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6


菜一共只有五种,葵、藿、薤、葱、韭。

天幕上之前说的许多沤肥法,大秦都是闻所未闻,甚至很多没有条件制造。

不同于秦始皇嬴政的赫赫功名与各种开创性的创举,大秦时期的民间,不仅仅百废待兴,还贫瘠到有百亩地也无力耕作。

缺劳动力,缺耕作工具,也缺农作物,缺农家肥,缺的太多太多。

而嬴政觉得,自己最缺的是时间。

继承人不够优秀,他根本放心不下,如果再给他五十年,不,甚至是三十年,他一定能让大秦走向更繁盛更广阔的疆域。

但嬴政很快冷静下来。

人的寿命无法由自己决定,既然无力更改,那就先做好眼前的事。

比如眼前的农业。

【这些部落首领与农业结合在一起时,我们就不难发现,农业生产从一开始就与政权建设联系在一起。】

【人类历史越往后发展,农业越是与政治、军事、国家、政权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因素介入使农业生产不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经济活动。】

【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曾说:达到一个文化核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肚子。】

【我们也可以看到,通过农作物这一个被百姓吃进肚子里的食物,看到政权的更迭变幻】

春秋时期的鲁国,鲁哀公举行宴会时,孔子也赴宴陪坐在鲁哀公的身侧。

宴席正式开席后,仆人送上桃子和黍米。

孔子没在意其他人怎么吃,自己先吃完黍米才吃桃子,被席间众人嘲笑。

鲁哀公这才善意提醒:“黍子不是当饭吃的,是用来擦桃子的。”

孔子却郑重回答:“黍是五谷之王,祭祀先王时属于上等祭品。而桃子是最下等的,祭先王时连宗庙都不能进。”

.

“周朝的五谷之王不是稷吗?”阴嫚公主忍不住提问。

大秦离周朝不算太远,还有《周礼》可以参考,但是周史里记载的也与天幕说得不太一样。

周朝很重“稷”。

“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载育万物,谷养育民众,“社稷”也常常便被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

还有秦昭襄王“嬴稷”这个名字,代表着历代秦王对一统天下的决心,无不说明时人对“稷”的看重。

【孔子尊古礼,这个古礼有多古老呢?】

【周朝的五谷之王是稷,商朝的五谷之王才是黍。但是孔子本人,是商人微子启的嫡传后裔,他的祖籍就是殷商遗民所受封的宋国。】

【这一份对黍的尊重,正是对他先祖的尊重。】

【但是周朝是以“稷”为五谷之王,这“稷”的来源,是周天子的祖先后稷,后稷也被尊为“农神”,后稷就是前面提到过的,“舜命令后稷将农置于政首”的舜的大臣后稷。】

“孔圣人尊重古礼,也尊重先祖,但是视为理想社会的周朝反而把先祖的‘黍’推翻,尊‘稷’为五谷之王。帝王们的意志从不会真正的以圣贤学说为主,想要宣传圣贤之说,只能去适合帝王所想。”

董仲舒翻阅着自己面前的竹简,那是他打算献给刘彻的学说。

他想,也许如果孔圣人、孟亚圣在世,或许会对他改制后的儒家学说并不满意,但是他并不认为自己错了。

时代在变,儒家也需要变,变则通,不变,那就像春秋战国时期那些变法不彻底的诸侯国,最终沦为大秦战车下的亡魂。

【但是华夏的农业并不是从周朝才开始,商朝时期同样已经有了农业文明。】

【先秦时期,农业文明初步形成。在天文历法、农业生产技术和冶炼技术不断成熟后,商人学会了用粮食酿酒,并且出现了专门负责农业事物的官吏,农业生产逐渐发展成为国家经营行为。在商朝后期,我国基本上形成了“种植行业”为核心的农业机制】

周人翦商灭殷牧野之战的背后,还有两种华夏本土主粮的王位争夺战。

商人喜爱祭祀,信仰鬼神,离不开酒。而当时的酿酒法,离不开黍。

周公定天下后,颁布《酒诰》宣布禁酒,斩断了商人借酒和鬼神对话的桥梁,从此周天子代天行令,哪怕是封鬼神祭祀鬼神,权力也掌握在周天子的皇权手中。

这是最古老的一次“五谷之王”的易位。

【从秦朝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后,封建统治者继续强调重农政策,农业管理是国家的重中之重】

【君王要亲自“耕帝籍田”,君后要“后妃亲蚕”,这说明封建皇室要求君臣并耕,皇帝需要亲自处理农政。】

【周礼很早就有孟春之月要求皇帝亲率百官亲耕的故事,但是有确切纪年的帝王亲耕礼,是从汉文帝时期开始。】

刘恒笑着看向贾谊:“看来爱卿提出来的亲耕礼已经传到后世了。”

贾谊恭敬行礼:“是陛下圣明,愿意采纳臣等的意见。”

贾谊上书《积贮疏》中,提出春耕乃是天下之大命,丝毫不敢懈怠。

刘恒采取了贾谊的建议,亲自耕种,旁边有众多老百姓围观,这也是史书上有关亲耕礼最早的记载。

到了汉文帝以后的汉朝皇帝,即使皇帝出城在外,还是会按照祖宗规矩在外地行春耕礼仪。

公元前178年,汉文帝正式向全国下达诏书,将春耕礼定下来,从此历代大一统王朝的帝王皆行亲耕礼和亲蚕礼,哪怕原本是渔猎民族的满清在入关后,汉化之后也开始亲耕和亲蚕。

.

嘉庆皇帝颙琰听到天幕提起帝王亲耕,脸色顿时一黑,想起了自己不愉快的经历。

他的大臣们同样也想起了那一次无妄之灾。

“明明平时好好的,温顺的紧,怎么到了天子面前就傻了,怎么拉也拉不动。”朝堂之上,大臣们噤若寒蝉不敢提起天子的丢脸事,但是不在天子面前的小官吏们私底下肆无忌惮讨论起来。

“就是啊,从大兴县和宛平县特意挑来的好牛,力大无穷,耕地的好牛,结果到了亲耕礼变成了木牛,惹得那位生气。”小官吏用手指了指头顶,没敢直说,但是大家都懂。“大家通通变死牛!”

“嘿,牛脾气牛脾气又不是没听说过,牛不就是那犟脾气。”一位皮肤黝黑一看就是经常干农活的小吏往嘴里扔两颗花生米,摇头晃脑啧啧有声,“就像那驴子,驴脾气也倔,给它眼睛蒙上黑布它就可以老老实实拉磨。”

他也往头顶指了指:“我看啦,那位才是真正的犟脾气,把牛眼睛用黑布蒙上就解决的事情,又是让侍卫拉扯抽打,又是发作官吏,把牛吓得到处乱窜弄得跟菜市场似的,真是自作自受。”

“没干过农活的贵人嘛,哪里懂这些。”一位年长的小吏喝着小酒评论,“可惜了一群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