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20
中的图书落入敌军之手,所以进行了大肆的焚书活动,这种案例数见不鲜。
只不过,这些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焚书行动并不坚决彻底,规模也不算大。所以,历史上最出名的、影响最大的还是得是秦始皇和乾隆帝。
季驰光:“乾隆年间,《四库全书》诞生了,这件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吧,或者说,即使不知道,但至少应该也听说过这本书吧。”
《四库全书》可以说的上是清朝的《永乐大典》,甚至在历史成就上,它还超过了《永乐大典》,说是人类文学史上的明珠也不为过。
弹幕们纷纷附和。
【二凤:这个肯定是知道的,据说是纪晓岚主编的!】
【修竹:据说是因为《永乐大典》当中丢失的部分比较多,乾隆皇帝他们有感于《永乐大典》的散失,所以就编了这么一本《四库全书》,也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著作,当时可是立志要超过《永乐大典》的存在。】
【精忠报国:感觉不太像一个系列的……《永乐大典》走的是短小精悍的路子,编好之后,永乐帝又派人删减浓缩了好几次。而《四库全书》……它的字数是《红楼梦》一千多倍!】
季驰光淡淡道:“那大家肯定不知道,《四库全书》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的读书人的血泪。”
嗯?
这和读书人有什么关系?
多了一本珍贵的历史典籍,难道文人们不该高兴欢呼吗?
阿哥们沉默了一会儿L,然后兄弟们当中还是脑子转得最快的胤禟先发出了一声惊呼。
“该不会是……”
见自己的兄弟父亲都看过来了,胤禟连忙解释道“汗阿玛您想,主播刚才是怎么说的来着?她拿咱们的《四库全书》和明朝的《永乐大典》比,那想必两者肯定是有相似之处。”
“明朝的《永乐大典》之所以能被人津津乐道,不外乎是因为其中所包含的东西实在繁多,天文地理、星象占卜,无所不有,那咱们的《四库全书》应该也差不多,要不然,这两个又怎么相提并论——更何况,文字们明确提到了,《四库全书》的字数极多!”
“这么大的知识储备量,可不是景阳宫里那几本藏书能比的——尤其是,咱们那大侄子,恐怕是一门心思想要超过《永乐大典》的。”
对于乾隆的性格,在座的阿哥们已经摸得很清楚了。
这个人,怎么说呢……也有一部分明君的特质在,但更多的是自负傲慢以及……不甘屈居人下。
这从他刚当上皇帝,就开始迫不及待的摆脱老四给他带来的阴影的这一点就可以看出。
这样的一个人,要是不编书还好,可如果一动手,那他就一定会要求自己做到最好。
明朝最有名的书是《永乐大典》,那他就要编一本清朝最有名的书,并且一定要把《永乐大典》压下去。
乾隆可不是愿意屈居别人的阴影之下的人,这样的情绪,也蔓延到了他的书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家内廷的藏书储量是远远不能够满足他的需求的。
那怎么办?只能向民间征集了。
九阿哥道:“汗阿玛您想想,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人生在世,不就是得混出点名头脸面的吗?我们普通人尚且这么想,更何况他们那些读书人。”
读书人清高,可能有不喜欢荣华富贵的,但不喜欢名声的,却少之又少。
像他三哥,就格外喜欢往各类书籍上加自己的名字,一直都致力于千古留名这项伟大的事业。
“可是咱们也知道,这天底下的读书人这么多,能够混出头来的少之又少。可是这个时候,如果有人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途径,告诉他们只要把自己手里的书献给皇帝,那就能够换来在身边的这本图书上面留名的权利,那您说,那些人干不干?”
康熙没有回答,但他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而这个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谁会不干呢?
哪怕皇帝事后反悔,哪怕皇帝连留名的权利都没有给他们提供,但至少比一辈子碌碌无为出不了头强太多了!
任何人,只要不傻,就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
十阿哥喃喃道:“所以,他们把家里的书献出来了,交给朝廷,来编写这本注定会出名的《四库全书》……但是,看看前面那个老秀才的下场吧,一个字写错就可能彻底崩盘,不是所有书都能够那么‘完美无缺’的,那么这些被发现问题的书肯定是不能够完完整整的被退回去的,要不然也太便宜他们了……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焚书?”
想通了这一点,几乎每个人都僵住了。
这无疑是一场赤|裸|裸的阳谋。
皇帝把选择的权利交到了所有人的手中,让他们选择是否上交书籍——肯定有人能猜到,自己和执政者观念不符的作品很有可能会被处理,但是大家依旧会前仆后继。
因为,没有人不想出名,没有人不想让自己的学说被天下人知晓,所以,他们一定会选择将自己的作品送出去。
然后,皇帝就能够顺理成章的开始一场清洗活动。
……
季驰光:“……就这样,借着要编写《四库全书》的名头,乾隆皇帝收集了从全国各地送来的大量书籍,他命令手下的人对其进行翻查,一旦发现有反对朝廷的不敬之语,就全部烧毁,只有那些完全对政治没有任何影响的东西,才会被选入《四库全书》当中。”
“借着这个机会,乾隆皇帝非常顺利的给读书人来了一场思想上的洗礼活动。”
“这场活动持续的时间很长,将近十年,从这本书开始编纂一直到这本书彻底定稿,这些年里,焚书行为一直都存在。甚至不仅是朝廷那边,有些读书人还会进行自发的烧毁活动。”
“根据不完全统计,从乾隆宣布要编撰《四库全书》的那一天开始,此后八年的时间里,全国上下总共发生了24次大规模的焚书活动,在这过程中,总共烧毁了一万三千多本书,这个规模可比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规模要大多了。”
毕竟秦
始皇要烧书,烧的顶多是百家之语,医药之类的技能书他是不烧的。而那个时候的各个流派,虽名为百家,但是实际上估计也凑不到这么多数,几十个就顶天了,百只是虚指罢了。
而这些流派,有强有弱,代表作品数量不一。
可是哪怕是最厉害的儒家,在当时真正能拿来用的,也就《论语》《孟子》和《荀子》。
换句话说,每个流派的代表作拎出来,顶多凑个三本书,也就是放在那个刀刻竹册的时代,这一本书起码能够凑一担,所以看起来才算多。
但是,这要是放到乾隆年间……那换算下来,秦始皇烧的书恐怕最多也就只有个五千本。
哪里像乾隆,光是烧掉的图书种类就快凑够六百种了。
季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