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2
农人背着方方正正匣子一样的喷雾器,一手拿着喷雾杆,一手按压手摇杆,按压一下,农药从喷雾杆里喷出,化作一阵雨雾喷向农作物;
再放出无人机喷洒农药。
只见一个小小的机械快速地在空中飞来,洒下大片大片的雨雾,不过眨眼的功夫就把整片山林的农药播撒完毕。
.
“这东西怎么飞上天的?”
刘彻激动地站了起来,眼睛恨不得粘在天幕上。
“不需要人操作吗?人在哪?”
如果大汉有这神器,带着毒药往匈奴主力军营一喷,集体毒死,不就什么麻烦都没有了!
正说着,天幕上的无人机开始缓缓飞回去,一直往下降落,最终降落到一名女子面前。
女子手里拿着无人机遥控器,操控着无人机落到面前的空地上,上前轻松地捡起无人机:“还好有无人机,不然这么几百亩地我得累死。”
她查看一番无人机的喷药情况,然后毫不费力单手提着无人机下山:“回家吃饭咯!”
听那快活的语气,显然是十分轻松。
刘彻顿时更兴奋了!
女人都能操控,说明轻便容易携带,不仅农业能用,军事同样能用。
刘彻眨眼的功夫就想到了无人机的很多用处。
“快,让匠人研究这飞行机器!研究出来朕有重赏!!!”
嬴政:“朕也是!”
朱元璋:“朕也是!”
什么奇技淫巧,工匠若是真有这能力,他愿意把自己说出去的话吞回去!
【这里为什么用美国对比宋朝呢,因为宋朝的科技,其实十分发达】
第一次,宋朝人反而不想被夸奖了。
“不不不,大宋做不到,真得做不到这样。”赵匡胤苦笑不得。
后世该不会是觉得赵光义窃位所以弱,觉得自己正常传位大宋会更强吧,问题是目前大宋也没这能力!
赵祯也在头大:“众位爱卿,你们谁有这本事?”
天幕夸他是仁宗,夸他仁宗时期人才济济,现在又来夸大宋科技发达,但是他能说他们连科技是什么都不知道吗?
大臣们更头疼:“官家,天幕这么说了,百姓会不会觉得我们其实有,但是不给他们用?”
赵祯一想到这里,更悲愤了!
没有啊,皇帝种地也没这技术,真不是不给百姓用!
【华夏四大发明,除了发明于东汉时期的蔡伦造纸术,其他三个都是宋朝时期发明的】
【指南针应用于北宋航海,南宋时期,指南针与方位盘结合形成了“罗盘”,这也是两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达的原因。后来罗盘传入西方,为麦哲伦、哥伦布等人发现新大陆带来巨大便利。】
【活字印刷术也是北宋时期由毕升发明。】
【火药则是发展出“管状金属□□”,是现代大炮的前身。在宋朝还出现了鱼雷,□□等全方位开花的火器。】
赵祯:“快快快,记下记下!大宋原来真这么强大!”
虽然不知道科技是什么,但是这些东西大宋可以找,有思路就可以。
【宋朝因为四面环敌,南宋时期更是偏安一隅,疆域面积远远小于汉唐。】
【但是,这更少的土地却养活了宋朝上亿人口,这其中就离不开宋朝时期已经职业化的农业教育】
【宣和六年,宋朝人口约为1.3亿,这也是世界上首个人口过亿的国家。但其实宋朝时期最大的垦田面积也不过800万顷。】
宋朝的皇帝又尴尬又激动。
激动的是人口多,尴尬的是疆域小、田地也小。
这不相当于直白地说皇帝无能,只能不断后退龟缩一角?
虽然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是想到全天下人都在看,百姓可能一边看一边骂帝王无能,那种悲愤的心就更强烈了!
【美国十分注重农业法,相继颁布了《农业调整法》《1996年联邦农业完善和改革法》《纯净食品和药品法》《肉类制品监督法》等等】
【为了养活过亿人口,宋朝从上到下都极为注重农业,同样很重视农业法制,制定了一系列的农田水利法规,比如全国性的《河渠令》《农田利害条约》,地方性的法规有《通济堰规》《千仓渠水利科条》等,各种圩堤堰闸都有人负责日常管理。】
赵匡胤眼前一亮:“这个可以学!”
不就是制定法律吗,他也可以!
还有赵光义,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就让他发挥余热去赎罪吧,他擅文,正适合压榨他。
【美国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宋朝统治者在农业上非常开明,鼓励发明创造。
宋朝也是华夏农具史上的第二次大变革时代。比如水力翻土工具踏犁、切割饲草的铡刀、华夏历史上最早采用畜力牵引的中耕除草工具耧锄、灌溉工具牛转翻车等。】
“好像都是可以用其他的力气取代人力。”嬴政思考着大秦可用的政策,听到这里,从中看出了重点。
“看来宋朝的耕牛也不足。”
再看到天幕放出的各种农具,不管大秦能不能做出来,先把图画下来再说。
.
在宋朝,民间百姓看到天幕上放出的一样样熟悉的农具,开始点评:“这踏犁好用,比曲辕犁还好,用水力可比我的老胳膊老腿轻省。”
“可不是,咱家没牛,自己耕地太费力气,还是踏犁好。”
“耧锄也好用,去找官府借牛,用牛牵引耧锄除草可快了!”
“秧马也好用!”
“秧马是唐朝就有的,不是我大宋发明的!”
“管它呢,天幕都夸了,说明咱大宋不差!”
【宋朝时期还有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民的人身更自由了。】
【授田制基本瓦解后,土地私有和雇农制度确定,土地买卖盛行,买卖双方签订契约耕作即可,农师既是负责人,也是契约的见证者,会监督地主和佃户签合同,等收获之后按照契约分成。书面法律保障让佃户能得到基本收入,也激发了农民的生产和学习积极性。】
【你们看,这种合同制度像不像美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
朱元璋原本对这种合同制度并不喜爱,觉得像商人的做法,容易生出事端。
听到天幕夸这样让农民的人身更自由、更激发农民的生产和学习积极性依然有些不理解。
百姓快要饿死时,能去地主家里做长工就做呗,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哪里非要签合同?
他当年也给地主家做过长工,也没什么合同,不一样天天种地好好活着?
但是一想到那个可恨的地主,就忍不住想起爹娘的死,再想起爹娘死后地主甚至连一块安葬的地都不给他。
朱元璋狠狠一咬牙。
他似乎又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