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1
趣就不说了,他注意到画面感特别的舒服,别小看了舒服这两个字,这其实是挺难得的。
现在一般拍摄大多是用数字摄影,但数字摄影有一个缺点,就是拍摄效果会过于冷硬与锐利,不如胶片温暖、柔和的美感。
电影很明显是用数字拍摄的,而且整部电影使用的是自然光,并没有再额外打光,这点其实很难得,毕竟自然光通常很难控制到这么精准,而且莫琳能做到全片的画面特别温暖柔和,这一点着实难得。
而且最后一幕的色彩饱和度特别明显,当真是神来之笔,要是她全片都能以这种色彩饱和度拍摄,那这部电影就神了。
对此,莫琳表示,最后一幕的色彩是预先计算出了夕阳西落的时间与角度之后,再捉紧时间拍摄的,但做为一部低预算的电影,她其实没多少尝试的时间为了一幕场景让演员们重复拍摄,好在一次就成功了,她也觉得很庆幸。
至于全片胶片化的质感吗,其实很简单,拍摄完再后制就成了。
和其他人不同,莫琳可是从2023年穿越过来的,数字拍摄过于冷锐问题早在2016年就解决了,只要一个小程序再做处理做可以将数字拍摄的成果胶片化。
想当年她不知道帮她的疯狂前男友调过多少次色,几乎都快成了熟手工了,这种程序对她而言一点也不难,不过现在的计算器还是差了点,她足足操/废了三台计算器,才能达到她想要的色彩。
莫琳直接拿出笔记本,展示她是如何在数字成片上调色,虽然调不了几幕,笔记本就不行了,不过可以看得出来,这种做法是可行的。
至于这个调色小程序吗……莫琳表示在申请专利中,大伙等着买就行了。
且不说开始套交情的韩导与开始拉关系的金导、柳导……等人,看着在众多导演之中侃侃而谈的小姑娘,李昺宪微微挑眉,倒是有些明白河证宇他们几个为什么会陷下去了。
不是说事业线也爱吗?结果上一章留言这么少,果然大家都只想看修罗场啊。
第81章
醉酒
莫琳长于众人的,便是她的计算器技术,她写APP的本事大伙是都知道,即使是朴赞有、黄导私底下也在偷偷学着怎么使用她的APP呢,毕竟大半韩国电影圈都用,他们要是不用,可就落伍了。
不过莫琳竟然还能利用计算器调色,甚至能把数字调出胶片感,这份本事大伙都没想到,除了已经见识过,老神在在的朴导之外,不少导演都凑上前去询问了。
正如朴导先前所说的,当莫琳这部电影出世之后,她就再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女演员又或着朴勋正的小徒弟,而是真真正正已经踏进忠武路的导演了。
电影乍看之下似乎胡闹,但没有人能否认导演对电影的热爱,更别提那几乎划时代的调色方法,就凭这一点,无论这部电影的成绩如何,莫琳已经是忠武路上的导演,没有人可以忽略她的存在。
三大的经纪人对莫琳划时代的技术没兴趣,更是好奇莫琳这部电影要怎么卖?三大中有眼光的人不少,大伙都看得出来这部电影的确是不错,更难得的是很明显这部电影的成本很低,无论怎么看,绝对会小赚一笔。
本来大伙想着莫琳是新人,直接了当的要求买断,不但是买断电影,甚至连版权都一起买断,不过这话才提出来,马上就朴导打脸了。
朴导不客气的说道:“真当我们家莫琳是新人了,你也不瞧瞧孩子背后有谁!”
不说他朴勋正的徒弟的名头了,人家生父郑雨成还活着呢,会是个缺钱的吗!?
郑雨成立马站到莫琳身后,给自家女儿撑场子,不过朴导一把把郑雨成推开,表示这种事情,他们几个来谈就好了。
做为导演,和发行公司吵、和制片公司吵架都是常事了,而且导演们也是会抱团的,不只是朴导,就连柳导、金导,甚至是朴赞有,全都帮着莫琳说话。
且不说导演一定偏着导演,就莫琳那一手把数字调出胶片效果的调色小程序也值得他们事先投资,毕竟这效果实在太让人惊艳了,虽然废计算器也花时间,不过一部电影的制作流程少说要好几年,他们也不差那一点时间。
说实话,哪怕莫琳的生父是郑雨成,三大发行公司也不过是犹豫了一下,真没多大在意,毕竟演员的地位再高,也不能和发行公司相比,不过这么多导演都帮着说话了,他们总得给这些导演一点面子。
几方商量之下,最后还是N.E.W拿下了这部电影,以业界标准略高一点的分成比例发行这部电影,也就是制片方36%、发行方16%、放映方48%的比例分成,版权仍然归莫琳所有,虽然没占到便宜,不过谁都没吃亏。
三大的经纪人的确是有眼光的,不过即使是他们,也绝对想不到这部电影最后的火热程度,事后后悔的捶胸顿足,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几个人不但乔好了分成比例,甚至连上映时间都大致说定了,毕竟《摄影机不要停!》这部电影的完成度很高,而且完全不需要后期制作便可以直接拿出去放了,正巧暑假又快到了,这么一部合家欢的电影,自然是极适合暑假时期播放。
听到此处,韩导不着痕迹的微微松了口气,他的《观相》在后期制作中,如无意外,也是今年九月上映,说实话,他还真不想对上小姑娘的新电影,虽然类型不同,合家欢的电影看的人也比较多,可万一要是在票房上输了,他的脸往那放呢。
虽然试映会结束了,但几位导演还凑在莫琳身边,想了解她的调色小程序,特别是朴赞有,他是以画面构图感而闻名的导演,对色彩最是敏感,色彩感对他很重要。
他很看重《小姐》这部电影,为了将电影的色彩调到最饱合的程度,他本来是打算一部份用胶片拍摄,一部份再用数字拍摄。
可如今有了莫琳的程序,他大可以全都用数字拍摄,部份再转胶片化即可,如此一来,成本便节省了不少。
而且不只如此,胶片拍摄的最大问题就是不能即看即摄,数字拍摄可以马上看出效果,当场修改重新拍摄,但胶片不行。
在没冲洗出来之前,没有人知道胶片拍摄出来的效果,每一次的拍摄都是一场豪赌,如果有这个小程序,他们也可以适时的调整,减少之后补拍的次数。
不只是朴赞有想知道莫琳是怎么做到的,就连黄导也很好奇,和其他目前手头没有电影要拍摄的导演不同,他的《奇怪的她》即将拍摄,而且《奇怪的她》是温馨的喜剧片,非常需要这种胶片的温暖质感。
对于他们的疑问,莫琳倒是有啥说啥,半点都没藏私,毕竟这些也算是人脉,教好这些导演绝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