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03
朝的天启大爆炸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仓库里的火药受潮无人看管,等到重新启用仓库,新来的工人看到火药结块,竟然拿着铁锄头去凿火药,这一凿,产生的火花瞬间导致了整个火药仓库大爆炸!】
朱元璋瞬间紧张起来。
他刚开了火药火器厂,大力招聘民间百姓,那些百姓不会也有这么无知的吧?
“安全果然不得不防。”朱元璋虽然知道百姓都能看到天幕,但还是觉得不够,立刻派人把火器厂的管理者喊来,详细叮嘱一番。
不过还不用朱元璋叮嘱,荆咕已经开始了安全教育。【不光火药,还有面粉,接触明火也会导致粉尘爆炸,大家在使用火的时候还是要注意安全。】
因为讲述的是危险品,荆咕非常担心有好奇的未成年人模仿,特意打上一行字提醒:“未成年人请勿模仿!”
同时,还放出了消防队员示范的粉尘爆炸。
用明火靠近面粉,轰地突然发生爆炸,把用来做测试的假人炸开,烧灼,惨不忍睹。
而这面粉,只是家用的非常普通的面粉,并不含什么火药。
.
东汉末年,一群地方豪强摇身一变成为割据势力的诸侯们反而被启发了灵感:
“原来面粉也能当炸药!”
他们庄子上不缺粮食,也不缺米面,好像又有了厉害武器。
当然,也有摇头否决的。
“太浪费粮食了。”
诸葛亮直接道,“还不如用火药,硫黄硝石木炭成本也不高。”
“就是,有那做火药的面粉,还不如拿去做军粮犒赏二军,士兵保证士气高涨。”
张飞还心心念念着天幕之前放过的后世的吃食,最近面食因为受到天幕启发多了很多花样,吃得正开心,怎么舍得让面粉做火药。
而民间,对于这样的“粉尘爆炸”,更在意的是安全。
男人担忧地看着家里的妻儿:“以后用面粉还是得谨慎点。”
妇人轻声一笑:“当家的,别想那么多,咱家没有那么多精白面呢。”
家里的老人也笑儿子白操心:“也没有那种一拧就起火的神器。”天幕上的打火灶,让经常为火折子不好用的老人非常心动。
男人尴尬一笑:“咳咳,总之,家里灶膛的火也得小心。”
“说得是,听你男人的。”老人跟儿媳相视一笑,给不通家事的儿子台阶下。
虽然古人不懂危险背后的大道理,但是作为日常的生活常识,慢慢形成了一些地方习俗。
比如不能用水壶冒热气的一方对着客人,看起来是不礼貌,其实也是担心水蒸气灼烧客人。不能用剪刀对着客人,递给别人的时候要调转把手递给对方,也是考虑到尖端容易伤人。
许多地方习俗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当然,也不乏纯属是封建迷信,或者是放在古代背景下实用,但是放在现代环境下完全不适合的习俗。
就像大明的水底雷,放在古代算是先进武器,放在现代那就是落后武器了。
【1592-1598年,处于万历二大征中的“抗日援朝”。
大明与日本的很大一部分战斗都是在海上进行的,这促使明军发明了各种类似鱼雷的水上攻击武器。】
1590年,大明有了最早的漂雷——以燃香为定时引信的“水底龙王炮”。
1599年,大明人王鸣鹤用碰线引信原理发明了“水底鸣雷”,这是一种触发沉底雷。
这种“水底鸣雷”被放在密封的大缸中,沉入水底,上横绳索置于水面下半米处,并与雷体内的发火装置相连。
当敌船触碰绳索时,就会触发水.雷,炸毁敌船。
也就是说,大明时期,华夏已经有了原始的手工制作的定制漂雷、触发式沉底雷,都被运用在水战中。
此外,我国古代还制造了悬雷、海炮等多种水.雷。
除了陆地,水下,连空中,火器也在慢慢涉及。
这里的空中不是空投,是指利用火箭的推力,能够飞行更远的距离投射。
比如一种配备了两级火箭的“鱼.雷”,可以点燃火箭尾部起火后向前喷射,用火箭的动力增加射程。当它击中敌船后,就会爆炸起火,很容易将敌船击沉。
还有一种“神火飞鸦”,形状看起来像是一只乌鸦,携带了火药,可以飞行相当长的距离,飞行和爆炸都靠火药完成。。
“神火飞鸦”的飞行和爆炸都是依靠火药完成的。
在士兵点燃其尾部的引线后,尾部的火箭中的火药燃烧,产生的反作用力会把它推上天,飞向敌军阵地。
等到推进用的火药燃烧光以后,又会点燃前部的火药并发生爆炸,杀伤敌军。
这些火器在古代历次海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欧美在18世纪才开始在实战中使用水.雷。
.
“这大明的火器,似乎比大宋的火器更好。”
赵祯看着天幕上的各种水.雷,深刻感受到了大宋的不足。
“难怪大明对外战争都赢了。”
赵祯还有些酸。
他清晰地记得,天幕说过明朝的万历皇帝几十年没上朝,但是对外的“万历二大征”竟然都打赢了。
他们宋朝的皇帝矜矜业业,对上小小的辽金西夏竟然几乎没赢过,还赔出去那么多钱。
现在看来,的确很亏。
如果用来研究火器,是不是也可以跟明朝的军队一样强大?
既然已经明确知道,宋朝的火器的确不错,也看到了后世的火器和车营的研究方向,赵祯顿时感觉有信心多了。
以后就朝着这些方面改进,相信大宋不会一直弱下去。
【论将才,有抗日名将戚继光,和戚家军!】
【在历史上,只有两支军纪最为严明、以姓氏为名被历史铭记的军队:岳家军,还有戚家军。】
戚家军,浙军,是戚继光于明朝嘉靖年间组建于浙江义乌的军队,总兵力四千人,主力是义乌的农民和矿工。
戚家军因为主帅戚继光从而得名。
它赖以成名的,是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是明朝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常胜军队。
但是戚继光本人,其实是山东人,为什么非要挑选义乌的人作士兵?他又不是在义乌打仗。
这就不得不说一下明朝嘉靖年间已经有的问题。
.
戚继光初到山东备战倭寇时,发现明军将骄兵惰、纪律松弛、兵不习战,跟熟练使用倭刀、重箭的倭寇相比战斗力实在太弱。
如果只是军纪涣散还可以训练,但是更可怕的是,恶习难改。
一支军队是募兵,类似雇佣兵,要打仗可以,先给钱。
戚继光击鼓下令出击,士兵先上来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