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2


花池边的亭子里喝酒。

小侯爷也没劝他不要多喝,什么话都没说,默默地为他倒酒。

杨清泉喝了一杯又一杯,万千思绪却不知从如何诉说起,这一个月,他经历了太多,也看到太多惨烈的事,他已经连诉说的勇气都没有。

他醉眼朦胧地拿起筷子,敲着酒瓮,悲怆地唱了一曲《将进酒》。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杨清泉这一醉,直到翌日下午才清醒。

清醒后,他先去洗漱沐浴,然后去书房里与小侯爷聊起京城的事。

宫变之时,他正处于风暴的中心,比谁都清楚事情的经过。

他郑重地向小侯爷揖了一礼,感激地说:“多谢子宽提醒,我才未作出错误的判断。”

小侯爷淡淡地笑了笑:“没有我,你也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杨清泉是个重情重义之人,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皇帝晕厥后任人宰割,肯定会做出一样的选择,那毕竟是一直疼爱他的舅舅。

想必皇帝也算准了这点,才会放心装病,趁机将那些反对变法的蛀虫解决。

小侯爷安慰道:“皇帝英明,若是变法彻底实施,大康朝的百年繁盛不在话下。”

杨清泉心下复杂,面露惆怅之色。

是啊,皇帝狠得下心,为了赵氏的江山,献祭几个成年儿子。

早在明将军身死之时,就应该知道事情有变,只有自己傻傻的什么都看不出来,好友却早就看清事情的走向,冒险提醒他。

不,能看得出来的不止江子宽,还有朝中的那些老狐狸,只看这次没一个纨绔所在的家族伤筋动骨,就知道他们早有准备,甚至一起配合皇帝。

杨清泉心里那点在成功指挥过几次剿匪后飘起来的自傲完全消失,和朝中那些身经百战的老狐狸相比,他算个屁!

若真和他们对上,自己只怕是连皮带骨都不够他们啃的。

小侯爷不赞成地看他一眼:“说什么傻话呢?你多大,他们多大。”

见他实在沮丧,小侯爷拍了拍他的肩膀,低声道:“别怕啊,我也是隐藏了九条尾巴的老狐狸,我会一直站你背后的,四舍五入你也是狐狸了。”

杨清泉心下感动,然后毫不犹豫地给了他一肘子:“谁是狐狸呢?跟你们相比,我就是一个纯洁的小白兔!”

不过心情到底好了许多,也有闲情聊起其他。

“哎,再过几日,你这里就要热闹了。”杨清泉忍不住道,“你夫人娘家这次也被牵涉进去,四皇子被圈禁,大学士黎汤现在人在大理寺关押着,黎家人肯定会上门求情。”

小侯爷抬眼看了他一眼,“谢了。”

杨清泉摸了摸鼻子,“谢什么,只不过是顺手的事。”

这次的事牵连甚广,比黎大学士罪轻的都被砍了头,如果不是杨清泉在居中调节,手下留情,只怕黎汤的脑袋也是菜市场里的一颗。

他叮嘱道:“黎家若是来找你,你就当做个顺水人情吧,也好洗刷一下名声。”

毕竟这个总爱当咸鱼的好友在叛军来袭时,可是面不改色,持着大刀亲手砍掉好几个人头的猛人。

当时听说这事时,杨清泉直咋舌。

想当初游历的时候,每次自己指挥侍卫剿匪时,小侯爷都是先当缩头乌龟,能不动手绝对不动手,谁想到他竟然隐得这么深呢。

“有人能帮忙干活,我干嘛要累死自己?”小侯爷不以为意,再次拍了拍好友的肩膀,“思源啊,我这辈子能不能躺赢,就靠你了。”

杨世子满脸无语,又开始老生常谈,“你明明这么有能耐……”

“可我不想干活啊!”小侯爷毫无形象地瘫在椅子里,随手拿了块点心啃着,“再说了,我专注种田,其实对黎民百姓贡献更大吧?你看这两年大康的粮食增加了多少?”

杨清泉想了想,觉得有理,好友能种出太平盛世,比在朝当官还管用。

“好了,别说这些让人心烦的事,人总要向前走的

。”小侯爷拍拍手上的点心碎屑,成功地将碎屑拍在杨世子身上。

杨清泉怒目而视。

小侯爷赶紧讨好的一笑,又给他拍了拍衣服:“你难得来,今晚想吃什么,我请客。”

“佛跳墙!”杨清泉不客气地点餐。

小侯爷顿时愁眉苦脸,佛跳墙实在太费功夫,当然这也不是什么事,重要的是,他从泉州得来的珍贵的海鲜干货已经不多了。

**

过了几日,黎家人果然来了。

黎夫人金氏哭哭啼啼的,整个人看起来苍老得不像话,她娘家也因为想要从龙之功而被抄家了,虽说罪不及灭族,但全族都要流放至安南。

自古以来,安南就不是什么好地方,听说那里瘴气毒虫蛇蚁遍布,很少有人能活得下来。

黎夫人娘家人哭声震天,虽然没被砍头,但已经能预见自己的结局,怎么不令他们绝望?连带着黎夫人也是满心的绝望。

“安南荔枝多啊,恭喜他们可以吃到饱……”

小侯爷说着风凉话,他可没忘记这老太婆当初是怎么折腾他老婆的,不能因为她现在看起来太惨,就原谅她的所做所为。

甚至听说老婆小时候没少被她抽鞭子时,当时他真想打人。

黎夫人敢怒不敢言,只能咬牙道:“安南瘴气重,路途还这么遥远,不知多少人死在途中……”

黎郁云暗暗瞪了小侯爷一眼,金氏都是落水狗了,没必要再打压,传出去对他的名声不好。

转头对黎夫人道:“子宽特地向英国公世子求过情,爹本来是会被砍头的,现在只是罚抄家产,流放之地改为西北……”

黎夫人一听,忍不住发抖,造反的二皇子就是从西北来的。

“母亲,西北军叛变只是一部分,皇上英明,既然说不追究西北士兵就不会再追究。西北直面蛮族,皇上比谁都看重西北的门户,你们到西北去还是安全的。”黎郁云低声安慰胆子都快要吓破的继母,“我婆婆在西北有商铺,那边有人可以接应你们,如果是去安南,我们就没办法……”

黎夫人马上道:“去西北,咱们就去西北!”

只要是官宦人家,都清楚去西北的人活下来的机率绝对比去其他地方要高,毕竟安南那种地方,瘴气就是个可怕的东西,水土不服真的会死人的。

当然,去西北的前提是蛮族没打过来,若打过来一样危险。

来梅庄前,老爷也提示过她,西北读书人少,他若是去西北,戴罪立功的机会更多。

黎郁云好心地给继母一千两银子,算是最后的孝心,这些银子足够他们到西北安定下来。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