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0
乎不禁武器,那如何避免庶民造反?”嬴政发出疑惑。
他正打算收天下兵器聚集在咸阳,造成金人以震慑四方,看到天幕上如此多的武器花样,突然有些犹豫了。
这一期天幕看来专门讲武术与军事,自己就算是收了一批,民间真得不会继续打造新的武器吗?
而且在刚刚那样蛊惑人心的神力之下,哪怕是他也无比向往,民间恐怕会更多。
李信王翦等武将更在意的是天幕上提到的十八种武器,以及那快速闪过的武器。
可恨图片太快,没能看清楚武器的模样,也不知道具体的材质,让好武之人惋惜不已。
“希望天幕后面挨个讲一遍!”李信哪怕年纪不轻,此时也仿佛急成了毛头小子。
这许多兵器,大秦只有军中才有,更多的是大秦完全没有也没见过的武器。
王翦淡淡地看了李信一眼,没说话。
天幕若是详细放出武器的制作过程,或许后面伴随而来的不仅仅是新式武器,还有对天下紧随而来的新动荡。
伴随着各种武器被天幕放出来,那些到现在依然不肯为始皇帝效力的六国旧人,真得还能安分下去吗?
【这十八般武艺的发展过程,极为漫长,今天我们先从武术的起源说起,带大家看一看,五千年的华夏武术文化,是如何演变的。】
首先,天幕上出现了原始的壁画,那是来自云南的沧源崖画,上面画着人与野兽搏斗的画面。
这算是人类最初掌握的搏杀技能。
在一开始,“武术”是远古先民为了自卫,来与野兽搏斗的技能。
紧接着,人类越来越多,开始聚族而居,有了部落,然后又有了城市,有了国家。
夏商周时期,华夏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奴隶主之间的战争越来越频繁,因为战争的需要,首先是武器开始进步。
人类不再只会使用石器和徒手来搏斗,开始有了青铜武器,有了青铜车,青铜弓箭,青铜的戈、矛、戟、殳。
还有了“武舞”和“侠以武犯禁”的“侠”。
.
“嘭嘭嘭!”
周武王时期,灭亡纣王后,开始举行庆功仪式。
周武王与功臣们跪坐在席上,大殿一侧,青铜编钟被缓缓敲响,大鼓的鼓声“嘭”的作为开端,武舞开始了。
64名训练有素的年轻壮士,一手执盾,一手拿着大斧,齐齐步入朝堂。
起初,他们持盾站立,伴随着鼓点编钟声音,模拟着战斗的场面,刺杀,挥斧,重重地踢踏,低声模仿野兽吼叫,一群刚刚结束战斗的年轻战士浑身散发着原始与狂野。
等到音乐声结束,壮士们回到原位跪下,表示对周天子的尊崇——这个时候,“大武舞”才正式表演结束。
【在先秦时候,“武舞”是手执兵器起舞,是会用于军事训练,除了“大武舞”,还有“象舞”“干戚舞”等;
从西周开始,“武舞”有了炫耀武力和庆功祭祀等功能性。所谓“以是舞也,习戎备也”,这种舞蹈也是作为日常军事训练的项目。】
【这个时期,是武术的萌芽时期。】
商周时期主要以车站开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有了骑兵和步兵,对士兵的要求提高了,武术也因此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被选为武卒者,免除徭役,重重有赏!”
——在魏国,对魏武卒的挑选十分严格,需要层层考核、挑选和训练,并且给予的赏赐丰厚。
“全国武备,技击优秀者,有重赏!”
——在齐国,开始用重金鼓励民间学习“技击”,也就是原始的搏击之术。在秦国,直接有了军功授田封爵,开始打破传统贵族的垄断制度,允许民间庶民通过军功改变身份地位。
在强有力的竞争下,其他国家纷纷开始鼓励习武,也让民间兴起习武之风,出现了众多“以武犯禁”的游侠。
.
战国时期的赵国,鲁句践正在与旁人说起自己的遗憾:“天底下英雄豪杰何其多,可惜我竟然没能与荆轲交手,更没机会与盖聂论剑,实在是人生一大憾事!”
若是完全没见过也就罢了,但是鲁句践与荆轲在邯郸见过面,而且产生了争论差点打起来。鲁句践刚大声呵斥对方,想要拔剑斗剑,谁知荆轲完全不说话,默默地逃走了,让鲁句践还嫌弃对方胆小如鼠。
等再一次听到荆轲的消息,就是行刺秦王失败,鲁句践佩服对方的勇气之余,又遗憾错过了与如此勇士斗剑的机会。
秦朝时期,扶苏想起《庄子》上记录的故事,想起战国时期流行的斗剑之术,皱了皱眉头:“赵文王喜欢剑,召集众多性情刚烈的斗剑士在宫中互相击杀,直至斗死,除了枉顾人命,没有任何意义!”
其他公子有人点头:“还不如让那些剑士去军中!”
阴嫚公主反问道:“那大兄为何不想想,那些剑士明知道是死,为何还愿意去赴死?”
扶苏惊愕地看向这个妹妹,看到阴嫚公主眼神冷静地看着他,并不是任性提问。
“在庄子上谏劝说赵文王不再沉迷观看斗剑后,剑士全部自杀在了赵文王的宫殿里,又是为何?”
扶苏没有立刻回答,开始沉思。
嬴政看着这一幕同样没有插话,缓缓笑了。
虽然还是不如自己,但是儿女们开始彰显不同的思想和能力,也让他看到了儿女们发展起来的萌芽,这让他这位父亲非常欣慰。
汉朝时期,司马迁正在听父亲司马谈回忆祖辈的光荣:“我司马家祖上,原本是在赵国传授剑术的侠客,可惜我们现在没人擅长剑术,实在是辱没了祖先的剑术。”
司马迁故意道:“那父亲不写史了,不如重新去学剑术?正好天幕在放,父亲要不要儿子给您找一柄剑来?”
司马谈两眼一竖,卷起手中的书本就要去揍儿子,司马迁连忙讨饶:“看天幕看天幕!”
【不知道大家对武侠剧里的“越女剑法”有没有印象?】
【越女,是成书于东汉的赵晔的《吴越春秋》中记载的吴越之地一位善于剑术、并且有“手战之道”论战理论的奇女子。
在成书于西汉的王充《论衡》之中同样有提及,目前虽然相关资料不多,但是根据历史考据,吴越之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确是擅长制剑、有厉害剑士的地方,所以越女剑应该的确存在,但不是这个“越女”含糊的名字。】
【越女的“手战之道”理论影响了很多年,成为了传统武术理论的经典性名言,至今为人所道。】
听到天幕开始念出自己的理论,越女愣住了。
“妾生深林之中,长于无人之野……窃好击之道,诵之不休。”
这怎么像是她的身世?
“其道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