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3
老夫人一手谋划安排。
苏老夫人对自己的亲女儿都这般狠心,更别提一个孙女了。
只可怜她的瑾姐儿,才貌双全聪慧美丽,却要嫁一个病秧子短命鬼。
苏老夫人不知有没有窥破于氏的心思,语重心长地说道:“以后你就懂我一片苦心了。”
于氏唯唯诺诺,很快低下了头。
苏老夫人婆媳走后,苏皇后坐了片刻。
一个娇媚的宫装女子莲步轻移,在苏皇后面前跪下:“奴婢香巧,给皇后娘娘请安。”
苏皇后目光掠过香巧红晕未退的脸庞:“起身吧!你伺候皇上有功,本宫不会薄待你。今日就下凤旨,册封你为美人。”
香巧按捺住心头雀跃欣喜,忙磕头谢恩。
皇后娘娘做了二十年太子妃,贤名卓著。当年在东宫的时候,太子妃就时常提携身边宫人。如今宫中有位份的妃嫔美人,十之七八都受过皇后娘娘的提携恩惠。
皇后娘娘一句话,她就从卑贱的宫人变成了香美人。
苏皇后轻声问道:“你做了美人,按宫中规制,不能独居一宫。你就去搬去灵妃寝宫吧!”
香巧又磕了三个头:“奴婢蒙娘娘恩惠,心中感激不尽。求娘娘容奴婢继续留在椒房殿。”
苏皇后眉头动了一动,深深看香巧一眼。
这个香巧,既美貌又有野心。
留在椒房殿,就能经常见到永明帝。好处不言而喻。
还有一点,只有贴身伺候的宫人才隐约知道。她这个皇后,其实并不愿和天子同床共枕。
香巧就是窥准了她的心思,这才央求着要留在椒房殿。
“你真愿留在椒房殿?”苏皇后淡淡问道。
香巧大喜:“奴婢心甘情愿,恳请皇后娘娘成全。”
“那就留下吧!”
永明帝从来不管这些琐事。
这二十年来,苏皇后温柔贤良,从不拈酸吃醋,时常主动送美人到他榻上。之后提位分衣食用度之类,样样操持妥当。
有这样的贤妻,永明帝十分畅快惬意。
慕容慎再次觐见,又提及让藩王世子入京一事:“……皇上,藩王们世代镇守藩地,经营一方。末将以为,皇上可以下旨令藩王世子们进京,一来可以让藩王世子们伴太子殿下一同读书,二来,皇上也能看一看世子们的人品性情,教导他们忠君之道。”
话说的好听,其实真正的目的只有一个。令藩王世子进京为人质。
永明帝耳根软,听了几回这样的进言,颇为动摇。再想到躺在病榻上的太子,心里一痛,很快下了决定:“就依慕容慎所言。”
“马三思。传朕口谕,令翰林院拟旨,命所有藩王世子立刻进京,伴太子殿下读书。”
马三思恭声应是,退出殿门时,迅速抬眼看了慕容校尉一眼。正好捕捉到慕容校尉目中快意。
啧,为了一个赵六姑娘,慕容校尉连这等事都做得出来。
马三思去翰林院传天子口谕,一把年岁的苏掌院忙领命遵旨。
当日,七道圣旨就被送出京城。
一封马公公亲自书写的信,也被悄然送了出去,一路快马去往北海郡。
第101章 第一百零一章 圣旨(一)
此次出京去藩地传旨的,是正经的朝廷命官七品御史。
御史们官职不高,只有七品,却位卑权重,有闻风而奏之权。多是年轻热血之辈。他们也是最赞成遏制藩王削弱藩地势力的一群官员。
去北海郡传旨的御史姓孟,今年三旬,正是男子盛年。
孟御史二十二岁时中了探花,之后在翰林院待了两年,二十四岁时做了御史。才思敏捷,口舌犀利,一支笔十分了得。和人对骂……不对,是在朝堂上和人对峙时从未输过。
他弹劾过六部尚书,弹劾过宗室,弹劾过勋贵武将。总之,人人见了他都头疼,恨不得避而远之。
人送外号“鬼见愁”。
不知是谁暗中和掌御史台的御史大夫暗中打了招呼,这位鬼见愁孟御史,领了圣旨出京,直接去往北海郡。
孟御史早就看北海王不顺眼了。他和北海王没有私怨,不过,先帝驾崩北海王告病不来京城奔丧,此事实在令人气愤不平。孟御史第一个上奏折弹劾北海王。只是北海郡离京城太远,一通臭骂没能传到北海王耳中罢了。
此次领了去北海郡传旨的圣旨,孟御史心中很是满意。
终于可以当面骂一骂北海王了。
还有传闻中桀骜跋扈的北海王世子,哼,都等着瞧吧!
“孟御史,”随行护送的百余禁卫军小头目过来了:“天气燥热,这么一直赶路,人疲马乏,不如到前边驿馆歇歇吧!”
坐在马车里的孟御史探出头来:“这才走了半日,要歇到什么时候。快些赶路,别耽搁了传旨这等大事。”
那小头目被孟御史毫不留情当面掘了回来,心里气得直骂娘。
孟御史坐在马车里,不必晒太阳不用吹风,渴了有茶喝。他们这些禁卫军,个个骑马赶路,被太阳一晒就是一天!
孟御史见小头目没动弹,板着脸孔冷冷道:“本御史说的话,你没听见吗?继续赶路。”
小头目只得低头领命。
十日后。
北海王府。
病情“大有好转”的北海王,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在院子里慢慢踱步,一边随口问道:“春生呢?怎么一大早就不见踪影?”
徐莹和徐莞对视一笑:“父王猜猜,春生去哪儿了?”
这还用猜嘛!
北海王失笑:“又去赵家了吧!这个春生,自打下聘后,三天两头往赵家跑。不知道的,还以为赵家多了个上门女婿哪!”
徐莹抿唇笑道:“春生以前是以学生的身份前去,名不正言不顺。现在有了正式婚约,能正大光明地去见未婚妻,可不就跑得勤快了。”
自回娘家住下,不必面对刻薄的婆婆刁蛮的小姑,徐莹的气色一日好过一日,说话也愈发欢快风趣。
北海王爱儿子,也一样爱自己的女儿。四个女儿都如珠似宝地养大。眼见着徐莹这般模样,北海王心里颇为快慰:“凌风去了何处?”
徐莹笑道:“还有两个月就是秋闱了。他近来埋头苦读,每日做文章,今日特意去赵氏族学,向赵夫子请教。”
北海王点点头:“赵元明是闻名青州的大儒,当年连中三元。凌风去请他指点一二,受用不尽。”
北海王走了一圈,坐下休息,又看向小女儿徐莞:“莞儿,你今日怎么一直没说话?”
徐莞眉间微蹙,低声道:“父王,我这两日有些心神不宁,总有些不太好的预感。”没等北海王吭声,又自嘲地笑了笑:“日子这般顺遂安宁,我倒疑神疑鬼起来了。”
话音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