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4


手掌很大,许是好久没有战事了,这双手比方念真想象中的要白嫩些。

他的手指很是修长,只是手指上的老茧还昭示着他练过武的痕迹。

方念真回过神来,吹了吹,就咬了一口羊肉串。

还别说,陆恒烤串的手艺还真不赖,肉串是刚刚熟的软嫩口感,咬下去里面却也熟透了,火候把控的恰到好处。

烤好了一些串,方念真和陆恒单独在角落摆了张小桌。

陆恒尝着自己烤的肉,认同地点了点头,“我这手艺还没扔下,配上你店里的调料简直就是如虎添翼了。”

方念真没见过陆恒这副有些自恋的模样,忍不住笑了笑。

陆恒也勾了勾唇角,“小厨娘,你这羊肉,可以把价钱提高,再新加个更豪爽的大肉串。以前我们在军营,都是直接用树枝串了,胃口小的兵,两串就吃饱了。”

方念真受到了启发,确实,现代不是也有红柳枝羊肉串嘛,还能带些果木香气。

她对陆恒一拱手,“多谢王爷赐教。”

“今日就做一回陆七,不做王爷了。”

“那便,多谢陆大人?”

方念真注意到陆恒的袖子放下来后,还是沾了些炭灰。

陆恒顺着方念真的目光看过去,也是皱了皱眉头。

方念真拉着他到了屋里水池边,“我给你找皂角洗一洗,这个很容易掉的。”

方念真寻来皂角,她伸出手递过去。

陆恒却站在原地没有动,“我善用左手,右手不大灵敏。”

陆恒弄脏的恰好就是左边的袖子,方念真想了想,罢了,就当他是店里的普通客人。

方记以人为本,以客为天。

“那,我来?”

陆恒轻轻地点了点头,高抬着手。

方念真轻柔地将他袖口垂下来的那一块布料浸入水中,而后抹上皂角,用力地搓了几下,又用清水冲洗干净,拧到不滴水。

“现在天气热了,应当一会儿就干了。”

陆恒盯着她,“多谢。”

两人回到后院,还是那张桌,还是那些菜,但是方念真就感觉气氛不大一样了。

陆恒见她心不在焉的样子,就起身说告辞。

“今日多有打扰了,实在是闻到熟悉的烤肉味道没忍住。”

方念真将他送出了门,外面太阳正大,陆恒“唰”地一下将扇子打开,扇着风就踱步远去了。

方念真隔着老远,还依稀可见他袖子上的那一块未干的水渍,那是一片本不应该属于他的狼狈。

…… ……

调整了两家锅子店的新模式后,店里的客人总算是又爆满了,方念真看着知晓盘出来的总账,乐的嘎嘎的。

她如今除去三家店账上留足的流水资金,自己攒的小金库已经足足有四千五百两银子了。

有点钱她就闲不住,这地方又没股票又没基金的,钱我不能生崽子,她吃着刚成熟的杏子,又惦记起新云州的果园子了。

新云州这里的水果种类不算十分丰富,但是因为气候原因,早晚温差大,这儿的水果还都挺甜的,尤其是秋日的葡萄和红枣。

但是在新云州也没有非常大规模的果园子。

就一个原因——新云州偏远,运不出去。

不过这都是陈年老黄历了,如今的新云州可不一样了,随着通商政策的利好,来往的商队不断增多,据说路已经修的非常好了。

方念真前几天甚至还吃到了南方运来的莲蓬呢,虽然有点不够新鲜了吧。那反过来,把新云州的水果运出去也不是不可行。

第83章 有“人”敲门!

临近初夏, “方记涮肉”除了吃锅子涮羊肉,还可以吃烧烤了。

这次方念真没有发传单了,这烧烤的香味儿, 能飘满一条街。

现在又不是冬天, 门窗紧闭,外面的食客看不到里面吃什么。

如今天气已经有些热起来, “方记涮肉”的窗户都是大敞四开的,小二们上烤串的时候还要高喊一句“串来咯”。

方记的烧烤去年在新云州就已经打出些名气了, 而且这玩意不像锅子,一点就是一桌子菜。

有的人又馋,又不舍得花太多钱,那就点上零散的几个串,或是坐在店里吃完,或者打包带回家里, 就着小酒小酌几杯。

还别说, 不枉方念真对牛板筋的一片用心, 那辣拌手撕牛板筋一跃而上,升级成了新云州城里最炙手可热的下酒菜。

主要是这东西不压秤啊,有点像灯影牛肉丝, 但是比灯影牛肉丝可耐嚼多了,夹一根都能下去三口酒。

方念真只恨自己不会酿酒,要不然肯定还能赚上一笔好钱。

因为烧烤一般都是下午和晚上吃的人比较多,方念真便把“方记涮肉”那头的营业时间改了改,改成了午时才开门备菜。

这样一来,戌时就成了用餐高峰期, 待到翻两轮桌, 客人也就吃的差不多了。

除了新加的牛羊肉制品, 方念真还想起了现代“淄博烧烤”的盛况。

小饼、小葱,蘸点酱,夹上肉串。

一撸,卷起来。

香!

这小饼就得一点点烙了,好在也不是什么技术难活,只要有个平底的饼锅,有点耐心就行了。

可谁也没想到,“小饼夹串”这个吃法居然也一下就在城里爆火了。

之前大家就老是说吃烧烤没有主食配着,吃多少也不感觉饱,这回有了小饼是好多了。

对于“小葱”一事,方念真倒是不纠结,点店里的也行,自己带也行。

许多来吃烧烤的本地人就都带着自己家的小葱,一到了晚上,排队的场面可逗了。

一个个五大三粗爱喝酒的汉子们,乖巧地捏着一把小葱,眼巴巴等待着有空桌的出现。

实在馋的紧了,就先管小二要一碟酱,咬两口蘸了酱的小葱解解馋。

结果还没等上桌吃串呢,自己带来的小葱吃没了一半。

后来发展到几乎每桌都要小饼,方念真店里做不过来,算了算雇人的成本和从外面买的价钱。

方念真把这活包给了胡家和石家。

胡家本来就是做面食的,“专业对口”。

至于石家,则纯粹是照应在家看娃卖凉皮的石大嫂了,当然了,也是她信任石大嫂的活计。

每日她下午派人去石大嫂家取饼,这样她早上起来就做饼,中午开始在巷子口卖凉皮,赚得也够他们一家四口每日的花销了。

拌牛板筋这件事,方念真就交给了莫大姐,现在天气渐热了,食品不好保存,牛肉干实在不好往别处运了,就暂时停了那几样活计。

现在莫大姐这边就是做牛板筋和冷吃,用来供应方念真的店里。

莫大姐如今正有干劲儿着呢。

她家栓子虽然读书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