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0
这王安石,当真是个会赚钱的,只是赚的都是他们的钱。
【但是王安石一行人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节省财政开支,增加财政收入,他这措施里有许多的规定还是很不错的,比如说江苏歉收,百姓上缴的税就按照歉收时的价格收,什么意思呢,比如说茶叶丰收,供大于求一百块一斤,但是歉收,供不应求可能得一千块一斤,假如丰收情况下,一家人一年的税是一千块加一斤茶叶,那歉收的话交一百块还不用交茶叶。】
这下百姓们听明白了,丰收时正常交税,歉收时少交税,若真是这样就好了。
经过前面的讲解,其实许多人都没有办法把王安石想成一个多么坏的人。
在百姓的心里很难接受他会压榨百姓,如今出了这种好法子,大家纷纷松了一口气。
然而很快幕中女子的话又给他们泼了一盆凉水。
【然而,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道高一尺那是魔高一丈,且不说这措施被强烈反对,就是实施过程也并不顺利,可能这办法在开始实施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就出问题了。】
【还是刚才的例子,丰收歉收标准是什么呢,还不是发运司的人说了算,他们在歉收的江苏按照丰收时的标准收税,然而又到浙江丰收的地方去买便宜的商品,既便宜地获得了物资,手里又拿了不少的银两,这怎么可能不从中捞好处,而到了浙江他们在哪儿买也不一定,还要看谁家给的贿赂多,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
“简直岂有此理!”赵祯勃然大怒,他实在是无法忍受了,这些人如此徇私枉法,到底将朝廷置于何处?
好好的法子,竟是变成了如此模样。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难道就当真没法救了吗?
赵祯看到了王安石的才能,可事实证明,王安石的才能或许也不足以改变这令人哀叹的朝廷。
也难怪北宋会走向灭亡了。
许多其他朝代的君臣们也是触目惊心。
其实各朝各代多多少少都有此类问题,只要不太过分,他们也都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如今,幕中女子将真相就血淋淋地摆在他们面前,委实可怕得紧。
这就是让一国亡故之所在啊!
许多人心中有了计较,如何身居高位而免受蒙蔽,是门学问。
【王安石颁布的许多法令都是生不逢时,它需要的是一个政治清明的环境或者是有强有效的监督,但是咱们仔细一看,便能看到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在于经济,政治体制改革那是基本是没碰,他可能也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却忽视了政治的反作用。】
不只是王安石明白了。
就连晏殊、范仲淹、欧阳修众人都懂了。
他们一味地想要改善大宋的经济那是不行的。
朝堂上贪官污吏不除,大宋永远救不回来了。
【国家为什么会变成如今这副样子呢?难不成是上天而为吗?当然不是,如果没有人,一切都不会发生,王安石变法的中心抓错了,其他的办法再好那也只能是难以为继。】
【那些贪污腐败的人没有处理,但是再一看王安石颁布的条例,大多数都是让朝廷去抢那些富商巨贾的生意,比如青苗法,再比如均输法,一方面抢了商人的生意引起不满,另一方面抢来以后却又无法管束办事的人,致使怨声载道。】
赵祯意识到自己不能再懦弱下去了。
他终于肯承认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懦弱,若不是他放任不管,那些人也不敢如此嚣张。
见他软弱,而那些人又自恃对朝廷有点贡献便为所欲为。
可是他不知道,大宋竟会成这副模样啊!
说到底,这些贪官污吏,不还是他们的人吗?
那些人或许不是所有人都贪得无厌,但是为了维护他们各自的地位,他们只能选择给手下的人这些好处。
全当他是傻的吗?
【虽然我们说王安石变法,牵头的是王安石,但是真正做主的是宋神宗,任何一项法令没有宋神宗的点头那都是不可能实施的,而宋神宗的地位决定了他没办法实施彻底的改革,他们只能想办法赚钱,充盈国库,然而在充盈国库的过程中还要看旧贵族的脸色,其实最终侵犯的除了旧贵族还有百姓的利益,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间接侵犯了百姓的利益,最后百姓被旧贵族当了反对借口,这也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苏轼很早以前就对王安石的措施提出过反对。
那些监察史每次下到地方都是风风火火地去,随即在地方捞足油水而后回来,能带回真情形的十不足一。
如此,他的那些法子如何能成呢?
苏轼叹息一声,可他也很清楚王安石所提的措施也并非全然不好。
失败委实可惜,明明可以更好的。
【像均输法,最早是出现在汉武帝时期,然而汉武帝实施这个法律是在后期,我们都知道汉武帝连年征战,后期国家财政面临极大的危机,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所以实施的平准均输的措施,但是为什么汉武帝成功了,宋神宗却没有成功呢?】
【这就跟政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了,其实当时面对这样的政策,汉武帝时期的矛盾并不比宋神宗时少,然而,有汉武帝在,反对派能蹦跶吗?相反,你看看宋神宗,太后、太皇太后一个比一个尊贵,惹不起。】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关于这点赵祯无法反驳,他们都比不上汉武帝。
太后、太皇太后,巧的是武帝登基时不也有王太后和太皇太后在身边吗?那窦太后难道会比曹氏差了?
说到底还是他们赵家人弱了。
【其上都是在经济方面的措施,能看得出来,王安石一行人其实是想了很多的,而且他们的这些方法围绕的是一个中心,那就是经济,所针对的就是宋代弊病三冗危机中的冗费,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为百姓谋福利,但是实施过程中也有很多问题,在当时争议最大的也是经济方面,而出现争议的原因通俗来说就是朝廷跟贵族抢钱。】
王安石还没缓过来。
他知道自己会失败,却没想到失败得毫无悬念。
这么简单,甚至感觉让他挣扎一下的可能性都没有。
当真是悲哀啊,王安石想。
他的脑中突然想起幕中女子提到过的一句话,大概他们这些人都是要依附着帝王的,如果没有帝王,他们将寸步难行。
现在,他才终于体会到了其真正含义。
虽然感觉失去了希望,但是王安石并不想就此放弃。
哪怕得知了他们的计划,哪怕旧贵族们会对他虎视眈眈,但他相信还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