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4
,又不符合生理需求。
当时恶西方体育同样发展到了现代化的标准,除了花样繁多的运动项目,还多了生理解剖、运动医学、心理学等科学技术,开始进入科学与体育结合的阶段。
华夏内部掀起了“国术科学化”运动,第一次开始提出运用力学、生理学等方法来研究武学。
比如上海的“精武体操会”,天津的“中华武士会”就是这个时期出现的。
其中,就有一位“新武术运动”的重要人物,马良。
【体操,最初是由德国人路德维希·杨发明的,他发明体操也不是为了针对学生,而是为了鼓励士兵士气,与华夏古代军中用武术套路练兵差不多。】
【民国时期,体操由日本传入华夏,让华夏有了中外体操之争。】
民国时期,河北保定人马良在山西陆军学堂任教习时,以他所编的“拳脚科”和“率角科”教授学生,当时的山西巡抚赵次珊将之命名为“马氏体操”。
经过数年实践后,1911年,马良邀请武术名流,将“马氏体操”重新整理后,编为教材,定名为《中华新武术》,共分率角科、拳脚科、棍术科、剑术科等。
其中,率角并非是“摔跤”,“率”指的是任意搏击,有自由搏击的含义。“角”才是指角力,竞争取胜。从教材里的图案来看,既有单练,也有对练。也有散打。
但是这本书和“马氏体操”并没有流传开来。
出身行伍的马良对“新武术”的创编以兵式操典为模式,在技术上有些生硬呆板,训练中有许多立正、稍息、开步的内容,后来学习者越来越少。
1923年,马良发起组织的“中华全国武术大会”在上海举行,这是华夏体育史和武术史上的第一次单项武术运动大会,主要是武术技术交流,并没有现代竞技比赛的特点,但是翠玉促进武术走上现代竞技舞台有重要作用。
但是马良本人在抗日战争时期媚日投敌,被历史所抛弃,最终“中华新武术”只是昙花一现,淹没在了历史之中。
【但是,这并不代表武术就此销声匿迹,也不代表华夏的体育和体操就没有自己的东西。】
【“马氏体操
失败之后,一位女子接过了接力棒。】
杨烈,原名杨淑华,是一名越南华侨。
杨烈早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体育管理和体操专业,回到华夏后又参与到苏联访问团中,结合国外的广播体操与国内的武术套路,研发了华夏的第一套广播体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华夏人的平均寿命依然才35岁,医疗水平不够,国民体质太差,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也成了迫切需求。
为了推广广播体操,杨烈还喊出一句口号:“谁不做广播体操,谁就是不爱国 。
此后,从学校到工厂,从学生到工人,都开始学习广播体操。
这也是华夏的第一套广播体操。
1951年1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了。此时距离杨烈第一次提出创编全民健身操的建议正好1年。
全国广播电台和新闻报纸配合,发布各种新闻报道来推广,最终全民进入了体育训练阶段,每日都会在广播电台准时播放音乐,开始做广播体操。
【到了现在,我们依然在做着广播体操,是不是觉得很有时代的记忆?】
【每个时代的广播体操都有着自己的时代特色,这其中就有武术的影子,这样一想,有没有觉得做早操时更亲切了呢?】
【不知道大家做得是哪一套广播体操?咕咕先说,有点暴露年龄,我做过“时代在召唤 “雏鹰起飞 “初升的太阳,不知道新时代的广播体操叫什么?】!
第90章 第 90 章 武术与军事7
【在古代,习武是一个非常费钱的事。】
想要吃得好,肌肉发达力量充沛能习武,就得摄入大量蛋白质,就离不开肉类,需要钱;
想要习武,需要练力气,比如训练的“石锁”就需要请人打造,又需要钱,而且“石锁”不是一个就可以,类似现代的“壶铃”,重量大小不一,是需要一个系列来循序渐进的练习力量;
最重要的还是武器和名师。
在武器管控极为严格的年代,比如《天龙八部》的背景是宋朝,能看到里面的人物大部分都是赤手空拳,也是因为宋朝对武器管控极为严格。到了南宋末年,朝廷无力管控,也就是《射雕英雄传》的背景,里面的英雄人物才开始配着君子剑淑女剑到处跑。
最重要的是师承。
文人拜师,一名老师可以带一群学生,拜师礼分担下来,一位学生也出不了多少钱。但是武术拜师基本上都是一对一,需要一对一的喂招,拆招,受伤了还得敷药。就算弟子再多,也没有学堂里的文人学生那么多,成本由一人分担,极为昂贵,因此大部分都是家传。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去给别人打工。
【大内高手董海川,就是“葵花宝典”里高手的原型。
小说中,“葵花宝典”的来历没有细说,但是提及神功创世者为前朝太监,参考的原型很可能是董海川。】
天幕上,放出林平之看着《葵花宝典》的画面:“欲练此功,必先自宫!”
他纠结了片刻,最终拿起刀,狠狠往身下一切:“啊——”
天幕下,刚刚还有想成为武林高手心思的男人齐齐感到身下一痛:“啊!”
.
董海川本人:“……”
他此时正在铁帽子王肃亲王府当差,看到这一幕,肃王惊得□□一凉,和府中家眷齐齐看向董海川。
肃王欲言又止:“海川,你真得是……”自宫吗?
董海川无奈:“殿下,这只是小说家戏言。”
事实上,在清朝的太监只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贫穷,卖身入宫求生存;二是犯罪,可以通过受宫刑抵罪。
董海川就属于后一种,误伤人命,靠宫刑抵罪,后入肃王府伺候。
肃王失笑,拍拍董海川的肩:“哈哈想开点,你也算青史留名了,可比本王厉害多了。”
董海川连忙反过来感谢肃王:“没有殿下,也就没有奴婢的今日。”“我就罢了,你身手不凡,没有我也有其他人赏识。”肃王拉住他,换了个语气。
“你也看到了,天幕说我大清的军备涣散,士兵软弱,再好的兵器到了他们手上也发挥不出作用。朝廷不允许少林寺去教习,但我认为,对你应该会允许。”
董海川的心情同样沉甸甸的。
天幕提到他们这些武林高手,一直说的是“清末”。
如今,已经是大清末年,是最后的时刻,若是再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