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34


,这是奸商的错!”

“不开仓放粮还囤积居奇,这是为富不仁!”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商人都是小人!”

此时还年轻的学子王安石,面无表情,坐在窗边一边为东家抄书挣钱,一边听着天幕讲述的经济故事,一心二用,依然写得一手漂亮的好字。

听到外面其他学子的话语,王安石只觉得聒噪。

最后,王安石听着对方越说越离谱,忍不住了:“你们这么重义,怎么自己不开仓放粮?”

别以为他不知道,这几位学子家中可不贫寒,族中几百亩地,还有商铺农庄。

嘴上说的是书香世家,但是那么大的世家,谁家不经营几家商铺,光靠种地怎么养得起家族的几百号人,怎么供得起富贵生活和交际往来?

但是不同的是,这些“清贵人家”自己不会经手,朝廷也不允许官员经商,所以让他人经手,但是名义上,都是自己的下人。

同窗们说什么“我们施粥了”“我们放了汤药”,力证自己的无辜。

王安石呵呵两声,并不想说施粥与开仓放粮完全是两码事,而且许多世家占据的原本就是农人自己的田,施粥的粮食本就是农人自己种出来的粮食。

他知道口舌之争改变不了现状,也知道无论是商人的囤积居奇还是豪族开仓放粮都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

“商业,市场,宏观调控……”王安石听着听着,思维已经飘到了天幕所说的知识,已经飘到了另一个领域。

或许,这个领域才能解决他想真正解决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在管仲的手中,商业不仅可以致富,可以强国,还可以发动商战。】

【欧美人喜欢玩的贸易战,早在几千年前,管仲已经玩过好多次了。】

【管仲在贸易战方面有许多著名事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衡山之谋、买狐皮降代国和买鹿制楚。】

“衡山之谋”中,管仲建议齐桓公向衡山国以极高的价格购买械器,再倒手卖出去。

随后,燕国“无意中”知道之后,也跟着一起高价购买衡山国的械器。

等秦国和赵国知道后,也跟着买。

于是衡山国国君见状,立刻把械器价格提高十倍,百姓都跟着去生产械器。

管仲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就让齐桓公去赵国购买粮食,只用15钱买入,但是回到国内卖到50钱。

其他诸侯国见状,又开始来齐国卖粮食。

等到齐国粮食充足,各个诸侯国的粮食齐齐被卖到齐国,而衡山国只顾着生产械器,没有足够的粮食,去其他诸侯国买不到多余的粮食,只能来齐国购买。

齐国卖吗?

不卖。

齐国不但不卖,还宣布与衡山国断交,其他诸侯国见状也跟着与衡山国断交。

衡山国遭遇了粮食危机时,鲁国趁机朝衡山国发动攻击,占领南部。齐国随后发动攻击,占领北部。

衡山国此时不仅缺少粮食,械器也卖给其他国家,连迎战的武器都不足,最后只能放弃抵抗,选择投降。

.

买狐皮降代国和买鹿制楚等计谋,也都与之类似,主要是先用高额利润冲昏敌人的头脑,让百姓放弃农业生产去专营某个行业,织布、养鹿、抓狐狸、生产械器等等。

套路不在乎老,管用就行。

从现实看,非常管用。

这样的招数,哪怕到了现代,依然屡屡得逞。

【荷兰的郁金香泡沫,华夏的兰花骗局,都离不开一个“高价诱之”。】

16世纪中叶,郁金香由土耳其引入西欧各国,由于移栽困难数量稀少,郁金香在欧洲,尤其是荷兰,引发了抢购风潮。

1636年,大量投机资本涌入荷兰,开始疯狂炒作郁金香,不断地把郁金香的价格抬高,抬高,再抬高。

最高时期,40枝郁金香的市场价格高达10万荷兰盾,一枝折合2500荷兰盾。而当时荷兰的普通技术工人年均收服才150荷兰盾,只够支付一枝郁金香花的十七分之一。

在如此重大利益的刺激下,哪怕有人发现了不对劲,也只会想着,先买卖了再说,先发财了再说。

于是郁金香的价格不断被炒高,上涨到5500荷兰盾,6700荷兰盾,甚至一度上涨到10000荷兰盾!

不断有人因为一颗郁金香一夜暴富,起初有些怀疑的人最终也选择了下场。

因为郁金香的球茎耐储存,许多荷兰人不囤积粮食选择囤积郁金香,以为可以等到价格更高一些时候抛售出去暴富。

然而当到了10000荷兰盾的顶峰时,市场突然崩塌!

郁金香的价格开始迅速狂跌,不断地跌,一夜蒸发90%,跌到无数放弃粮食囤郁金香花球的荷兰人倾家荡产,跌到荷兰有了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跌到一度连英法等其他欧洲国家的市场经济也受到影响。

最后,荷兰不得不向其他欧洲国家求助,自己的经济数年之后才得以恢复。

.

天幕放出了一位国际知名的女影星,她气质高雅,身材纤细而高挑,是无数人的梦中情人,哪怕几个世纪之后依然有男男女女为之着迷。

记者采访她时,羡慕地问:“你如此纤细,是因为自幼学芭蕾吗?”

女影星却一阵苦笑:“不,是因为我童年时差点饿死,最饿的时候只能吃郁金香球茎。”

“好吃吗?”

女影星脸上闪过一丝恐惧:“不不不,难吃死了,我这辈子再也不想看到它!”

.

对于她的恐惧,饿过的老百姓非常理解。

“没错,野草树根难吃死了,这辈子再也不想吃了!”

“有野草吃都不错了,还有吃泥土的,拉不出来活活涨死!”

“每逢饥荒,还有易子而食的,那才叫可怕!”

……

遭遇过饥荒的老人纷纷分享起挨饿的经验,但有人插了一句:

“咱们那是天灾,这是人祸,不一样。”

“也是。”老人们顿了顿,叹气一声,“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种地,不能没有粮食,怎么有的人就想不明白呢?”

“无非是利益,种地能挣几个钱,老人病了请大夫都请不起。”家里有老人生病的农户非常能理解,无钱万事难,现在请不起大夫,只能自己上山找草药,能找到啥吃啥,就这么拖着。

父母也难受,自己看着也难受,可能怎么办?

也不是什么大病,但就是看不起大夫,买不起大夫开的药。

说起没钱的困难,村人又有了新的话题,唉声叹气中,不知道有谁来了句:“这期讲商业,不知道我们能不能学着点。”

“是啊,那农副产品挣钱的法子,多多少少能学着点吧?”大家的心思活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