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0


嬴政嘴唇拉成一条直线,去找来地图反复观摩。

虽然美国诞生太迟,但是加入在美国之前把美洲给占领了,根本不给它建国的机会,直接让这个罪恶的国家胎死腹中,岂不是更好?

【这个时候,中美甚至还是同盟,根本不是敌对关系!而这场大火,烧了整整三天三夜!】

【据《武汉城市志》记载:“……在汉口一元路和五马路之间投下大量炸弹,从江边起一路炸到铁道,受炸面积约15平方公里内均连成焰海,沿途建筑物均化作瓦砾。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汉口市中心大部分化为废墟,直到1945年12月仍是一片白地,40000多平民在轰炸中伤亡,其中死亡人数约25000余人。】

“当时的朝廷呢?朝廷呢!”朱元璋气得大骂。

武汉那不是交通枢纽,兵家必争之地吗,如此重要的地方,又不是在沿海,怎么会完全没发现!

朱元璋不知道的是,当时的朝廷——光头政府,并不是不知道美国的计划,他只是选择了默许,完全没有通知居民撤离或者警戒。

毕竟,连花园口决堤、长沙焚城这种事情都能亲自做出来,轰炸一下民居又算得了什么,又不会影响他的荣华富贵。

就连朝鲜战场上,光头还是美军对付志愿军的战术指导,各种贡献与共的战斗经验,就差没直接把国籍改成美国。

“大明也有火器,美国不是还没诞生?”朱元璋气得狠狠记住了美国,“给朕好好研究!朕就不信大明的火器走在前面不能走到美国前面!”

美国不是喜欢挖德国和其他国家的人才吗,他提前全给挖了,看它怎么变强!

朱标气得胸口剧烈咳嗽几声,突然一口血液喷溅而出,向后倒下。

朱元璋眼疾手快把儿子抱在怀里,痛心的大喊:“标儿!”

此时的朱元璋同样还不知道,朱标是因为疾病,还以为是被美国气吐血了,痛恨美国的理由又多了一个。

【然而这并不是个例,美国的飞虎队同样对华夏造成了巨大的伤亡,比他们在日本杀戮的还要多!陈纳德与飞虎队仅在贵州六寨和汉口两次轰炸,就造成我国平民5万余人伤亡!】

【《武汉城市志》记载:“抗日战争期间,武汉居民伤亡151607人,盟友造成的伤亡就接近三分之一,被毁建筑物7515座,其中美军轰炸致毁6951座,占92%,1938年攻防战致毁554座。”】

荆咕气得血压上升,口都渴了,连忙喝了一大口水。

【说回筒子楼。】

【正是因为武汉轰炸事件,让我国官方政府后来开始研究新的建筑,因为燃.烧.弹会带来“火灾.暴风”,居民楼太密会带来更大的伤亡。】

赫鲁晓夫楼建筑没有外面的围墙,楼与楼之间距离很远,并且会故意错开,房屋之间巨大的空间理论上可以防止火势蔓延和“火灾暴风”的发生。

在60年代后期,苏联大城市的大众住宅开发的五层楼标准被九层的“勃列日涅夫楼”所取代,但房屋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增加,并且“没有封闭的庭院”这一准则继续运作。

可以说,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所有住房建设,都是围绕第三次世界大战而进行的。

华夏早期学习苏联式的住房,同样是为了吸取教训、为战争防患于未然。

.

“走水的确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清朝,玄烨想起明朝的爆.炸.案、宫廷走.水事件等等,心有余悸。

紫禁城内到处可以见到巨大的水缸,常年蓄满水,就是为了遇到走水时及时救火。

但是再看到天幕里的燃.烧.弹,玄烨也是一阵阵的无力。

“这后世的火器,太厉害了。”

大清再不重视,还得继续重蹈覆辙。

“开放民间研究火器吧,既然汉人擅长,那就给他们这个机会。”纠结了许久,在这一次天幕上的熊熊大火的威力下,玄烨最终还是妥协了。

胤禛微微皱眉,带着顾虑:“父皇,汉人若是有了厉害的火器,会不会造.反?”

玄烨直接反问:“没有火器他们就不造反了吗?”

胤禛沉默了。

也是,天幕上,清末的许多汉人别说拥有火器,根本都不知道火器是什么东西,以为是妖魔,但造.反上从没停歇。

玄烨意味深长道:“大宋的火器厉害,不也是败给蒙元?大明也有更厉害的火器,同样败给大清。火器再厉害,也敌不过人心。”

胤禛:“孩儿受教了。”

沦为背景板的太子胤礽垂着头,微不可见露出嘲讽一笑。

是啊,父皇也知道人心才是最重要的。

那父皇的心意究竟是如何?

又究竟在哪个儿子身上?

【除了生活建筑,还有各种大型工程,同样有苏联的专家支援技术。】

比如,苏联援助武汉长江大桥。

——关于武汉第一长江大桥到底是不是苏联专家援建的,网络上各种说法,许多网友说不是。

但是2015年5月8日,国家主席访问俄罗斯时,亲自会见了援华专家和亲属代表,用“吃水不忘挖井人”来感谢援华专家,尤其提到了3位对华夏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专家,其中一位就是桥梁专家唐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他也是当年建设武汉长江大桥的苏联专家组组长。

这位西林不仅仅援助建设了武汉第一长江大桥,1948年夏天,随苏联抢修队去华夏东北连夜,协助彭敏率领的铁道兵一起抢修被破坏的第二松花江大桥,保证东野大军顺利渡江;

1949年,西林来华协助彭敏修复陇海铁路洛河桥,使陇海线贯通,随后又一起参与成渝铁路、兰新铁路桥梁的假设。

在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中,西林提出了一个“新办法”——“管柱钻孔法”,这是有别于传统的“气压沉箱法”的建造桥墩的施工技术,但是速度更快,“气压沉箱法”下沉速度是每昼夜几公分,“管柱钻孔法”下沉速度则是每分钟若干供奉,而且适合长江的水面作业环境,能保障工人健康。

但是使用新方法建设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首先苏联那边对西林不满,派出新的专家团,名义上是来审核,实际上是在监督,反而是华夏官方对西林格外支持;

其次施工过程中,第一根管住下沉到岩石盘用了7天7夜,因为打桩机不行。

西林觉得这个效率忍无可忍,于是把苏联设计的震动打桩机图纸贡献出来,并且把正在北京苏联展览馆中进行展览的震动打桩机展品拆卸后拍照、制图,提供给华夏方仿制参考。

华夏官方大桥局集中国内所有顶尖工程技术人员到桥机厂,与西林等专家一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