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
雨一张床。
但现在姜丽萍嫁了出去,她跟姜丽雨就能一人一张床了。
姜丽云躺到床上,问姜丽雨在学校里过得怎么样。
姜丽雨最亲近的就是姜丽云这个姐姐,叽叽喳喳说了很多。
姜丽云认真听着,笑眯眯地应和,不知不觉睡着了。
姜家外面,偷偷跟上来的冯易盯着姜家暗下的窗户看了很久,静悄悄离开。
姜丽云这个晚上睡得特别好,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天还没有亮。
她摸了摸自己脸上紧致的皮肤,又一次从心底涌出强烈的喜悦。
翻身起来,摸黑穿好衣服,姜丽云悄悄出了门。
姜瘸子年纪大了睡眠少,已经起来了,正在厨房煮粥。
姜丽云低声道:“爸,我有事去一趟镇上,不吃早饭了。”
“好。”姜瘸子应了一声。
姜丽云笑笑,踩着露水出了门。
她们这里人口密集,对商品的需求量比较大,因而每天都有早市。
不管是在公社还是镇上,都有早市,姜丽云去的,是镇上的早市。
她家附近的这个镇名叫九曲镇,因为镇上有一条九曲十八弯的小河而得名。
现在的九曲镇比姜丽云上辈子去世前要小很多。
每天早上天不亮,附近农民还有镇上的一些居民,就会在镇上最大的街道两边摆出各种摊位,这就是早市了。
这些摊位,有卖蔬菜的,也有卖鸡蛋鸭蛋乃至鸡鸭的,还有卖海带笋干咸鱼之类的。
摊位很多,但跟后世一比,这里卖的东西的种类就很少了。
在这些摊位的后面,是国营的肉铺粮铺油铺还有饭店,当然也有必不可少的邮局和供销社。
这时候的路挺小的,摊位在路边一摆,中间能走人的地方就只有一米多了,人们在路中间挤来挤去,骑自行车的人,也必须推着车走。
“这个怎么卖?”
“咸鸭蛋多少钱一个?”
“给我称两斤茭白。”
……
自行车铃声,人们讨价还价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形成一片嘈杂。
姜丽云看到这些,觉得挺亲切的。
上辈子她也曾在这里摆摊,赚个几毛一块。
那时候的她没什么见识,卖的东西非常普通,也就赚不到多少钱。
但这辈子不一样。
姜丽云着重关注那些卖早餐的店铺或者摊位。
镇上有国营的早餐店,这会儿人来人往很热闹,里面卖面条、包子、油条和馒头。
八十年代允许做生意之后,还有人自己做了包子来早市卖,他们把包子放在泡沫箱里,盖上棉被,不停吆喝着:“包子,香喷喷的肉包子,一块钱三个!”
整个早市看下来,姜丽云没看到卖煎饺的,就连卖饺子,或者卖生煎包的都没有!
她心里有数了。
不过她还有事情需要解决,比如买一口平底锅。
镇上买不到她想要的平底锅。
第11章 私房钱
姜丽云把早市从头逛到尾,又从尾逛到头。
粮店这个时间还没有开门,但肉铺已经开了,国营肉铺卖猪肉的男人态度很不好,姜丽云站在一边,看到他都不许客人挑拣,客人想要一小块肉,他还会给切一大块。
好在除了国营肉铺,现在已经有私人卖猪肉了,那人的态度就很好,以至于被一大群人紧紧围着。
姜丽云在跟人聊天中,了解了面粉、猪肉还有大豆油的价格,按照自己上辈子的经验,算了一下做煎饺的成本。
她会想到做煎饺,是因为她会做。
她上辈子离婚后,就在学校门口卖粉丝汤、五香豆干、油炸臭豆腐干、萝卜丝饼。
这些是他们这里自古就有的吃食,今天的早市上就有人卖。
卖这些挣不到大钱,只能挣个辛苦钱,她就琢磨着要卖点新鲜的吃食。
正好那时候姜丽萍跟她说北方人过年都吃饺子,她又看到有人卖生煎包,就开始卖煎包和煎饺。
她的煎饺因为在镇上是独一份的,卖得非常好。
最初的时候,她每天一大早就起来擀饺子皮做饺子。
后来生意太好,自己做做不过来,那时候她还瘫痪了,就开始买机器做的饺子皮包饺子。
现在市场上没有机器做的饺子皮卖,她做饺子要自己擀皮,但这样的饺子,更受现在的客人的欢迎。
机器做的饺子皮太薄了,不容易吃饱,自己擀面皮做的饺子更实在。
皮薄馅大的饺子不仅不管饱价格还高,二十年后的人喜欢,现在的人却不会喜欢。
摆摊是需要本钱的,姜丽云知道自己手上的那点钱肯定不够,好在她可以跟人借一点。
姜瘸子手上,就有个一两千。
这几年他们家三个人上班,每个月交给姜瘸子的钱,加起来能有一百多,虽然家里开销大,但还是能攒下一些的。
姜瘸子和吴小春,其实一直在努力攒钱,想给姜利海娶媳妇。
但现在他们这里娶媳妇,怎么都要盖两间砖瓦房,打点家具,光这就要好几千,女方家一般还会要求男方买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
姜瘸子手上的钱连卖砖瓦之类的建材都不够,他迟疑来迟疑去一直没盖房子,到今年年底,姜利海就跟自己的第一个对象黄了。
姜丽云花五毛钱买了两个咸菜豆腐干馅的包子当早饭。
她一边吃热乎乎的包子一边往沙发厂走,到沙发厂的时候,正好是沙发厂上班的时间。
沙发厂上午七点半上班,十一点半下班,下午一点上班,五点下班,也就是上午下午各工作四小时,加起来八小时。
工厂占地面积还可以,就是房子全是平房,所以厂房并不是很大。
姜丽云刚进门,就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味道。
不出意外的话,这就是甲醛的味道了。
厂房的地上铺了厚厚的塑料布,上面堆着各种用来做沙发的原材料,一些男男女女坐在原材料旁边聊天说话。
厂长还在抽烟!
怪不得几年后,沙发厂就开不下去了。
这时候的集体工厂,混日子的工人挺多的,生产效率极其低下,然后生意就被私企抢光了。
姜丽云已经很多年没有做沙发了,她以为自己会做不了,但她来回看了看,发现自己依然能做。
这种开在村子里的小厂,压根不需要工人有多么厉害的技术。
要知道她当初主动来帮忙,帮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能进厂工作。
七点半,闹钟准时响起。
厂长把烟扔地上,用鞋底踩灭,关了闹钟招呼大家开工。
他们做的沙发,框架是木头的。
工人们先做好木头框子,然后在里面固定弹簧,加入填充物,最后用背面粘着厚海绵的皮革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