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4
落了,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
他坐在桌前沉默许久,研磨的手停了又继续,继续后又停了下来。
重复几次之后,他提笔开始书写,“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写着写着他才终于慢慢冷静下来。
而另一边的赵匡义也同他一般坐立难安。
本来留着李煜是彰显他大宋仁义。
可是如今李煜在大宋的处境已经人尽皆知,该怎么处理,反倒变得棘手了。
反正杀是肯定不能杀了。
“他在做什么?”赵匡义问。
“回官家的话,陇西公在抄佛经。”
“佛经?”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辛弃疾猜到官家会用自己,但没想到消息来得这般快。
他想,或许不止他一个人能猜到,许多人应该都猜到了。
到时候,若他不能成事,估计会成为天下笑柄。
可是即便成为天下笑柄,他也不想碌碌无为,只想浴血奋战。
所以接到召令,他一刻也不敢怠慢,收了东西,告别家人便立马启程前往临安接受调遣。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赵佶依旧被政事搅得一团乱麻。
他开始怀疑自己似乎真如李煜一般并无此才能,可若要退位,那如何说得出口?
百般纠结之下,他只得日日召集大臣商议国事,竟是将自己平日里那些小玩意儿都抛到了一旁。
其中最重要的自然还是应对金贼之事,这事情迫在眉睫,就连以往主张求和的朝中文臣也都义愤填膺,觉得当伐金以示国威。
另一件自然就是李家与赵家之事。
赵佶根本没有其他的选择,如今李格非与赵挺之皆已去世,他只能安抚李清照二人。
而金银赏赐定然不妥,最好得安抚得体面。
于是李格非先时所做政绩不知为何传了出去,赵佶为避免良臣寒心,对其追封官职,封李清照为诰命夫人,又召赵明诚进京,这才了解了一桩事。
然而远在青州的李清照还沉浸在自己的事情之中。
如今她和赵明诚相敬如宾,比之从前更加客气,虽说都没再提幕中女子所说的话,却心里有了疙瘩。
毕竟是有感情的,两人都不想闹得太僵,故而这一日,有人邀着城外庄子上赏花,两人便一起出门应约去了。
谁知刚出城门就遇见两个恶霸欺负一个女子。
“停车!”李清照大声喝道。
“夫人当心,让他们去。”赵明诚自然不可能让李清照去接触那群无赖,便令几个护卫道,“去,将人拿下。”
他们二人在这青州城从来不惹事,但是却也从来不怕事。
碰到这样的事情,不管是他们谁遇到了都不会不管。
然而,那两个地痞看着壮实,实则是纸老虎做的,见几个护卫冲上来,麻溜地就跑了。
那女子显然是被吓到了,缩在路旁不敢动作。
但瞧其妆容打扮,也该是还没受什么欺负。
“去将人请到车里来。”
“是。”侍女应后,赵明诚也跟着下车骑马去了。
待侍女把人带回马车,李清照才看清楚那小姑娘不过十来岁的模样,皮肤黝黑,瘦得可怜。
“你叫什么名字?”李清照问她。
那小姑娘看她一眼,开口却不算怯懦,“多谢夫人相救,小的叫扶月。”
第143章
白居易
现在的自媒体越来越难做了,不仅要有真正的技术,还得要有创新。
所以何三月变着法的让自己的视频变得有趣一点,不仅是内容还有形式。
可是这一次她是真的没底。
预告灵感来自于她和伍年的真实谈话。
然而令她没想到的是,预告发出去后,催更的人还挺多。
“你的方法真不错。”她由衷地夸赞。
“是吗?”伍年笑说,“其实就算不是这样,还是会有人催更的,他们是对内容感兴趣。”
何三月觉得他就是谦虚,“老夫老妻”了倒也不必说这么多。
“行吧,你说什么就说什么,我先把新一期的视频发了,择日不如撞日,下午就出去考察吧。”
虽说,伍年一再地鼓励她,但她觉得既是创作那就是得创新。
即便她打算直播一期也算不得什么创新,可至少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
唐,元和年间。
白居易不日将抵达京城。
知道巨幕要解说自己,他特地放慢了行程,想等幕中女子说完,再回京便知道如何与京中那些人相处了。
他写信与元稹说了自己的计划,两人约好半路相见,同行而归。
“乐天,吾二人如此耽搁,若叫圣人得知,定会不悦了。”两人上次在一处喝酒,已经是许久之前的事情。
白居易笑道:“何须担心,左右误不了事。”
若不是幕中女子提及他们,他们还不知要在地方上待多少时日呢。
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
李煜被赵匡义召见,这几日已经是第三回 了。
每次都是极随意的,只与他喝喝茶,却并不谈什么要紧事,李煜知道他一定有话要说,却猜不出他要说什么,只能尽力应付着。
“听闻陇西公近日在礼佛。”
赵匡义这话让李煜有些不舒服,他当然知道赵匡义一直找人盯着他,赵匡义当也知道他知晓此事,可是说出来那又是另一种感受了。
“回官家的话,不过是天气闷热,抄几卷佛经静心罢了。”
“哦?竟是那些不长眼的怠慢了陇西公?天气闷热却不知送些冰块?”
一连三个疑问,问得李煜一顿,仍不知对方何意。
然而未等他反应,赵匡义又道:“日后有何事,陇西公尽管说,那些没规矩的东西处置了便是。”
“官家……”
李煜话未说完就被对方提高音量给堵了回来。
“近来国子监广文馆博士人手不足,不知陇西公可愿去教导那些孩子们?”
“什么?”
李煜自然是听清楚了的,但宋以文治国,如何会少了这些人手,这赵匡义是在给他机会。
不管真心还是做给他人看的,也不管真去了那广文馆会受如何排挤或是会受到如何的监视,他都不在乎,他可以光明正大地离开那小楼,自由地行走了。
虽说只是教导学生,但能与人论诗书,那不是件天大的喜事吗?
事已至此,亡国之痛他自不会忘,但也当深埋心中。
他还不想死,还想多看看巨幕带来的那些人的人生。
【hello,大家好,这里是热爱古代文化的三月,一如既往地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们又见面啦。】
【话不多说,让我们来了解今天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