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7
些道理都是一样的。那时她接口道:“面对困难百折不挠,坚定不移,黄天不负有心人。”而他道:“记住你今天说的话。”但她不以为然。此时,听他问起,她回道:“记得。” 宋译说:“不要光记得,希望你也做到。” “又是说我吃不下这里的东西就是吃不了苦?”汤琳哼了一声,她知道他的意思。 宋译道:“不是吗?你就没吃过什么苦头,在来卡沃之前甚至一点苦头都没吃过。” 汤琳瞪着宋译,本来已经消气的她又有些来气了。“能不吃苦我为什么要吃苦?你吃过苦?有多苦?即使你吃过天下人都没吃过的苦又怎么样?有什么了不起的?” 宋译说:“希望你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乐观、坚强,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摇,不会被任何东西打败,有异乎寻常的适应力。” 汤琳撇了一下嘴,说:“说这么多大道理没用,卡沃的食物我适应不了。” 宋译没再多说,只道:“下车。” 汤琳和宋译先后下了车,两人的宿舍挨得不近。虽然公寓是一栋楼,但男女是分了区的,男士们在南区,女士们在北区。进了公寓大门,就得分头往两个方向走。分开时,宋译说了一句:“好好休息。” 汤琳没应,头也不回地走了。他们在食物的观念上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他希望她能适应卡沃的食物,但她适应不了。他认为如果她连这里的饮食都习惯不了,以后遇到更艰难的条件的话会更不适应,以后又怎么出色地完成工作?驻外的情况下,工作和生活分得并不是那么清的。而她一直这样的话说明她并不适合这条路。 汤琳心思敏捷,她猜到宋译是这么想的。 躺在床上后,汤琳叹息一声,又喃喃道:“这真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且明明她是别人眼里的天之骄女,他却总能找到她的弱项。她还认为他持这样的观念多是因为他顾及得最多的是工作,而不是她。当然,他不顾及她,她没有立场说什么。想到这里汤琳又皱了眉头。 * 翌日,汤琳因为输了液,身体看上去没什么不妥。苏江来汤琳的办公室问她身体怎么样了,昨晚宋参赞抱着她上车去医院。 苏江住的公寓在宋译的隔壁。昨日天快黑时他看到宋译抱着汤琳匆匆上车,心里奇怪。于是,他等到宋译回来问了原委,这才知道汤琳晕倒的事。 汤琳对苏江说她没什么大碍。 苏江叹道:“你吃不下这里的食物可怎么办?” 汤琳没回答这个问题。 苏江一脸担忧,但他也没有办法。问候完毕,苏江说起了工作上的事,他叫汤琳跟他一起去机场,他要在那里接货,而他需要汤琳给他做翻译。 汤琳奇怪地问:“去机场接什么货?” 苏江道:“是宋参赞吩咐的,但没说是什么货。” 汤琳更加奇怪。 苏江坐上了驾驶位,汤琳坐在旁边的副驾驶位。苏江一路疾驰开往卡沃国际机场。 在机场找地方挺好车后,苏江和汤琳走到出站口等着。苏江手里还举着一个用英文写着“比尔”的牌子。不一会儿,一批乘客陆续从里面出来,然后离开,没有人走上前来。后来,一个戴着墨镜穿着机长制服的高大略胖的男人用推车推着一个纸箱子走过来。那纸箱子大约有60×60cm那么大。 “请问是比尔先生吗?”苏江问。 苏江说的英语,汤琳没有翻译。 “是的。”比尔说。不过他又说了一句,苏江听不懂。 是法语。汤琳二外学的是法语,虽然她进的是翻译司英文处,但其实她也精通法语翻译。她翻译给苏江听:“先生,小姐,很高兴见到你们。你们是宋先生派来的吗?” 苏江连忙说:“Yes.” 比尔指了指纸箱子,用法语说:“这是宋先生让我稍带的。” 汤琳翻译。 苏江接过那个箱子。 几人又说了几句话,相互告辞离去。苏江把那个箱子搬上车,然后和汤琳一起开车回大使馆。 “不知道这纸箱子里是装的什么东西。”汤琳好奇地说。 苏江道:“宋参赞没说,我们不能拆开看。” 汤琳说:“私人物件还让我俩出马。” “驻外就是这样,生活也是工作的一部分。”苏江笑道。 汤琳是非常好奇纸箱子里是什么,可是却不能私自拆开看。 到了大使馆,苏江把纸箱子搬下车,然后向宋译报告,说东西拿回来了。 宋译正坐在办公室埋头写着什么。闻言,他头也没抬地说:“打开箱子,把里面的东西交给黄师傅。” 黄师傅就是大使馆食堂的厨师。 苏江惊讶,难道是给黄师傅的东西? 汤琳听苏江说可以打开纸箱子了便好奇地跟在苏江身后。 等苏江打开纸箱子后,汤琳大吃一惊。 香菇、白菜、冬瓜、萝卜、茄子、韭菜、蒜苗、葱……各种佐料、调味品…… “中国蔬菜!”苏江惊讶不已。 “呀!蔬菜!我们国家的蔬菜!怎么会有我们中国的蔬菜!”陈婷婷不知什么时候过来了,她开心得欢呼起来。 “宋参赞请人稍带的。”苏江说。 陈婷婷又惊讶道:“怎么稍带的?中国和西思贝还没有直接通航。” 苏江说:“我们是从Hk国的一名货机机长手上拿到的这箱菜。宋参赞大概是请这人从IK国运过来的。” “啊,这也不容易。我们终于能改善一下伙食了!”陈婷婷说。 苏江点头,然后也一脸喜滋滋地,笑得合不拢嘴。转头看着汤琳时,苏江忽然说道:“我怎么觉得我们是沾了汤琳的光?” 陈婷婷看向汤琳。大使黄玉光也在此时走过来,正好听到苏江这话,不禁也将目光投向汤琳。 汤琳一抬头,看到了办公楼三楼站在阳台上的宋译。 “怎么可能?”汤琳看着宋译,嘴上回应苏江。第四十二章 “怎么不可能?”苏江又说,“因为你晕倒,所以我们今天才有机会吃到这些菜。” 陈婷婷和黄玉光却不知汤琳晕倒这事,听苏江这么说,都惊讶不已。黄玉光甚至问了前因后果,苏江便将整件事说了。黄玉光和陈婷婷恍然大悟。 “那我们的确是沾了汤琳的光了。”黄玉光笑着说。 汤琳的目光从宋译身上收回来,连忙笑道:“黄大使,怎么连你也这么说?” 黄玉光打着哈哈。他说:“不过,从昨天傍晚到现在,不到二十四小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宋参赞能弄到这些菜实在不容易。” 陈婷婷点头:“是呀,即使是请人捎带也很难的。这在以前,就叫八百里加急,快马加鞭了!” 陈婷婷这个比喻让大家都哈哈笑。当然,大家的意思其实是因为前有汤琳晕倒,过后才有宋参赞体恤大家,想办法让大家吃上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