因为皇后母子。
不然……
*
玄烨回前朝去了,他虽下了决心,但想也知道,想要废掉一个坐储君之位二十多年的太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纵然有热河事件的前情在,有无数反太子党察觉到皇上的意思欢天喜地,愿意为皇上摇旗呐喊,可终归这是一件动摇国本的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
比如最直接的一点——废了这个太子,立谁为新太子呢?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自觉看向了前方的四阿哥胤禛。
即便玄烨一万个不像将沈菡母子牵扯进来,但他管不住旁人的心,控制不了所有人的嘴。
仍有许多人,选择无视皇帝与太子父子间的矛盾,只将废太子的过错记到了沈菡的身上,认为她是红颜祸水,以一己私利危害江山。
认为皇上就是为了给四阿哥让位,才起意废太子的。
甚至还有人觉得,热河事件,说不定就是皇后母子对太子的陷害。
宗亲和群臣的目光如此炽烈,胤禛怎能不知。
但他只是沉默地站在原地,一言未发。
反倒是对面首位的胤褆默默攥了攥拳。
哪怕他身为长子,素有军功,但宗亲朝臣,还是没有一个人将他放在眼里。
所有人都默认了,太子被废,汗阿玛一定会立老四为新太子。
可怕的是,就连他自己也是那么想的。
这,才是最让人无力的。
……
朝堂上要如何周旋此事,沈菡看不到,也管不了。
她能做的,只有努力帮玄烨稳固好后方。
玄烨已经单独和太后说过了热河发生的事,太后的心情很复杂。
她既为太子的不孝、赫舍里家的不忠感到愤怒,为皇帝的遭遇感到后怕,又对太子,有些不忍。
怎么说,也是她看着长大的孙儿。
太后左思右想,犹豫了好几天,最后还是没忍住,在沈菡过来请安的时候试探着问了一句:“太子”
现在怎么样了?
这也是最近很多人想问又不敢问的问题。
沈菡倒没有对太后避讳什么,如实道:“皇上的意思是,让太子和太子的家眷先迁回无逸斋居住,一切衣食供奉照旧。”
这也是那天玄烨思虑再三后做出的安排。
废太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结束的事情,没有下旨之前,太子仍是储君,常泰的罪行也不可能公之于众。
“先叫胤祥把他送回去吧,之后的事情……再议。”
当然,这个居住,也肯定是监视居住。
太后知道这个后心情放宽了一些,看来皇帝并不打算杀了太子。
至于废掉太子……
太后看了看一旁仍旧平和从容,似乎没有因为此事受到任何影响的皇后——其实,有这个结局,也不算多让人惊讶。
这几年这父子二人之间是个什么关系,人人心中都有数。
而皇帝对皇后和皇后的孩子是个什么态度,满朝文武,宗亲勋贵,宫里宫外,所有人也都看在眼里。
太后就在一侧亲眼目睹,对帝后二人的关系和感情更是心知肚明。
如果皇帝没有别的选择,那太子或许还能再苟延残喘上几年。
但老四,允文允武,孝敬体贴,人品贵重,又是皇帝与心爱之人的长子,嫡次子。
皇帝也不过是个凡人,如何能逃脱得了人之本性。
能容太子和索党到今天,已是难得了。
太后没有再多问什么,她相信以皇帝和皇后的人品,一定能将此事处理好。
太子和太子妃很快就被送回了无逸斋,留在紫禁城中的太子内眷,包括皇长孙弘皙,也都被接回了无逸斋看管起来。
胤祥虽然负责看管太子,但对太子和太子妃依旧十分恭敬。
他也没有多说什么场面话去安慰或同情太子,只是嘱咐伺候太子和太子妃的高无庸和贾应选,不可怠慢这院子里的任何人。
“特别是小阿哥,如今天热,孩子身体又娇弱,照顾起来一定要仔细,缺什么少什么,及时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