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96


,只有手指与木头敲击出现的轻微响声。

但是那乐声仿佛从千里之外传到了他的耳中,然后告诉他,如今的他的人生已经是他最好的人生。

不必强求,也不要放弃。

坚持做自己就可以了。

那个声音缓缓远去,像是过了许久,等王维抬头,幕中女子却才一句方了。

【所以说痛苦是创作的土壤,正是诚不欺人。】

【好了,今天我们的视频就到这儿了,咱们下期见。】

第186章

王维(捉虫)

【下期视频咱们继续聊一个住别墅的大文人吧。杜牧,字牧之,因为晚年一直住在自家的樊川别墅里,所以被称之为杜樊川。他是杜预之孙,和杜甫同宗,其古体诗也受到杜甫的影响。】

众人记得这个杜牧,他不是唐朝的吗?

还有没有完了,为什么不是唐朝就是宋朝,难道其他时候的文化就真那么不堪?

明明他们这时也有许多著名的大文人啊。

许多朝代的人都开始不满了,尤其是那些统治者们。甚至有些人已经把发展文化当成了接下来的第一要务。

【杜牧受到杜甫影响的恐怕不止诗歌,他还与杜甫一样不屑逢迎。】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听到这样的话,杜甫皱了皱眉,跟他一样,跟他一样能有什么好下场?

但是杜甫心中却又有些自豪,他认为他们杜家的人就该是如此有骨气的。

所以说幕中女子似乎不喜欢文人自命清高,可他依旧坚持自己是对的。

有些事情可以轻易改变,但有些坚守却必须坚持。

【他精通兵法,诗负盛名,却也生性风流,放纵不羁。】

唐,元和年间。

说起风流,白居易和元稹二人不由地挑了挑眉。

这样一来又要被女子批判了吧。

【早在很年轻的时候杜牧就曾经熟读兵书,还写了十三篇《孙子》注解,在唐宪宗时还曾献计平虏,被李德裕采纳,但是这样一位少年却并没有走武将之路,或许是他觉得学武救不了唐朝人?】

幕中女子似乎是在开玩笑,但是却让许多的人都大吃一惊。

什么叫学武救不了唐朝人?

不学武他们能学什么呢?能靠着文人就阻止藩镇割据?

若是没有他们那些武将们,安史之乱能够平息吗?

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呢?

有时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许多人都将她这话放在了心里,打算回去好好琢磨琢磨。

【他在二十三岁便写出著名的《阿房宫赋》,留下“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这样的话,借古讽今,直指当朝统治者。】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半眯着眼思考她的这句话。

这话他可不太认同。

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他这个位置。

统一天下谁都想做,可为什么是他呢?这些后人未曾想过吗?

嬴政统一天下,那确实是天时地利人和,至少很多后世帝王都是这样认为的。

不只是秦朝如此,其他朝代亦是如此。

内里出了问题,灭亡只是迟早的事。

【他二十六岁进士及第便被授予任职要求极高的弘文馆校书郎职位,后又被牛僧儒看中,居住在扬州,负责淮南节度使府中的一些工作。】

许多没有反应过来的人感觉这杜牧还是可以。

年纪轻轻中了进士,又得了个不错的官职想来,只要不出什么岔子,未来定是有大的作为。

但是今日既然说到他了,那极有可能就是出岔子了。

果不其然,接下来幕中女子立马转了话锋。

【这儿问题就来了,我们之前说李德裕采用了杜牧的平虏之策,李杜两家还是世交,李德裕谁呢?牛李党争李党领袖,而牛僧儒这个人正是牛党领袖,杜牧和李商隐一样,同样都被困于牛李党争难以出头,这或许也是他们被并称为小李杜的一个原因吧,苦笑。】

幕中女子说着脸上真就露出笑容来。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李商隐也跟着无奈一笑。

这算好还是不好呢?

至少他还有一个同行之人?

其实同行的又何止他二人。

【党争一直是封建王朝内部统治中出现的一个很大的问题,许多王朝在党争中消耗元气甚至导致灭亡,像东汉时期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唐朝的牛李党争,紧接着北宋的元佑党争,后来明代文官与宦官之间的党争,带给王朝的几乎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公元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武则天真的是越来越看不上这些李家的后辈了。

不是这问题就是那问题,问题就没有断过。

可是她嫌弃归嫌弃,却也不打算真的就这么放弃。

安史之乱的事情还算好办,难的是藩镇割据。

而这党派之争自是不必说,她也是要管的。

【党派之争出现的最根本原因其实还是利益之争,其实解决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加强皇权,大家都想争是吧,那就谁也别想要。但是呢,这时候皇权高度集中的弊端就出现了,办事效率低下,皇帝专权独断,不听谏言那错误决定肯定是会更多的,而且通常皇权集中和党派之争还不是非此即彼,还有可能同时存在。】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利益之争,这也算是千古难题了。

不能皇权高度集中,那要怎么办呢?难道要让皇权旁落吗?

李世民的神色凝重起来。

要知道现在不只是他,他要求了所有大臣在看巨幕时要抱着学习的态度去看,最后还要提出自己的想法。

可是幕中女子很多时候所想的与他们的想法有很大差异,所以李世民下这样的令其实是冒了很大风险的。

这就逼得他不得不再多想一些了。

【明朝的党派之争特别严重,它本质上就是皇权集中导致的,朱元璋废丞相设内阁,导致内阁大臣之争。后来朱棣清君侧夺皇位后,他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设立东厂,重用宦官,又扶持了一大势力。嘉靖皇帝朱厚熜利用张居正等人制衡严嵩等人,又利用内阁大臣互相制衡,也是党争的重要推手。】

朱元璋的眉头越皱越紧,越皱越紧。

他们大明的文人是一个不提,但说到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倒是少不了他们。

还有就是朱棣之事,他不知该如何处理。

每次幕中女子提到他,似乎都是在夸赞他。但是,他那可算是谋反。

更为重要的是朱元璋想知道,他想知道朱棣那样做的原因。

【这三个皇帝已经算是明朝很不错的皇帝了,而他们实施这些政策的时候确实也是取得了很明显的成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