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7
道童们屡劝不止,李淳风就要亲自试验,还有些上瘾了似的,越挫越勇。
道童们私底下议论起来:“道长最近炼丹房好像总有怪味?”
他的小道童没好气道:“别提了,烧那什么白磷。”
“那不是要用到尿?”
“是啊。”
一群道童们齐齐沉默了。
接着,提问的小道童小声道:“成功了吗?”
“别提,还真有点苗头了。”
道童们又激动起来:
“不愧是天师!”
“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能用上火柴,那火柴可真方便,比火折子方便多了。”
司天监里,爆炸声夹杂着道童们的议论声,叽叽喳喳;
长安城里,商铺和作坊越来越多,商业贸易业繁华起来。
“卖衣裳咯!”
一家新开的铺子有了不一样的新产品,一开口就吸引了不少客人。
“是天幕出现过的新款,大家走过路过瞧一瞧!”
开放的大唐,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强。
天幕上出现过不少后世人,有些是后世的工匠,后世的科学家,后世的领导,还有后世的路人等等,他们看多了,也看出了特别的美感,选择那些能接受的款式制作了不少成衣出来。
看到有顾客询问,商铺的老板开始展示起成衣,后世工人的橙色工作服、领导的黑色西装、科学家的白色工作服……
顾客都不太满意。
“花样还可以。”
“不过我喜欢的服装你们这里没有,可以定制吗?”
“可以可惜,我们铺子后面就是作坊,招聘了好多纺织娘子在纺纱织布刺绣,您要啥样式都可以定制!”
“什么,您不喜欢这种纸人?没关系,我们也可以定制!”
隔壁新开的纸马铺里,纸张俨然已经开始制成纸人、纸马、纸房子等等。
顾客非常大胆:“我要做成我情敌的模样!叫他抢我心上人,我要做个他那样的纸人,让他死后在地下伺候我!”
店主犹豫了,万一被顾客的情敌知道,砸了他的铺子怎么办?
谁知道那所谓的情敌就是顾客自家兄弟,就在附近,听到之后大怒:“老板!给我做!就做这贼眉鼠眼打自家嫂嫂主意的混蛋的模样!”
店主:“……”
“什么嫂嫂,我们三一起长大,凭什么你可以娶我就不可以娶!”
“她喜欢的是我,不是你这个毛头小子!”
“胡说,她天天对我笑,还说不喜欢我?”
“你少自恋,她是对我笑!”
大唐就是如此尚武,一言不合当街就打起来。
“叔叔,到底还做不做?”他的侄子小声问道。
“做!”店主当机立断,指着正在打架的两人的面孔,“两个都做,这不正好在这里,赶紧画。”
等做都做完了,能不买吗?
店主非常淡定看着两兄弟打架,把他门口用来做招牌的纸楼纸马给打倒了,快速拿出算盘——没错,大唐的算盘也在天幕的启发下也做出来了,啪啪啪啪算着顾客需要赔偿多少。
什么,两兄弟不想赔偿?
不要紧,他认识是哪家的,直接把账单递到府上,不想丢脸的家长不但会结账,还会把这丢人现眼的两兄弟揍一顿。
大唐长安城,因为天幕的四大发明,各种新式铺子和作坊百花齐放,各种商人旅人也多了许多许多。
“我要买一床纸被子!”
“我要买一本《诗经》,还有一本《庄子》谢谢。”
“纸币!纸币!给我留一堆,我家老爷子快不行了点名了要纸币!”
“指南针!那个巴掌大的指南针给我拿一个!”
“那个银香囊我要!什么没有葡萄纹银香囊了?有牡丹纹的?不,我就要天幕同款的葡萄纹!”
听着抢货的顾客们纯正的汉话还以为是大唐汉人,走近一看,胡汉都有,都在热闹的追逐新兴起的流行风尚。
大唐的店铺和作坊越发百花齐放。
在开放包容的环境下,胡汉混居,也混在大小作坊里干活,互相交流技术。
虽然还没到开元年间,但是已经有了盛世的模样。
.
宋朝初年,赵光义听到赵匡胤给自己的新安排,满脸崩溃:
“皇兄,我亲哥,你真要我去做那种事?”
“什么那种事,这是正经事。”赵匡胤想清楚了,亲自杀了赵光义吧,赵光义现在还没篡位,自己都不杀功臣,杀亲兄弟影响自己名声。
光是关着,浪费自己粮食和钱财,还不如把他使唤个彻底。
赵匡胤悠哉悠哉:“你不是擅长下毒吗,去研究毒药炸弹不是正适合你,还是说你想亲自去战场上下毒?”
赵光义摇头:“不不不!”
带着大队亲兵保护他上战场可以,但是现在明显不会派兵保护,上战场不就是去送死。
“那送你去当细作,你去下毒毒死他们皇帝?”
“不不不不不不!”
赵光义连连摇头,迅速改口,
“臣弟愿意去火药司,愿意去!”
还是在大宋京城研究毒药和火药吧,至少大哥还要用他,宫中的太医技术好,一时半会死不了。
赵匡胤冷笑。
不错,他不打算弄死赵光义,既然喜欢研究毒药,就让他研究一辈子去!
哪天死于研究毒药失误,那就是天意。
安排好了赵光义后,赵匡胤当天就把弟弟赶去干活去了。
转头,就开始商量对日本的政策。
大宋的四大发明有三大发明都比较成熟,火药火器相比于后世也很成熟,但是知道在作战、尤其是抗击蒙元有奇效后,开始掀起研究火器的狂潮。
.
在大明,朱元璋大手笔的直接建起了火器厂。
天幕说他限制了火器的发展,倒是大明后来反而还要向西方学习,老朱憋了一大口气,但是看着大明后世子孙的表现,又实在无法反驳,决定还是自己辛苦一点,自己干。
以老朱的高效率和威慑力,火器厂很快就办起来,招工的消息传遍了民间。
应天府居民是最快得到消息的。
虽然是明初的都城,但是每一座城市有富人,自然也有穷人。应天府也是如此,有办厂的贵族,也有连饭都吃不饱的贫民。
火器厂的招工信息快速传到贫民区里,每日靠着出卖苦力为生的几位熟识的邻居商量了起来:“听说了没,陛下开了火器厂,在招聘火器工人,工钱开得可高了!”
“火器,那不是要接触火药?”
“火器厂分很多部门,有火药还有单独的打铁的,看你擅长哪方面。”
说话的人在城里给人做挑夫,每日守在城门口,看到谁家货物太多或者行李太重,帮人挑到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