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1


了不小的分歧。

楚平和温氏都觉得楚婳还小,可以再留两年,何况楚婳忙着准备科举考试,要是中间还得准备成婚,得花去很多时间和精力。

商陆的师父师娘已经知道未来徒媳妇做了多少利国利民的事,也知道徒媳妇心有大志向,但是科举重要,人生大事就不重要了吗?

二老对楚平和温氏说起了掏心窝的话。

原本他俩还担心商陆这辈子都不会成亲,孤零零的一个人过一辈子,能找到两情相悦的姑娘,他们很意外也很高兴。

只是他们俩年纪大了,希望明年楚婳及笄之后就能成亲,省得他俩哪天去了,商陆得守孝,就非常耽误事情。

至于徒孙的事,二老表示:我们不急,有是缘分,没有也没关系。

师娘私下还对温氏说:“婳儿这孩子志向远大,我们都很高兴她和商陆能有这么一段缘分,如果担心怀孕生子会影响婳儿考科举和做官,他们俩可以先成亲不同房。”

温氏不舍得女儿太早嫁人,也不忍心二老有个万一,没看到唯一的徒儿成亲,留下遗憾。

在这方面,还是楚平给拿了主意:“不行,太耽误事了。”

“婳儿本就比别人学得晚,她还得拿出比普通男子更好的成绩才能堵住悠悠众口。定亲是双方家长的事也就罢了,真要成亲,她不得分出时间和精力来处理?”

“什么先成亲不同房,这话也就骗骗你们女人。婳儿那么好的妻子天天躺在身边,哪个男人能忍得住?他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一旦犯了错,影响的可是婳儿的一辈子!”

要是正好赶上会试、殿试的时间怀孕生子,那就还得再等三年。

楚平担心温氏耳根子软被二老说服,提醒她:“婳儿科举入仕是皇上和老太师老太傅等人早早定下的时间,你要打乱他们的计划吗?”

温氏回过神来,十分懊恼,是她考虑得不够周全。

“是我的错,我明日就回了老夫人。”

楚平又道:“也不必说得太直接,淑儿的婚礼在前,总要让姐姐先出嫁。淑儿明年出嫁,婳儿明年准备院试,后年准备乡试,大后年要会试、殿试,时间不就一点一点拖下来了吗?”

“二老都是通情达理之人,不会在这一点上为难我们的。实在谈不拢,我去找商陆聊聊,他要是非急着娶妻,那就换一个!婳儿不是非得在一个男人身上吊死的人,下一个更乖!”

温氏惊得下巴差点没合上,总觉得同床共枕二十多年的夫君像是突然之间换了一个人。

“你、你怎么了?”怎么变得他都快认不出来了?

“我没怎么啊。”楚平一脸莫名,随后意识到什么,磨着牙道,“谁都不能阻止我楚家出大盛第一个女状元!”

温氏:“……”好吧,是她熟悉的夫君了。

有着这么多顾虑,两家谈了好几次,互相掏心掏肺,最终定下婚期:殿试后。

*

为了全心备战科举,晚上的天文课程被老太师和老太傅喊了停。

商陆也觉得观测天象的事有他来做,楚婳不必那么辛苦,省出来的时间多睡一会儿也好。

楚婳笑他:“你真当我每天晚上去你那看星星的啊?”

商陆这才明白某人悄悄喜欢他多久了,闹了个大红脸。

未婚妻如此表明心意,他也不好不做表示,主动牵楚婳的手许久都不肯放,更多的就不行了。

即便有了未婚夫妻的名分,他依然恪守礼节,不愿唐突佳人。

系统看得直摇头:【其中是有一部分你想看美人的原因,但不也有你被四书五经闹烦了想换个口味换个心情放松下的原因吗?怎么说得好像你专门为了他去学天文?】

早前确实是为了掩藏系统的天气预报功能才学的观测天象,后来就是楚婳学出兴趣来,以至于上交系统后都没暂停这门课。

看上商陆,分明是再后来的事,顺序搞反了。

楚婳并不否认:【这就是说话的艺术。】

系统:【婳姐,你好奸诈哦~啧啧,商陆美人被你吃定了。】

楚婳:【嘘——未婚夫妻的事怎么能说奸诈呢?】

系统:【……】这狗粮,你是非塞不可吗?

第126章

化肥的成效比预计慢很多。

化肥的种类多, 作物种类也多,稍稍排列组合一下就是一个令人害怕的数字,偏偏化肥能够减少虫害和大量增产的效果令人无比心动。

为了尽快研究出每一种化肥的功效, 使全大盛丰收, 使百姓再不会为饥饿所苦,户部、司农寺、吏部、工部等各个部门倾力合作, 整个朝堂都在往一处使劲。

吏部筛选官员,工部制作化肥,户部分派实验田地,司农寺具体实验……除此之外, 很多文臣武将自愿前来帮忙。

大盛的地理环境可谓是三面环狼, 敌人在旁虎视眈眈, 大的小的战役时常在边境爆发。

战争一旦开启, 军队就是真正的吃粮大户,每天消耗的粮食数量用“烧”字来形容, 一点也不夸张。

过去国库没钱, 皇帝和百官想着法地避免打仗,现在国库有钱了却没有足够的粮食,皇帝和百官依然在尽力避免打仗。

为此, 被东夷在自己的地盘上偷了三年金子,损失那么多都不愿打仗。

——粮食短缺, 太过致命。

红薯的产量是高, 饱腹感也很强,可是红薯吃多了容易出现腹胀、排气多等症状, 不能天天吃。红薯能够暂时减轻粮食不够的压力, 不能彻底解决。

化肥若是能令小麦和水稻大量增产,就能极大地缓解粮食压力。如果哪天情况严峻到必须长期作战或者三面作战的时候, 大盛也不带怕的。

为此,不管是百官家里的土地,还是郊外没开出来的荒地,朝廷都给想法子用上了。

无奈化肥种类多,粮食一事事关重大,必须彻底研究透,完全确定使用的时间、数量、浓度,期间是否会产生其他问题,是否真的没有副作用,这才能公之于众,在全大盛境内推荐指导百姓使用。

直到第二年楚淑出嫁,楚婳过了院试,第三年江氏二嫁,楚婳过了乡试,朝廷才公布和公开售卖其中几种化肥。

官方的动作慢了些,但百姓早就有所察觉。

两年多的时间里,大盛处处开荒,处处丰收,一亩地能产出那么多,市面上多出那么多粮食,种种异象早被百姓发现了,经常有人蹲守在试验田附近,看他们究竟是怎么种地的。

朝廷再怎么做实验,最终也要把化肥推向民间,为了将来百姓能更好地购买和使用化肥,便向一些人透露了部分信息。

有些富户和官员家早早用上化肥,其中也有一部分扩大试验田的因素在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