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35


地拔腿就跑,站在远处大声喊:

“您自己的坟墓都不愿意修在厕所旁边,凭什么让一位女神常居厕所!”

老农爷爷一哽,但还是碎碎念念,骂些什么孙女果然不孝顺,不如孙子好之类老生常谈的话语。

女孩儿早知道爷爷重男轻女的本性,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在意。

她懒得搭理家里迂腐的男人们,自己索性不回家,去找村里唯一识字的秀才之女说话。

路上,女孩儿看着天幕,为那紫姑神不值。

一个个说女子可以生育,粪便能更肥沃所以让女性当厕神,但是每个都是从利己的角度考虑,从来不会考虑女神愿不愿意。

但是问自己,立刻会说不愿意。

凡人会特意把厕所修在离家有点距离的地方,就是厌恶气味大,宁愿大晚上走一截路出门如厕,也不愿意修在近处或者院子里面,凡人都不愿意,为什么会认为女神愿意?

但如果是真正的土地神,谁不是正儿八经找个风水宝地修土地庙,没有土地庙,在田垄上也会供奉香火和三牲;

祭祀灶神,要给糖,说让灶神甜甜嘴,上天给神说人间的好话;

祭祀城隍,要修城隍庙,要给各种丰盛的人间美食和香火,都是人类认为的好东西贡献上去。

怎么到了祭紫姑神,供奉的位置就只有猪栏?

男人真得不知道好歹吗?

【而且,以古人的神鬼理念,污秽之地容易生“脏东西”,这个脏东西其中之一,就是鬼怪。】

【哪怕在唐朝,厕所也是各种形象很恶劣的鬼怪的出没之地。】

华夏古代,向来喜欢把“污秽”与“邪气”结合。

比如认为女性生理期“污秽不洁”,女性的恭桶污秽,就拿去对付西洋火器“辟邪”。

厕所这样的地方,在古代的各种志怪小说中,也是鬼怪常常出没的地方。

而且志怪小说里的厕鬼,通常偷偷摸摸躲在厕所,看人方面,然后突然袭击,会吓人一大跳。又猥琐,又丑陋。

《甄异记》里面的厕鬼面如方相,两眼尽赤,身有光耀;

《纪闻》里的厕鬼则形大如猪,虎鼻猪牙,面色紫和斑斓;

《幽明录》中则长丈余,色黑而眼大,穿白衣;

《述异志》中则状如昆仑,两目尽黄,裸身无衣。

甚至有俗语说:“见厕鬼必死”或者“见厕鬼无不立死”。

.

“女性的地位,果然是越来越低。”吕后厌恶地说道。

这种做法,未免太过恶心。

一边否认女娲补天的功绩,一边强行塑造一位女性厕神,真正的把女子从天上打入地下,打入污泥、打入最脏污的地方。

她看向满朝文武,再看看自己不成器的儿子刘盈,和因为天幕从代国接来的刘恒,第一次觉得朝中颜色单调了点。

全是男人,真没意思。

反正后世男人也喜欢给她编造恶名,不如就恶到底,直接动摇他们的位置。

吕雉想起自己优秀的妹妹吕媭,不但生性聪慧,背后还站着身为太后的自己,和丈夫舞阳侯樊哙。

让吕媭待在后宅实在是浪费,吕家本就因为自己执政被大臣诟病,要么不做,要做就放开手去。

吕雉心里生出一个更狂野的想法:

不如,让更多的女性来朝堂之上吧!

【宋朝时期,紫姑的形象再次发生改变。】

【一种也继承了南北朝的“妾侍”说,详细化了“紫姑”的籍贯,姓何名媚,字丽卿,籍贯寿阳,所处年代是唐垂拱中,也就是唐睿宗李旦所在的时期;还有一种是说“紫姑”原本是帝喾的后妃。】

【宋朝文人多有描写紫姑,苏轼连写三篇紫姑相关的文章,苏轼的《子姑神记》中,让紫姑的遭遇更加悲惨:紫姑原本是清白女子,后来先是嫁给伶人,后来寿阳刺史害死她的丈夫,强娶紫姑为妾,结果大妇不容,又把可怜的紫姑害死。】

苏轼:“……”

终究,还是被点名了。

【除了苏轼,沈括、洪迈、王灼等文人的诗文中多有描写。】

【从这些文人的作品中能看到,紫姑已经变成了才女,擅长诗歌词赋,才思敏捷,多才多艺,问神仙鬼佛之事都能回答。

这个时期,紫姑成为了文人占卜的风雅趣事,不再局限于正月十五,日常嬉戏玩闹,颇有些类似现代的大胆学生请碟仙游戏。】

天幕先放出古代,众多文人快乐地喝酒,吟诗作对,酒到酣处,开始玩扶乩。

扶乩有多个名字,又称扶箕、抬箕、扶鸾、挥鸾、降笔、请仙、卜紫姑、架乩等等。

主要来源,就是“卜紫姑”,放在魏晋南北朝,叫做“迎紫姑”。

南北朝时期,迎紫姑的仪式还比较郑重。

每逢正月十五,妇人会准备好人偶,放置在茅厕或猪圈。或者以箕、帚、草木,着衣簪花,请紫姑神降附。

这个过程中,妇人们需要用手紧紧握住“人偶”或者“箕”,感受到“人偶”或者“箕”动了,就是紫姑神降临。

紫姑神降临后,妇人们会向紫姑神倾诉自己的心事,或者替未出嫁的女儿祈祷美满姻缘。

如果人偶大动便是吉,若上仰着不动则判断为凶。

随着时代的发展,“箕”被替换成各种形式,也有妇人请紫姑神时替换成“笔”或“筷子”,让两孩童抬起,使其写字。

也有妇人单独请紫姑神上身,用手中笔撰写文章等。

到了宋朝时期,开始娱乐化,成了酒后常常玩耍的游戏。

一群文人在酒桌上,手握在一起,齐齐捏着一支蘸了墨水毛笔,毛笔下变成了白纸。

突然,笔一动。

“紫姑紫姑,我要问科举!这次我能不能中举!”

“紫姑紫姑,我要问婚事,我能不能被贵人榜下捉婿?”

“紫姑紫姑,我要问子嗣,我娘子这一胎是男是女?”

……

祈愿的声音跨越时空,来到了现代。

穿着统一校服的年轻学生们,在空旷的教室里,特意关了灯,只点了蜡烛,显得气氛阴森森。

一群学生的手握在一起,手里捏着一支中性笔,笔下是一张白纸。

突然,笔一动。

学生们慌张之中,还带着几分刺激:

“笔仙笔仙,我要问高考,我高考能考上大学吗?”

“笔仙笔仙,我要问爱情,我能找到男朋友吗?”

“笔仙笔仙,我要问家庭,我爸妈真的要离婚吗?”

……

声音交叠在一起,传向更遥远的地方。

从华夏传入日本,由日本传入荷兰,再由荷兰传入欧美各国。

清朝,雍正年间,少年时期的纪昀纪晓岚找上堂兄:“堂兄堂兄,夏天好无聊,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