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05
就找个理由领兵过来拿下马六甲海峡。一听满剌加国王这话,荣王都惊讶地瞪大了双眼,随即就意识到,机会来了。
满剌加国王十分羡慕倭岛和高黎的遭遇。是的,荣王再三确定,他没听错,是羡慕。
仔细一问,人家国王说了,大齐将倭岛和高黎并入自己的领土后,并没有将倭人和高黎人赶尽杀绝,也没有让他们全部当奴隶,甚至还给贫苦之人分田分地,让他们有了能养活自己的资本。并且还是采取当地人治理当地人的模式。
更重要的是,大齐说,不管以前是哪里的人,以后就都是大齐人。大齐百姓能享受到的待遇,他们都能有,就是要通过亿点点小审核,心术不正的自然当不了大齐人。
甚至还有儒生穿着长衫,戴着发冠,一手纸笔一手书,打扮简朴,行走于乡间地头,竟是在教百姓识字,教他们《大齐律》。
儒家本就注重教化,这样的事,正统儒生们当然愿意干。
满剌加国王听着羡慕极了。他也想让他的臣民过上这样的日子。这样的话,哪怕他在大齐,都不用再为臣民担忧。
啊这……
荣王和梁千山对视一眼,又大概将满剌加国王的话翻译了一遍。
梁千山的眼神当即就不对了。
确认过眼神,是可以不战而胜的人。
干他丫的!
两人原本打算回航时好好忽……呸,是好好同满剌加国王畅谈一番大齐的富庶繁华,顺带再仔细聊聊他的祖父在大齐过得有多么滋润,尽可能让这位国王主动提出并入大齐。
结果航行还没结束,他们就收到了噩耗,哪里还顾得上一个小小的满剌加国王,火急火燎地赶了回来。
现在见了萧景曜,梁千山所有的理智通通回笼,眼神亮晶晶地看着萧景曜,“你觉得如何?”
萧景曜都听楞了,万万没想到事情竟然还能有这样的发展。但转念一想,这又很合理。反正大齐要的是马六甲海峡,满剌加国王这么配合,日后肯定还是他这一支管理满剌加,他并没有失去自己的地位和财富。
萧景曜听着梁千山讲述的这一路的见闻,又看了看停靠在港口的大型蒸汽战船,心中那股念头更加按捺不住了。
他也要出海!
第111章
萧景曜蠢蠢欲动, 萧景曜跃跃欲试!虽然海上有许多未知的风险,可是那是海洋欸!还是大航海时代的海洋,蛮夷尚未崛起之时!
没错, 梁千山带来的消息,他们在海上也遇到过金发碧眼瞧着很是凶悍的外族人,但他们乘坐的船, 也就是普通的帆船,而不是蒸汽船。说到这里, 梁千山脸上露出了显而易见的轻蔑,“他们看到我们的蒸汽战船冒黑烟, 当即就露出了夸张的神色, 那嘴巴张的, 下巴都快掉到地上了。等他们回过神来后就叽哩哇啦好一通嚷嚷, 还比手画脚的, 瞧着就跟个猴儿似的, 一点都不稳重。不过我们哪里听得懂他们说的鸟语,听他们那夸张的语调, 也能猜到是对我们战船的惊叹, 可能还想问问到底是怎么做的。”
梁千山的脸上露出一抹傲然,大齐天/朝上国,岂是区区蛮夷可以比肩的?还想要我们的东西,做梦!”
话语间对他口中的蛮夷很是看不上,也并不觉得自己的话有什么傲慢。
萧景曜则挑了挑眉,“你们动手了?”
那些人可不是什么善茬,人家干的就是抢掠的勾当, 看到好东西就抢。大齐本就物产富饶,几千年的底蕴催生出的灿烂文明, 更是将审美以及享受玩出了花来。
这次康王和荣王领着使臣团出海,以他们亲王之尊,一应吃穿用度哪怕缩了又缩,也带了不少好东西。他们眼里的简陋,落在别人眼中,就是行走的宝藏。
梁千山既然和那帮外族打过照面,还和他们有过交流,萧景曜掐指一算,觉得他们就算有交情,也必然是开炮之交。
“不过蛮夷耳,不足挂齿。”梁千山冷哼一声,“那帮人可真是野蛮,见了人就抢,抢到爷爷我头上来了,不给他们颜色看看,还以为我们大齐的水师是吃素的!”
说这话时,梁千山的身上控制不住露出了凶煞之气。那是身经百战,踏过尸山血海的狠厉,“想抢我们大齐的东西,也不看看他们有不有那个命!”
萧景曜心道果然,西方那边应该也开始了大航海时代,还处于大航海时代前期,硬件设备赶不上大齐,软件就更别想了。
华夏这片土地孕育出的五千年文明,世界独一份。要不是当年没跟上时代,错过了工业革命,赶上了这个节点,世界往来中,华夏怎么可能被人欺负?哪怕是萧景曜上辈子的历史中,最后一个王朝,前期国力也算不错。放眼世界,也是富裕国家。这才被侵略者盯上,用炮火轰开华夏的国门,逼迫华夏签订了一条又一条的不平等条约,不知赔出去了多少白银。
华夏几千年的积累,都在那场浩劫中被扫荡一空。所以新生的华夏才那么艰难,过了好一阵一穷二白的日子。是几代人的拼命追赶,才让华夏重新站在了世界前列,终于有了和别人硬碰硬的底气。
萧景曜听梁千山说完他们这次出海的所见所闻之后,心中已经可以肯定,这就是上辈子华夏错过的那个机会!
没有人比萧景曜更清楚这个节点意味着什么,也没有人比萧景曜更清楚接下来的发展。
梁千山说完后还意犹未尽,颇为遗憾,“原本我们打算按照你给我们的航海图继续走,打算找一找你说的那个美洲大陆,然后听你的,带一些粮种树植回来。只不过……还好我们这一路走得不快,走走停停,时不时靠岸补充粮食蔬果等东西。不然朝廷派来给我们送消息的船都追不上我们。”
实际上是大齐建国以来就实行海禁,大家都没出过海,看什么都新鲜。就算沿途小国明显不如大齐富饶,康王和荣王还是饶有兴致地逛得仔细。他们本就是代表大齐出使海外,见的都是小国的国王,自然又是一番觥筹交错,顺便再提一提双方贸易往来之事——既然大齐开了海禁,那海上贸易自然是多多益善,不然大齐的关税商税从何而来?
荣王年轻气盛,对新鲜事物都十分好奇,语言天赋又强,为了更好了解每个国家的特点,他们到了一个国家,都会停留不少时间。
梁千山提到这事儿就颇为无语,“荣王就这么赖了一阵又一阵,我本来以为他是少年心性就顾着贪玩,谁知道他这赖一阵就学会一个国家的话,叽里咕噜和人家本国人说起来还自信,哄得人家送了他一堆礼物,其中还有不少典籍。我虽然不认得那些鸟语,瞧着应当也是些重要的记载。你说,荣王不会把人家的史书给骗过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