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5
意——国库终于不会连老鼠进去都饿死了!”
“商人满意——老子终于能有点政治地位了!”
“官员们也满意——新皇帝果然是个办事牢靠的人,就算缺钱,也没昏头到把高级爵位都给卖了。”
“今天的刘恒即使缺钱,也依旧保住了他体面人的人设。”
……
贫穷的刘恒:“……”
他在心里对着天幕温和微笑着问候了一番,然后亲切的看向朝臣们:“大家觉得,朕刚才说的那些想法如何?”
他们刚才就在讨论买卖爵位的事情。
晁错作为建议人员,自然是第一个站出来响应的:“陛下英明!”
剩下的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想想天幕说的,觉得也确实可行——实在是国库再不抢救就没救了——也纷纷附和晁错的话:“臣附议!”
刘恒心中满意,又
和群臣们商量了一会儿,等朝会结束,他站在原地目送着周勃等人离开,然后才启程返回宫殿。
他坐在步辇上,有一眼没一眼的看着天幕,思忖片刻,招呼来内侍:“去取些钱来。”
他在第一次打赏后就被告知,打赏达到一定程度,在主播同意后可以和主播开通私聊账号。
他要是想知道更多消息,那就得联系主播。
问题是,隔着近两千年,他该怎么从小姑娘的嘴里套出更多的东西呢?
刘恒若有所思:她想给朕作女儿?
唔,要不叫窦氏收个养女?
……
季驰光这边还在认真分析刘恒的政治措施:“恒哥是个好皇帝,国库不缺钱后,他就开始给农民优惠政策。”
“为了激发农民的创造活力,他登基第二年,田税减半。”
“原本的十五税一已经是农民们梦寐以求的了,刘恒还嫌不够,直接砍成了十税一。”
“这样的政策一次还不够,登基的第十二年他又来了一次。”
“还不够,他登基第十年的时候直接免去了所有的田税。”
“咱也不知道他是去谁那里刮了油水来补这部分亏空,但可以肯定的是——刘恒,那是真正的为民着想的好皇帝。”
“他在位期间,不仅田税时不时减免,人头税砍成分之一打了骨折,就连徭役也改成年一次。”
“谁看了,不得竖起大拇指?”
“刘恒,真是一个好皇帝。”
刘邦大笑:“不错,好儿子,有乃公的风范!”
做皇帝就是该这么大气!
季驰光:“而且,刘恒还非常的孝顺。”
刘邦点头肯定:“嗯嗯,这不是肯定的事情,这一点他像乃公嘛!”
这一刻,他是真的忘记了刘太公的倒霉故事。
季驰光:“薄姬多病,刘恒为她口试汤药,持续年时间。”
刘邦一拍大腿:“孝顺!就像乃公的儿子!”
季驰光:“还成为了历史上二十四孝之一的著名典故,名留青史。”
刘邦:“不错不错,这小子干得不错!”
对母亲都这么孝顺,都说儿子崇
拜爹,怎么看刘恒这小子一定也孝顺他!
刘邦正美滋滋的想着呢。
季驰光:“有一次,有人盗窃了汉高祖庙里的玉杯,刘恒要杀鸡儆猴,结果这人依律被判死刑。”
刘邦:“……”
他脸上的笑容还没褪下去呢,就听到了这个让他好心情全没了的消息。
怎么说,还好动的只是高庙不是长陵。
要不然……
要不然他好像也只能无能狂怒一番。
刘邦:“……”
他收拾了一下心情,重新倒了一盏酒,先敬了天幕,然后自己喝了一口,心情重新变好:“嘛,无所谓,刘恒这小子孝顺,总能给乃公报仇。”
他的想法还没结束,季驰光顺时道:“文帝认为,这个小人应该灭族。但是张释之不同意,坚持按照法律死刑。文帝想了想,按照法律,批准了张释之的判决。”
刘邦:“……”
他自我安慰:“算啦算啦,依律执行,也不是什么错处……”
他喝着小酒排解心情。
唉,儿子都是虚的,酒才是真的。
……
“刘恒去世后,是他的儿子刘启登上皇位。”
“我们大概听说过这位的名字——大汉最会下棋的男人,刘启。”
刘启本人:“……”
所以,他是这辈子都摆脱不了棋圣这个名字吗?
“这位暴躁老兄曾经让所有读史书的人大跌眼镜,怀疑他是不是莲花郎体面人刘恒的亲儿子。”
“但是,当我们揭开历史的面纱,我们就会发现——这确实是亲父子啊!”
【银白色:喵喵喵,主播确定吗?】
【北笙:刘启下棋对手祭天,削藩队友祭天,这种坑货……主播讲真的?】
【珑夏:暴躁老哥真的……有心计吗?】
“刘启最让人诟病的,就是冤杀晁错事件。”
刘启默然。
“晁错……”
他扔下手中的棋子,眼中又浮现起昔日老师教导他时候的音容笑貌。
“……是可惜了。”
季驰光道:“晁错是被冤杀,但是……景帝
杀他,是有原因的。”
刘启勾起唇:“景帝啊。”
他的谥号居然是景帝吗?
由义而济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致志大图曰景,德行可仰曰景。
是个美谥啊。
刘启捻起一枚棋子,落在棋盘上,脸上带出笑容和怀念。
“老师,我做到了,七国之乱,我把诸侯王彻底压了下去……刘濞死于周亚夫之手,剩下的,不是自杀就是兵败被杀。”
“我做到了。”
“借着这个机会,我让诸侯王从此分土不治民,彻底架空了他们大半的权柄,诸侯王从此成为只能被中央荣养的存在,再也不能威胁皇权……”
可是……
你回不来了。
你和父皇都回不来了。
刘启深吸一口气,压下眼里的水光,再睁开眼,目光坚定深沉,依旧是那个百毒不侵的皇帝。
天幕的声音还在继续。
“晁错是必须死的,而他也预料到了这一点。”
“他提出削藩论后,晁错的父亲拦不住他,绝望之下,喝药自杀。”
“因为他已经看到了儿子的未来。”
“变革,哪里有不流血的?”
“果然,削藩的命令下达后,七国之乱爆发。”
“诸侯王们打着清君侧的名头,以除晁错的名义,大举进攻长安。”
“景帝沉默不语许久,最后下令,斩晁错。”
“晁错被腰斩于市。”
“晁错被杀,这个时候景帝的做法是什么?”
“他派人去了七国之乱发起者吴王的帐营,告知晁错的死讯,要求退兵议和。”
“按理说,晁错这个‘首恶’被诛杀,诸侯王们确实该退兵了。”
“但是,你把这件事情放到Judy身上,他的大侄子要是宰了齐泰和黄子澄,让他退兵,你说朱棣退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