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4


们不会教,他亲自来教。

天幕提到过雍正帝,但是没说过雍正帝的名字,而且此时连大阿哥和二阿哥都还正值青春,胤禛也没有被封为雍亲王,玄烨自己也不确定这位乾隆帝到底是谁家的子嗣,只能广撒网,严格教育所有皇孙。

雍正年间,胤禛又开始气得打孩子。

“你就是这么当皇帝的吗?

“你一天天闲着没事干吗?

“一整天时间浪费在各种杂事上,你都不批阅奏折处理国事吗?

屁股还没消肿的弘历再次开始嗷嗷叫。

他的母妃钮祜禄氏、未来的崇庆皇太后因为儿子得以被召来前朝一起看天幕,看到这一幕十分心痛,觉得不忍直视,于是选择闭上了眼睛。

大臣们开始还意思意思的拦一拦,现在意思意思也不想动了。

彼此看一看,都有些担忧。

这作风,真得不会让大清也来一次“安史之乱 吗?

难怪天幕说“康乾盛世 是最后的盛世,难怪天幕前面骂乾隆帝时期开始落后西方几十年的差距,皇帝只顾着贪图享受去了,还发展什么。

发展玩乐的花招,发展奢靡的风气,发展各种花哨玩意,就是不发展军事实力。

【鲁迅先生曾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 。】

【华夏不是只会用火药娱乐的,我们也曾经走在世界火药武器的前列。】

【可惜。】

【现在我们来说说,西方的火器是如何取之于华夏,超越了华夏,最后用之于华夏。】!

第77章 第 77 章 四大发明与工业革命7

【火药被应用于战争,传播起来也是因为战争。】

【虽然总是嘲笑宋朝“弱宋”,但是宋朝的火器并不弱。】

【宋朝的朝廷从上到下畏金如虎,士兵普遍素养不高,能不被早早灭亡,国防体系完全是建立在庞大的军工体系之上。】

宋朝的工业生产依然以官办为主,有统管全国武器制造的管办机构军器监,雇工4万多人;军器监下有十大作坊,火药和火器各为独立作坊,生产规模非常大。

比如1084年正月,为了应付与西夏的战争,兰会路调运火药箭25万支;

二月,调运火药箭2000支,火炮箭2000支,火弹2000枚。

以宋朝那乱七八糟的军事体制和不受重视的将士,打了胜仗还要被贬官被弹劾的朝廷风气,如果不是因为火器强大,被灭亡的更快。

.

朝廷之上,也有大臣开始担心天幕把火药配方说得很详细,也说明了火药的重要性,担心百姓会自制火药对朝廷构成威胁。

“陛下,天幕把如此详细的火药配方都给透露民间,会不会导致民间也出现许多火药?出现乱子?”

王安石闻言呛道:“出乱子?我朝又不是第一天开始研制火药火器,出什么乱子了?”

“我朝的硫黄都不够用了,还要去日本进口,民间要是能发现多的硫黄矿,高兴还来不及。”宋神宗赵顼也摇摇头,想到被辽金西夏占据的半壁江山,天幕也说那里有大量的矿产,可惜,失地没有收服,一切都是望洋兴叹。

为了大量生产火药,他还要招募商人从日本进口硫黄50万斤,以每10万斤为一纲,从宁波押送到开封,花费了不少银子。

但是好在,这硫黄买的值。

【但是有这么好的火器也没用,改变不了朝廷的软弱,也改变不了帝王的无能。】

【金兵第二次南下时,宋钦宗赵桓害怕得竟然下令不能得罪金兵,一霹雳炮手因为发炮,竟然被枭首处死。】

【此后宋钦宗被俘虏被羞辱,实数活该。】

刚刚还在庆幸购买硫黄重视火药的赵顼一口老血喷出,气得是真得吐血了。

尽管不是第一次听到靖康之耻,但是听到自己高价从海外买回硫黄研制的火器、自己花费大量心力培养的火炮手,竟然因为害怕敌人被砍头,赵顼还是再一次被创到心碎。

朝廷一片大乱,太医急着给帝王扎针服药,赵顼还在骂骂咧咧:“把赵佶一脉,通通贬为庶民!通通!”

【北宋时期,对火药技术其实是和茶叶一样,非常重视严禁外传的。】

【但是不同的是,茶叶是有人走私到了辽金西夏,但是火药是因为战败,被敌人俘获火器研究出了自己的火药技术。】

【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靖康之耻。】

【靖康之乱中,金人不仅俘获了徽钦二帝,还得到了大量的火药、火器和工匠俘虏,如获至宝,开始发展火药和火器,用来反击宋军。】

靖康之耻后,金军将领带着将士清点战利品,看到宋人的火器爱不释手,当即就亲自尝试一番,突火.枪,火炮各种射击轰炸,用宋人的城池土地当游乐场,玩得十分尽兴。

他大肆赞美:“想不到宋人竟然有如此厉害的火器!”

心腹不以为然:“有厉害火器有什么用,还不是一群窝囊废。”

将领笑道:“到我大金手里定不会让如此神器埋没!”

“重赏工匠,让工匠好好制作。”

但是很快传来噩耗,大宋的工匠俘虏根本不愿意为金人效力。

“将军,工匠撞死了,说不愿意为蛮夷效力。”

工匠还不止骂金人蛮夷,还骂了更难听的话,但是小兵不敢说。

“比他们的帝王还有骨气。”金军将领叹息一声,越发鄙视徽钦二宗。

“罢了,我大金不缺优秀工匠,咱自己研究就不信研究不出来。”

.

赵顼:“噗——”

身体向后直接倒去,活活被气晕了。

王安石等大臣几乎是同步冲上去:

“陛下!”

“陛下!”

从赵顼第一次吐血,就急忙赶来的高太后带着哭腔,一边心疼的抱住儿子,一边痛骂天幕里的无能帝王:“连工匠都知道火器的利害,不能轻易为金人所用,皇帝竟然不知道!皇帝竟然不知道!”

高太后原本支持守旧派,但是看到宋朝后续那样的发展,终于开始动摇了。

“变法!必须变!”

高太后头一次坚定地看向王安石,变法的决心比赵顼还强势。

“再走以前的老路,大宋还得灭亡,我不能死后对不起先帝!”

王安石激动地连忙躬身行了大礼:“谢太后!”

“但是尔等的变法制度的确有不足之处,还望诸君听取天幕之后,更详细的考量。”高太后不完全是因为守旧才不支持变法,一是立场不同,二是变法制度里的确有不足之处,贸然改动可能给百姓带来的负担更大。

王安石连声道:“臣知道,臣这次会去民间仔细考量之后再改。”

王安石抬头看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