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


大夫接过李小寒递过去的树皮,随手掰开一角,轻轻用拇指和食指细捻断面银丝,似在感受质感。

接着又举起树皮到眼前,对着日光观察,“内表皮光滑,皮厚而大,气辛。”

最后,张大夫竟然掰下内里一丝白皮,放入口中咀嚼片刻,然后说到,“味稍苦,嚼之有粘稠感。”

李小寒被这神农尝百草的姿态惊了。

这古代中医,付出可真大啊。

“这是新鲜剥下来的杜仲树皮,你们平日里药房看到的都是炮制后的干皮。”这句话张大夫是对着伙计说的。

果然,伙计神色一敛,正色道:“知道了,张大夫。”

“这树皮是你剥的吗?”这句话是对着李小寒说的。

这家人表现得明明是个农人,可却精准的采割了有用的树皮,还切得这么漂亮。

是的,这块四四方方,四边切割线横平竖直,断口整齐,内里平滑无破损的树皮,在张大夫眼里就是漂亮。

处理得这么漂亮的一张树皮,出现在不懂行的人手里,的确带着一丝奇怪的气息了。

“是我割的,有什么问题吗?我听人说那桂皮都是一张皮有用的,我就割了一张皮出来。”

李小寒佯装不懂的问,“除了皮,其他还有用吗?我们还摘了树枝和叶子过来,大夫你看看?”

说完,李小寒也不等张大夫反应过来,把背篓里的树枝拿出来。

只见那树枝都是采摘的筷子粗细枝,扎成一把可以握住的大小,成人手臂粗。树枝上的绿叶颜色青翠,服服帖帖的向着一个方向延展。

再扫过李小寒带着补丁却干净的衣服,整齐的头发,干净的脸庞,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既沉稳又灵动。

可能这家人就是整齐人。

得出这个结论,张大夫便放松了语气,“嗯,杜仲就是树皮入药。按你现在带过来的质量,我们按40文一斤的价格收购。”

李贤东和王氏整个心都在颤抖:40文啊,40文,这个树皮多厚实多重呀。

三七翻遍了山头,后来就没再找到,但是这个杜仲树,山上还是不少的。

两个人一时之间连话都说不出来。

只李小寒,突然抬起头向着那张大夫发问道,“张大夫,我刚听你说药房都是炮制过后的干皮。这干皮是晒干的吗?还是其他方法处理?难吗?在这里处理吗?我看你们地方不是很够呢,你们人多不多,我怕会有很多的杜仲皮送过来呢?”

“你们有很多的杜仲皮?”张大夫疑惑道,“小姑娘,你不要觉得这漫山遍野的树都可以,杜仲树10年之后才开花,开花后树皮方可入药,品质好的杜仲皮最好是15年以上的,刚刚你这杜仲皮品质够好我们才出这价钱。你拿新枝过来,我们是不收的。”

“山里还有挺多的,长了也应该有十来年了。我们这里有人喜欢用杜仲树枝来熏腊肉。如果大家知道杜仲能卖钱了,肯定都送过来了。”

熏腊肉,那的确是有种植习惯了。

不过如果村人知道能挣钱,那肯定是砍了挣钱的,想到杜仲树皮这么大,他们这个地方这么点人手,的确不好炮制了杜仲皮。

一时之间,送到别处去吧,又太显眼。主家估计不乐意。

想到这里,张大夫便点头说到,“小石,把掌柜叫过来一下。”

看看这一家农人的本事吧。

第21章

很快的掌柜掀开帘子进来了。

张大夫和掌柜两人一边说话,一边不时看向李小寒他们这边,中途又摇头又点头的,把李小寒一家看得提心吊胆。

最后掌柜点点头,喊道,“老石,你过来教这家人怎么炮制杜仲。”

老石就是伙计小石的爹,这一行,也讲父子传承。

小石是先轮着当伙计,练一练眼力,结果居然不认得杜仲。

老石在一旁看着干着急,他原想如何不落痕迹的给自己儿子救场的,谁料张大夫先出来了,老石只能看着自己儿子出丑。

现如今,张大夫等决定收干皮,老石决心好好露一手真功夫,免得张大夫觉得自己两父子都不行。

存了露脸的心思,老石便教的认真仔细。

但是,内心里,老石觉得让李家人炮制药材是不行的,药材炮制涉及到各种因素:处理的手法、盐水的浓度、火候的大小……

他们这些人,哪个不是从小浸淫其中,一点一点摸索、积累出来的,这么轻易的学一学就成了,那就不是炮制药材,是炒菜。

不过,这些农家人失败了更好,这样才凸显他们炮制药材的重要性嘛。

老石心里百转千回,面上却丝毫不显示,只做尽心讲解状:

“首先,除去杂质,刮去残留的粗皮,洗净,切块或丝。诺,就切这么大块。”

老石取了一块干杜仲给李家人看大小,李小寒目测起大小,心中转变成尺寸。

“取杜仲块或丝,加盐水拌匀,让盐水充分浸入杜仲皮中。”

“老石师傅,放多少盐,浸多久?”

这个古代处理药材,为什么像炒菜一样,标准都是少许、若干、大概……令人无法衡量。

“额,你看着差不多,嗯50斤杜仲放1斤左右青盐,浸一天吧。”

老石没有总结过这个比例,他们炮制药材都靠手感,幸亏他也是一个有心人,琢磨着平常的用量说了一下。

“中火炒至断丝,表面焦黑色时,取出,及时摊晾,凉透。”老石想了一想,递过她们一根杜仲干皮,“你们看,最后成品就是这个样子。”

李小寒接过老石递过来的杜仲皮,观察了一下,主要是观察判断跟现代杜仲皮的差别有多大。

仔细观察完,李小寒心里便有了底---这跟现代杜仲皮的处理成果是差不多的。

确认过之后,李小寒把杜仲皮递给李贤东和王氏。

李贤东和王氏紧张又激动,两人很想学一门手艺赚这个钱,但是,又没有信心。

最后,懵懵懂懂、惶惶恐恐的看了一下,还不敢看太久,又把干皮还给李小寒。

相比两人的紧张,李小寒的坦荡和自信,就另人侧目了。

结束之时,还是李小寒做主,把带过来的新鲜杜仲皮卖给了仁和堂,李小寒剥的那块树皮处理的特别好,按上品计算,一共卖得了88文钱。

这个钱,李贤东挣的像是天上白白掉下来的一样,居然都忘记了自己还有另外一件事,最后还是李小寒看不过眼提醒,“爹,你不是说,还要找大夫给娘看病吗?张大夫可不就是最好人选。不知道张大夫有没有空呢?”

最后一句话,是对张大夫说的。来两次,这药堂众人对张大夫都尤其尊敬,肯定是德高望重的老大夫了。

而且,今日不知为何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