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9


对跛子这一家子很不能理解。

你说你们都上过一回当了,都损失过一百多块钱彩礼了,你就非得在老胡家这棵树上吊死?居然又拿出了六十块钱彩礼。

现在可好,彩礼钱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还得蹲笆篱子。

只能说,林子大了真是什么鸟都有。

吃完早饭后,江絮跟秦敛一起在外头晒太阳,胡来娣不知道从哪里窜出来的,直接就往江絮手里塞了个纸包:“小絮姐,还有姐夫,谢谢你们。这、这是我在山上找的柿子,没坏,可甜了。”

她舔了舔嘴巴,神情带着一丝局促和忐忑。

江絮他们不缺这点吃的,胡来娣当然是知道的,可是江絮和秦敛帮她这么多,她总觉得自己应该表示一下。

江絮打开纸包,看到里头是三个红彤彤的柿子,笑道:“难得这时候还有新鲜的柿子,瞧着就甜,嗯,有三个呢,正好我们一人一个分了吧。”

她拿了一个柿子递给秦敛,又拿了一个递给胡来娣。

胡来娣迟疑了下,江絮笑道:“拿着呀,一起吃,下回再弄到好东西也要记得我呀。”

胡来娣狠狠点头:“嗯。”

她接过柿子,小心翼翼揭开皮,吸了一口,果然跟她想象中一样甜。

等江絮散完步回家,项春兰看了眼门外,感叹:“你说那两个老不死的,怎么竟然也能生出这么个懂事的娃?”

她在院子里都看见了。

虽然说几个柿子也不是什么值钱的玩意儿,但是那孩子身上能有什么,平时怕是吃都吃不饱,这几个柿子也不知道是多么辛苦在山上找着的呢。

总归她能记着江絮他们的情,也算是个知恩图报的了。

后面几天倒是没再出什么幺蛾子,不过是亲戚朋友之间继续你来我往地吃吃喝喝。

除了自家亲戚,小堰大队里请江絮吃饭的人可真不少。像是刘二婶子、乔翠花,都是之前就跟江絮处得不错的,还有孙茂才、王建国,则是一起种过地的,还有一些则是感激江絮的,难得见她在村里,于是正月请客的时候自然也会叫上她。

甚至是其他大队的农技员,听说江絮今年回家过年了,挺多都大老远地赶过来,给江絮拜年送年货。

就这么的,时间到了正月初九。

安县人有逢三六九出门的习惯,也就是说去外地,大多会选择初三、初六或者初九,要么就是十三、十六、十九这样尾数带三六九的日子。人们相信这种日子出门会顺顺利利。

虽然说这年头不讲封建迷信,但是这种是刻在大家骨子里的传统习惯,倒是不会轻易更改。

这一次,除了江柳和于盼弟,家里所有人一起先坐车回省城,然后在省城军区大院休整一晚上,江絮他们再北上首都。

项春兰和江安国早就收拾好了行李。

从大年初一到初八,老两口真是碰见个亲戚朋友就要说一下自己要去首都的事情。项春兰是大张旗鼓地说,江安国则是暗戳戳的说,主打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显摆。

还别说眼看他们终于启程,小堰大队的这些老姐妹老伙计们,真是松了一口气。

江柳跟大队借了驴车,先给他们送到公社汽车站。驴车出村子的时候,一路上好多大嫂大婶的都往江絮怀里塞吃的,什么酱菜啦番薯条啦甚至是摊的饼做的馒头啦,林林总总的,盛情难却,最后江絮只能都收了,最后归拢起来居然有一大袋。

江絮只能让江柳回去以后给各家送些鸡蛋作为回礼。

所幸趁着过年这段时间,她悄么悄地在家里杂物间放了不少鸡蛋。家里人也没注意,以为是她跟秦敛一起在外头买的。

到了公社汽车站,时间凑得不错,没等几分钟车就开了。

临要出门,项春兰终究还是不太放心,抓着江柳嘱咐来嘱咐去,嘱咐了一大箩筐的话,眼看车子要开了,才不太放心地说:“得了,实在不行你找你二舅,让你姥姥和舅妈过来帮忙,回头你媳妇儿生了,就给我们拍电报。”

江柳笑着挥手:“行,妈我都知道的,我这都多大的人了,你和我爸自己照顾好自己。”

看着车子缓缓开走,想到江絮之前说的话,江柳深深呼出一口气。

他就安安心心地待在安县,争取在安县这片土地上也干出一番事业来。

另一边,转了两趟车后,江絮他们差不多傍晚才到了省城。

江柏和蔡文丽带着孩子又转了一趟车,直接回了生产连那边。江絮他们则是先回了军区大院,在军区大院休整了一晚上,第二天才又出发去首都。

火车票是早就买好的,也是买的卧铺票。

头一回坐火车的项春兰和江安国,真是看什么都觉得稀奇,不管是车厢里的床铺还是乘务员推过来的餐车,就连火车上卖的饭,俩人都吃得津津有味。

明明火车上的饭还没有他们自己带的摊饼馒头好吃。

老两口吃完饭,还壮着胆子跑去别的车厢转了转,见过拥挤的硬座车厢后,就更觉得自己的卧铺车厢稀罕,回来又摸着车厢上的床铺感叹了半天。

跟他们同车厢的是两个年轻姑娘,两个都是邻省的知青,考上了首都的大学,这回是结伴一起去上学的。

江絮和秦敛都不是那种能跟陌生人打成一片的性格,不过项春兰可是很自来熟的,跟人姑娘唠了不少话。

两个姑娘一个叫高玉娟,一个叫汪蕊。

高玉娟不怎么说话,尤其是在看到项春兰和江安国一副大惊小怪的样子后,表情偶尔会露出几许不耐和鄙夷,项春兰跟她们说话的时候,她根本不搭腔。

倒是叫汪蕊的姑娘挺和善健谈的,跟项春兰挺能唠到一起。

汪蕊倒是没说自己是哪个学校的,不过言谈之中能听出来,高玉娟应该是考了个很不错的学校,相对来说汪蕊的学校则要普通一些。至于她们这么早就上首都,是因为高玉娟有个亲戚在首都,俩人提前过去投奔对方,顺便也提前熟悉一下首都的情况。

大概是觉得汪蕊说得多了,后面高玉娟直接给她打断了,汪蕊见她不太高兴的样子,也就没再多说了。

所幸项春兰是个心大的,倒是不太在意。

她就是个没见识的农村老太太,这头一回出远门儿,什么都好奇不是再正常不过?这碰上和善的就多说两句,不然就少说两句,都没什么的。

再说,这火车上的新鲜玩意儿可多着呢,她哪里还有心思去在意这个。

就说车上还有一个专门的车厢是餐厅,他们还去体验了一把。

里头就跟国营饭店似的,不过乘务员态度可比国营饭店服务员态度好多了,人还帮着倒水呢,可周到了。

餐厅旁边还有个擦得雪雪亮的柜子,里头摆了不少看着就挺贵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