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6
入了“电气时代”。
在东方,虚假的乾隆盛世,错过了进入“蒸汽时代”的机会。
两次鸦片战争的战败,错过了进入“电气时代”的机会。
清廷一边说要“中体西用”,一边忙着压制农民军。
.
一边是欧洲各个国家,在同时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各种研究发电机;
一边是日本幕府吸取教训,大力朝欧洲各国派遣留学生,海绵一样吸收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最后带回日本进行重大改革;
一边是华夏大地上,济南长清县黄崖山正在发生的屠杀惨案。
同样是1866年,太古学派首领张积中多次参加科举,屡试不中后,对仕途心灰意冷,开始想着归隐山林。
起初,张积中想去扬州养老,但是扬州也有了战乱,为了躲避战乱,张积中找到了济南长清县的黄崖山中。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张积中一家老小都迁到黄崖山中,自给自足,成为乱世之中的桃源之地。
没多久,就有许多同样想躲避战乱的难民寻觅而来。
张积中曾拜周太谷为师,传习太谷学派,学习儒释道二家,不仅接纳了难民,还在山中开讲堂传道受业。
战乱不休,乱世之年难民甚至逃难的官绅越来越多,到1861年时,达到8000之众,引起清廷怀疑。
清廷要求张积中投案对峙,张积中拒绝了。
清廷派大军围攻,制造出“黄崖山惨案”,山寨之中难民几乎被屠杀殆尽,张积中本人投火自焚后被找出尸体枭首示众。
在其他地方的农民起义中,清廷任命李鸿章为钦差大臣对捻军作战,对太平天国依然在处处打击。
如此频繁的战争,军费从哪里来呢?清廷的国库还有这么多钱吗?
清廷只想着镇压,从来不会反省,自然也不会真正知道到底是哪里需要改变。
.
“是乱民的错!”弘历一点也不觉得镇压乱民起义有什么问题,只觉得是乱民趁乱起义是不安分不老实。就像大小金川叛乱一样,都是刁民!
“什么收留难民,一收留就是八千人,这分明是想造反!”
以统治者的眼光,这张积中的行为越看越可疑,更何况清朝本就是不允许民间百姓大量汇聚。
“没错,朝廷给过张积中投案自首的机会,他不去就说明心里有鬼!”
朝廷之上有大臣附和,同样也有大臣沉默。
也有大臣反思:在这所谓的乾隆盛世时期就有如此多的叛乱,当今朝廷真得没问题吗?
唐太宗在位的贞观之治时,有这么多农民起义吗?
只是当着皇帝的面,自然是什么都不会表露出来。
.
在民间,百姓却是很能理解张积中,也能理解那些难民。
“到处跟洋人打仗,能有个地方躲避战火,而且那么多人多安全,也不用担心山里有野狼。”
“什么单独去投案,怎么能去,跟官府对抗能有什么好果子?”
“一个人去了,不是受刑就是坐牢,结果还不都是一个死!”
“反正搁我是不去的,我宁愿死在家里!”
庶民本就畏惧官府,尤其是一个名声还不好、宁愿把兵力放在打压百姓也不愿意去对抗外国的官府,他们宁愿选择死也不愿意一个人去搞什么投案交待。
【日本原本也差一点错过,但是他们很快反应过来,及时做出彻底改革,并且成功地追赶了上来。】
哪怕还没有明治维新,还是德川幕府统治期间,已经在迅速学习西方,进行全方位的改制。
但是日本民间依然不满,认为丧权辱国的条约是德川幕府出卖国家和人民,于是开始要求德川家族还政给天皇。
.
黄袍加身很有经验的赵匡胤直摇头:“都这样了,清朝的将领还不如反了算了,反正也是废物皇帝,还不如孤儿寡母。”
孤儿寡母虽然无力掌控朝政,也没做什么昏庸抉择。
后世的那些昏君,真是连儿皇帝都不如。
【1867年,“倒幕运动”成功,德川庆喜被迫宣布还政天皇,即“大政奉还”;】
【1868年,德川幕府彻底垮台,明治天皇开始废除幕府,从各地收回大权,进行土地、地税改革,集大权于天皇一体。在后世也被视为“明治维新”的开端。】
1871年,明治天皇派遣大臣进入西方社会考察,从此把西方先进的工业和制度一起引入日本。
从此,日本的进步几乎是一日千里。
德川幕府锁国期间,只与华夏和荷兰贸易往来,当时就有“兰学”,即学习荷兰文化。当时的大清火器落后,日本便学习的荷兰的火器。
德川幕府开港之后,产生了“英学”“法学”“德学”“美学”,被统称为“洋学”;
明治维新之后,开始大量翻译“洋学”的书籍,从方方面面开始进步。
比如医学方面,日本学者翻译了《解剖学图谱》等近现代医学书籍,开辟出自己的生理学、病理学等现代医学体系;
博物学方面,日本学者翻译了西方书籍后开始自己著作,稻生若水著作《庶物类传》,根据野外实地调查编著而成,开始有了实物研究的习气,摆脱了华夏的文献主义影响;
在药学的影响下,物理学、化学都开始走向现代化,并且作为军事技术的基础学科受到重视。
.
“物理学和化学是什么?药学怎么能诞生物理学和化学,又怎么影响军事?”
刘彻听到军事就很感兴趣,但是越感兴趣,不理解的就越多。
“是用作医疗,当军医吗?”
大汉已经开始有军医,并且还在继续培养人才,宫中的太医最近忙得很,又要给贵人治病又要带徒弟还要出义诊,忙得脚不沾地。
但是太明显的变化,并没有很快出现,不过是为刘彻积累了一些好名声。
时间短暂之下,带的那些徒弟的医术也没有太快的提高。
在刘彻看来,远远没有达到自己所期望的那样。
看到天幕提到的日本的近现代医疗体系,他开始反思:是不是方向走错了?还是说还有哪里不足?
“陛下,那解剖学……”女医义妁欲言又止。
刘彻对于天幕夸过的人才态度很和蔼,用眼神鼓励她:“对了,解剖学是什么学,你是知道吗?”
义妁认真地点点头:“《黄帝内经》中有提到过。”
刘彻看出义妁的态度不一般,认真地点点头,示意她继续说。
“‘解剖’两字在《灵枢·经水篇》中出现过——若夫八尺之土,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