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7


认为是陶渊明归家之前的想象,有人认为是归家之后的描述,我个人认为是归家之前写的。】

【他的序中提到写作时间是冬天,但他后面又写了欣欣向荣之句,当然第二年写的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前面那种迫切想要回家的那种场景写得十分生动,就让人觉得他就是在期待回家,这个就看个人怎么理解了。】

唐元和年间。

白居易也觉得这想要回家的场景写得特别好,让他都有些想家了。

“乐天知命,故不忧!①”

还是顺其自然罢!

【从这里开始,陶渊明就真正地开始了自己的隐居生活。】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批判陶渊明的这种消极的人生态度,但是他恪守本心的人格魅力和他所创造出来的那种天真自然的文学风格都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正所谓人无完人,我们择善而从之就好啦。】

①乐天知命,故不忧!——《周易·系辞上》

昨天莫名其妙被人举报了,我寻思着自己前面的内容罪不至此吧?

然后又看到有人在评论区说,怕自己坚持不下去,就把评论区关了,影响大家阅读体验,抱歉。

感谢大家的支持。

会继续写下去的。

第39章

《桃花源记》

【自从隐居之后,关于陶渊明的记载就不是那么多了,他的生活几乎全部都在他的作品之中,我们就来看一看他的作品吧。】

【陶渊明现存的诗有一百二十五首,文十二篇,咱们就不按时间顺序了解了,随意一些,首先看看著名的《桃花源记》。】

女子说话间,巨幕之上浮现一幅水墨桃林,粉色几乎晕染了大半个巨幕,桃林沿着河流蜿蜒而上,消失在了山间。

原来这就是桃花源吗?

【随着陶渊明火起来的除了菊花还有这桃花,在古代便有许多有关桃花的作品,后来小说兴起,越来越多的小说作者将桃林作为隐逸的象征,比如《射雕英雄传》里面的桃花岛,电视剧《十八罗汉》中的桃花源,还有咱们最近看的十里桃林。】

【无一例外在这桃园里住的不是隐逸的高人,就是得道的仙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神秘,我们来看看这些场景最初的源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世界是怎么样的。】

公元1505年,弘治十八年。

唐寅来这桃花庵不足一年,他已经习惯了这地方瞧着哪哪都好。

没有人能懂自己,或许只有这桃花庵里的桃花能与自己对话了。

仕途不顺、与妻子和离、如今与好友文征明也渐行渐远。

唐寅却不想去想那么多。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①”

【这篇《桃花源记》并不是一篇专门的文章,它是《桃花源诗》的序言,但是这篇序言写得也十分成功。】

【他开篇先交代了时间地点,“晋太元中”是指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大约在陶渊明十一岁到三十二岁之间,按理来说,这篇文章应该不可能写在那个时候,我们一般认为是作于公元420年,元熙二年,刘裕废晋恭帝建立刘宋又杀死晋恭帝后,因为对刘裕政权不满而写的作品。】

东晋。

噗!

颜延之猛地喷出一口酒,随即咳嗽起来。

虽不知这元熙二年是哪一年,但众人也都能琢磨出来,那一天不远了。

他们中甚至隐隐有人期盼着那一天的到来。

如今朝廷不作为,让他们吃了多少的苦。

可是换了刘裕就能更好吗?

没人能够说出肯定的答案。

而正准备起兵反刘裕的谢灵运一行人都被这话唬了一跳。

“她……她说什么?”

抚军将军刘毅震惊地问道。

晋真亡在刘裕手上了?

那他们这些人当何去何从?

【我们从陶渊明的经历就能看得出来,陶渊明信奉儒家,自然也信奉儒家的忠君爱国思想,所以他其实认定了晋才是自己的国家,晋帝才是自己的君主,因此无论是他一开始在桓玄幕中还是跟着刘裕他都是不屑的,在他看来他们都是乱臣贼子。】

【这时候晋朝灭亡,于他而言,那就是国家没了,他没办法解决这个事情,所以只能寄希望于虚妄,把自己对于美好家园的幻想寄托在这桃花源中。】

陶渊明紧握酒杯的手微微松开。

院中的众人都安静了下来,没人去管一旁被呛到的颜延之,都沉浸在了女子所说的话中。

对于陶渊明来说他的国家没了,对于这些百姓来说又何尝不是?

他们一生下来都是大晋的人啊!

【“武陵人捕鱼为业”,我们跟着渔人的脚步往桃花源中走去。】

【从“缘溪行”一直到“落英缤纷”就是描写渔人对于桃花林的初步印象,咱们看一下这幅图就能大概了解他所描绘的场景。】

巨幕中出现一幅画,画面很美,那样艳丽的色彩是他们在如今的画中极少见到的。

戴着斗笠穿着蓑衣的渔人撑着一艘渔船往前行进着,两岸全是桃林,什么也没有,渔人回过头来眼中有些迷茫,像是不知道来时的路。

【渔人迷路了,于是转而 把注意力放到的风景上,觉得此处的风景有些奇异,就继续往前走,“欲穷其林”。】

【然而到了尽头,却发现桃林的尽头便也是水的源头,“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这渔人胆子也很大,荒郊野岭的,看到一个小山洞就敢丢了船往里面钻,进去之后“初极狭,才通人。”这样简单朴素的用语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有些文人就是很神奇,比方李白写神仙,就给人一种他真当过神仙的感觉。】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一顿随即大笑起来。

“吾本仙人耳!”

【再比如 王之涣从来也没去过凉州,却写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样的诗句,所以说学习间接经验还是很重要的。】

高适叹息一声。

季凌的这些想象大抵就是从他们几人口中获得的,写得也不比他们差。

只可惜已经没机会再同他一处饮酒诵诗了。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落入渔人眼中的是什么?宽阔平坦的土地、整齐的房屋、吠叫的鸡犬、劳作的男女,一片祥和的乡村耕作之景。】

【这些都是作者所想象出来的,他很清楚在他那个年代,不管是在统治者荒淫好色的晋武帝时期,还是晋宋交替的战乱时期,这样的场景都不可能出现,所以纸上的场景才会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东晋。

众人都被女子说得脸红了,幸亏是喝了酒才不至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