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58
为不是父母,而是祖父,其实守一年就够了,他既不是长房长子,也不是长孙,辞了官独在乡下为祖父守孝一年,谁都得说一句孝顺。
不过一年这也才过去几个月,三郎算着时间,他肯定比景年先回京,这才说帮他带信的话。
景年苦笑:“我问谁……”
“你哪里不懂,觉得谁能答你就问谁呗。”
三郎大大咧咧道:“不行就问二兄,若是二兄也不懂,你就别想了,白费脑子。”
景年忽觉豁然开朗,是啊,他想那么多做什么?
兄长不在,阿廷也不在他身边,他想得再多,也得不到一个答案,只能自己为难自己。
他想知道阿廷待他的态度,见一面就知道了。
不愿意兄长再将他当个小孩子,护着瞒着,直接告诉他就是。
他会接受兄长的安排,不给他添麻烦,但最起码要先告诉他一声,不能将他全然瞒在鼓里。
想清楚这些后,景年浑身轻松,一跃而起:“三哥,你吃不吃素鸡?”
“什么?”三郎懵了一瞬,没搞懂怎么突然说到吃了。
还有,鸡就是鸡,素鸡是个什么鸡?
景年笑着说:“我请你吃,可好吃了。”
三郎也是个贪嘴好玩的,听景年这么说,也不再追问他纠结什么,乐颠颠地跟上去。
等见识到景年所说的素鸡,顿时大失所望:“就这?这不是豆腐干子嘛,还素鸡,这有什么好吃的?”
“这个好吃。”
景年夹了一筷子红烧素鸡塞进嘴里,“这是我吃过最像肉的菜了。”
“可怜……”
三郎啧啧叹息,他们在京,前三个月重孝期茹素,后面就不用守得那么严苛了。
景年在家守孝,反而得处处规矩,一口肉都不能吃。
难怪他回来,发现景年脸小了一圈,当时没想到,还以为是他在京里让家里的厨子养刁了胃口,回乡之后瞧不上乡下厨娘做的饭菜,不肯多吃饭才瘦的。
三郎压低声音,凑过来说:“要不我给你弄点儿肉,你偷偷吃?”
景年闷头吃着素鸡,不搭三郎的话。
他想吃肉,可是既然应了要守孝,就别搞这些小动作了。
一年而已,他都已经忍过几个月了,偷吃一口肉,功亏一篑。
“行吧,你不吃算了。”
三郎见他不愿意,也不勉强。
他不稀罕景年的素鸡,自己去弄了点儿肉吃了回来,也不故意馋景年。
他爹娘也在守孝,大房二房都在吃素,三郎在家吃了几天“草”,早就扛不住了。
但景年太久没吃肉,对肉味儿特别敏感,他甚至闻出来,三郎吃的是真正的鸡肉,不知道怎么烧的,竟然这么香。
景年偷偷咽了口口水,问三郎:“三哥你什么时候回京?”
三郎第一反应是:“怎么?有信让我给你捎?”
景年点点头,心想,快点儿走吧,全家一起吃素他还能忍得住,中间混进来一个吃肉的,这不是故意诱惑他嘛。
三郎算是时间:“二郎说我可以在家多待些时日,跟你一起回去也行……”
但他在外头野惯了,见多了大世面,在乡下待不住了。
这要不是想着陪陪爹娘,送完信早就奔京城去了。
“我再待半个月吧。”
三郎说:“再晚路就不好走了。”
景年回乡的时候是五月份,如今已经进十月,再往后就要担心下雪,雨雪天最不好赶长路。
“也是……”
景年算算时间,三郎若是十月下旬走,指不定路上就开始下雪了,还是得赶路。
“我明年回京就好走了。”
景年盘算着:“已经开春,可以走水路,坐船快很多。”
“水路是快,最起码能快十来天……”
两兄弟正说着话,松烟忽然来禀,说京里又来了人。
三郎眼珠子转了转,胳膊肘拐了景年一下:“会不会是……那位派的人?”
反正不会是陆景堂,才把他派回来送信,又派一个人回来,这是干啥啊!
景年也这么想,心头一喜,以为是宗廷终于有空闲,腾出手来,给他写了回信,派人给他送来。
“可知道是谁派来的?”
景年一边往外走,一边问松烟。
松烟迟疑道:“他虽然没说,但我觉着,好像是咱们府上的,我以前在大郎君身边见过他……”
景年脚步一顿:“阿兄派来的人?”
他扭头看向三郎:“三哥,你走的时候,难道还有别的变故吗?”
“没啊!”
三郎也觉得惊讶,还能有什么变故?还能有比皇上换人了更大的变故吗?
再换一个?不可能吧,剩下的皇子死的死废的废,他都没敢跟年哥儿说,宗廷可是带人一路杀进去的,哪个干得过他。
景年皱了皱眉,抬脚继续往外走,阿兄为什么又派人,问一问一就知道了。
第404章
“这才回来多久,怎么又要走?”
陆杨氏一边给景年收拾着行李,一边念叨着。
景年凑在阿娘身边,下巴压在桌子上,看着阿娘将他的包裹装好又打开,心中满是不舍。
但他面上依旧在笑着:“阿兄叫我回去,肯定是有好事呀!阿娘你等我升了官,买个大宅子,挖平了给阿爹种地,给阿娘养个小戏班,让你天天有不一样的戏听。”
其实他很想让爹娘跟他一起回京,他现在就买得起大宅子,养得起戏班子。
但是阿兄只让人带信来,要他回京去,却没说原因。
按照这个送信人所说的出发时间,几乎是前脚三郎出了京,后脚他就被陆景堂派了出来。
景年知道,他兄长从来都不是没打算的人,谋定而后动才是他的习惯。
会追在三郎后面派人回来,只可能是发生了他预料之外的变故。
所以景年嘴上安慰着阿娘说,兄长叫他回去定然是有好事,却提都不敢提,要他们一起去。
陆杨氏不清楚景年心底藏着的这些担忧,让他三言两语哄得眉眼舒展,嗔笑道:“你这孩子,尽说怪话,京城那么好的房子,做什么要挖来种地,你爹有家门口这些地,还不够他种的?”
景年笑嘻嘻道:“那戏班子呢?阿娘你要戏班子不要?”
“不要!”
陆杨氏白他一眼:“你可别学那些有钱人家少爷的作派,我这三五不时的,跟你二婶去戏楼听半日,要上两壶茶水几盘果子,两三钱银子尽够了,若是定月票,一月只要二两银子,更划算哩。”
景年趴在桌上,吭哧吭哧笑,他阿娘可真会省钱。
“笑什么?”
陆杨氏点了点他额头:“你在外头阿娘管不着你,可别学三房那两个。”
景年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