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6


史之乱的,只是没想到会恰好提到杜甫,她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将安史之乱往后移,先把杜甫说一点,正好也解释部分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季驰光深吸一口气:“安史之乱爆发,完全是有预兆的。”

“不止是安禄山,安禄山只是导火索,但他并不是最深层次的原因。”

已经下旨让人去把安禄山押送到京城的李隆基愣住了。

怎么会?

安史之乱不就是安禄山跟史思明搞的鬼吗?

不是只要除了他们两个,大唐就能安枕无忧了吗?

季驰光:那你可真是想屁吃,我觉得把你给除了,大唐才能真正无忧。

……

季驰光:“李隆基……他站得太高了,他已经忘了自己当年也是那样卑微的活在自己祖母的手下,忘了自己曾经也对那些不幸的人感同身受过。”

“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为什么?因为他深刻的解读了社会的黑暗,因为他完完全全的将社会的矛盾用他的诗歌描写出来。”

随着她的话音落下,天幕再一次翻涌,出现了新的场景。

那是一个清瘦的中年男人,他穿着一身灰色的单

薄长衫,在冬日里匆匆赶路,白雪落满了他全身。

他看上去衣衫褴褛,但是行为举止间却透着一股文气与书卷气,像是任何一个不得志的落魄士人。

而他此刻,正在尝试着攀登被冰冻住的山路。

虽然沧海桑田,风景已然大改,但是嬴政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是骊山?”

等等?

那边锣鼓喧天的干什么呢?

嬴政瞪着眼睛看着那彩旗招展的宫殿。

不是,这不是我们家陵墓的地方吗?

你们在这里建行宫?

居然也不嫌晦气吗?

季驰光:怕什么?有李隆基就已经是大唐最大的晦气了,以毒攻毒,说不定你们还可能被他晦气到呢。

……

那文人登上高峰,回首望去。

宫殿那里有着密密麻麻、训练有素的羽林军日夜巡逻,他甚至能够隐隐听到达官贵人彼此交谈说笑的声音,还能听到来自太监的尖细嗓音——

“陛下赏……”

文人惨淡一笑,他伸手试图去将自己的衣带重新系牢,但却发现自己的双手已然冻到不听使唤了。

而那远处的华清池,冒着浓郁的热气,看着就很温暖。

文人长长的叹了口气,没有说什么,转身继续赶路。

他要赶紧回家。

见一见那已经阔别多年的妻儿。

系统非常贴心的在他的头上也盖了个戳——杜甫。

李世民惊讶:“这就是传说中的诗圣杜甫?”

有这样的诗才,居然如此落魄吗?

杜甫不再顾盼四周,而是埋头赶路。

他在风雪里走了很久,终于回到了家,可当他带着欣喜和忐忑推开门的那一刻,脸上的表情彻底僵硬了。

家里全是哭声。

是的,哭声。

这一天,杜甫见证了世间最极致的繁华奢靡,也见证了普通人的苦涩与无奈。

在唐玄宗与达官贵人们游览华清宫的时候,他的小儿子,饿死在了家里。

武媚娘睁大了眼睛,在那一刻,这位一生要强的女人,也软了双腿,跌坐在了地上。

李治顾不得头疼和恼火,下意识惊呼一声:“媚娘?!”

“臣妾没事……”

武媚娘深吸两口气,平缓了心情,冷静道。

“只是被惊住了而已。”

她扶着宫女的手,慢慢从地上站起来。

只有扶着她的宫女知道,皇后殿下的手在不住的颤抖,而且掌心冰冰凉凉,仿佛出了一身的冷汗。

而天幕在这一刻又分成了两块。

其中半块,是杜甫的绝望画面。

他跪在地上,泪流满面。

面前是骨瘦如柴,被活活饿死的儿子。

身边摆着的,是空空如也,老鼠放进去都能饿死的米缸。

而另外半块,则是同一时间的华清宫中的宴饮画面。

李隆基喝的醉醺醺的,倚靠在杨贵妃身上,他大笑:“来,喝!”

觥筹交错间,一杯杯的美酒,让在场的每个人脸上都染上了微醉的红晕,人们尽情的享受着这无比的欢乐,在一瞬间,他们忘掉了屋外的严寒,只沉浸在无边的享乐中。

季驰光的声音适时传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看到了吗?”

“杜甫被饿死的儿子只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在大唐统治者们纵情欢歌的时候,百姓遭受着什么?”

“为什么白居易的诗能够流传这么广?为什么杜甫的诗能够给人感触这么深?”

“因为他们描写的都是最平凡的普通人的苦难。”

“敢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没有安禄山,李隆基又能撑几年呢?”

“你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不想揍他吗?你不想把他给弄死吗?”

“回答我的问题——”

“想,还是不想?”!

第131章 安史之乱的第一个悲剧

“杜甫的诗中总能反映很多东西,”季驰光解释道,“这也是为什么我会专门把这首诗挑出来讲的原因。”

“就在杜甫写下这首诗的当年,安禄山造反了。”

李隆基握着扶手的手猛的攥紧。

天幕上的景象再次改变。

天幕上的皇帝还在皇宫之中,他醉眼朦胧的接过身侧杨贵妃递来的一杯酒,笑道:“喝啊,怎么不继续喝了?”

而在歌舞升平之中,却有一声疾呼打破了这祥和的景象。

李隆基皱了皱眉。

“陛下,有加急。”

高力士面带难色的把一封染血的奏本递给李隆基。

李隆基一愣,接过打开,随后发出一声嗤笑。

“无稽之谈。”

他随手把奏本扔回了高力士怀里,语气冷淡。

“又是诬陷轧荦山那孩子的,真是,你说,朕的这些臣子,怎么就把眼睛全放到他身上了呢,杨相公是,张相公也是……非要给人挑出两个错处来。”

抱怨了一通后,李隆基又道:

“平日里说他有不臣之心也就算了,这回居然连已然造反这种话都说出来了,真是……那孩子是什么人,朕还能不知道吗?”

李隆基随口说了两句抱怨话,就把奏折的事情抛之脑后,完全无视了高力士欲言又止的表情。

高力士:虽然,但是,老奴真的觉得这次不像是诬告啊……

毕竟是不是真谋反,皇帝事后一查就知道,实在没必要弄这一出。

只是……

看着李隆基意兴阑珊的表情,高力士还是咽下了已经涌到嘴边的话,只化作一声无声的叹息。

算了。

陛下现在顾不上这些,还是先缓缓吧。

但高力士不知道,这一缓,直接导致了后来的一系列恶果。

……

季驰光:“安史之乱爆发初期,安禄山占据了绝对优势。”

“我们曾经讲过齐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