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86
奴隶,现在这样的生活是可以维系的。想要更好一些,不提什么‘教化’‘参与朝政’,哪怕只是为了将家族管得好一些,识字、记账、下令、安排各人做各人的事,都是应该学的。只要想让寨子更壮大,就得比先人做得更好,它就会越像一个官府。寨子里哪怕是懂得最多的巫师,也没有山下一个傻博士能教给人的多!小妹她得认字、学算数、会写文章,会管事!”
“离开故土太久,就会不谙当地情况,血脉上,她是族人,心里,恐怕不容易被接受。”
苏鸣鸾坚定地道:“总要有所取舍的!做人的道理学好了,回来以后纵使艰难些,也能站住脚。再说了,还有我呢!义父也不是福禄县的人,这里的人多么的爱戴您!您也不是生在寨子里,阿爸阿妈和我,都愿意相信你,我愿意把孩子交给你。事情做得怎么样还要看人。”
祝缨道:“夸得我太厉害啦。”
“都是实话。”苏鸣鸾说。
祝缨道:“这么小离开家,生病、想家乃至于发生危险,你都不在她身边。”
“那都是小事,我要给她最好的,她就得自己也吃苦头。”
祝缨看着这个小孩子,这孩子长得很漂亮,一双眼睛里透着丝野性。祝缨问道:“你阿妈就要让你随我走啦,你怕不怕?”
“不怕!”小妹响亮地回答。
“嗯?”
小姑娘笑的时候小鼻子先往上一皱,然后整张脸都烂灿了起来:“我不怕。”
苏鸣鸾道:“我给她准备了几个人,还请义父收留。”她给女儿配了四个仆人,一男一女两个成年的,再有两个女孩子与小妹的年纪相仿。无论男仆还是女仆,面目都比较端正。他们能够说比较简单的方言。小妹也能说一点简单的方言,苏鸣鸾道:“教了她一点儿,我总是忙,无法教太多。不能耽误下去了,到了我这个年纪再开始学就晚了。”
祝缨道:“不能小妹小妹地叫吧?她总得有个名字。”
苏鸣鸾道:“我给她起了个名字,叫苏喆,也不知道合不合适?”
“只要不是什么恶名,有什么不合适的?哪个哲?”
苏鸣鸾道:“双吉。”
“那倒不错。意思也很好。”
“义父答应我了?”
祝缨点点头:“答应了。”这孩子到她这里,甚至有点“质子”的味道。“质子”的生活是很难的,一个弄不好就两头不是人。
苏鸣鸾又让女儿拜见祝缨,小姑娘之前显然是演练过的,也作揖,动作似模似样。张口便是:“拜见阿翁!”
祝缨噎了一下,道:“好。来!”
她解下了身上的玉佩给了苏喆:“这个当见面礼啦。”
苏喆道:“咱们见过的,阿翁给过见面礼了。”
“那就再给一次。”
小姑娘接了玉佩,往自己的小腰带上系,她的手指很灵活,三两下就给玉佩系腰上了。
苏鸣鸾道:“她也会写几个字了,识字歌已背全了,上面的字还没认全。”
祝缨道:“是个聪明孩子。”
苏鸣鸾道:“真是个傻子我就不费这么大的力气了。”如果女儿傻,她顶多给她个安逸富足的生活,然后自己赶紧生下一个。自家寨子,还是传给自己的骨血更好。女儿只要可堪造就,她就不想再费力气生孩子了。
祝缨道:“寨子里还好吗?”
“还好,他们也能够接管一些事务了。哼!不让他们接管也不行!能写会算,确实方便。”
两人又聊了一些治理上的问题,苏鸣鸾既有问题请教,也有要求想提。她的想法,既然她已经是朝廷命官了,贸易的事情就不用太多限制了吧?至少不仅是一个福禄县,她的族人应该可以再往更内地的地方行走。
祝缨道:“这是自然。”
苏鸣鸾笑道:“那是极好的了!只要义父点头了,我就先派人试试。”
“收成怎么样?”
“还得再过几天才能开镰,我正好下山办完事回去。义父先前提的请朝廷设官署的事儿……现在是时候了吗?”
祝缨一挑眉:“话里有话。”
苏鸣鸾笑道:“是。”
起先,她不想做这件事是怕朝廷太多插手她的领地,更是因为朝廷之前的信誉很不好,挑拨离间的。这大半年来她就忙一件事——将整个阿苏家握在手中。现在敢跟她叫板的人都收拾得差不多了,是时候向朝廷再要几个县里的官职,以奖励一直以来为她效力的人了。
祝缨道:“还是想你定人,朝廷批?”
苏鸣鸾大大方方地说:“是。”现在她离入朝议政还差老远了,也不能就这么将祖传的地盘拱手交给朝廷指派的人来掌管不是?
祝缨叹息道:“又要写奏本啦!”
苏鸣鸾道:“这肯定难不倒义父的。”
祝缨道:“好吧。就这么定了。”她也得写奏本,将事由代苏鸣鸾再做解释。
苏鸣鸾熟悉地从袖中拿出一个奏本来:“请义父过目。义父看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我再改,改好了我再回去。”
正好,她也可以陪女儿在山下多住几天,让女儿适应适应。苏喆表现不错,没有哭闹就与母亲住在了一起。
祝缨比她想象中的还要善解人意:“县里到府城也就几天的路,你与她同去吧。自我到府城,你还没到我的地方看过呢。”
苏鸣鸾笑道:“求之不得。”
祝缨与她先在县城住了一天,这一天将奏本改好、自己的奏本也写好,当时由福禄县发往京城。然后再带着她们母女启程回府城。
…………
苏鸣鸾下山是有备而来,不但奏本写好了、女儿连同行李都带下来了,她又将自己的一个心腹也捎带下山了。
此人祝缨也认得,是苏鸣鸾的伴读之一,是个叫苏晴天的年轻女子。苏晴天跟苏鸣鸾是本家,因为出生的时候连日阴雨放了晴,本名就叫“晴天”,她觉得这个名字挺好,下山取名也不用另想了。
见了祝缨也叫:“老师!”
祝缨笑道:“很好。交易的事交给你了?”
苏晴天道:“寨子里的产出就这么点儿,想要过得好,少不得多下山倒腾些东西。”也不止是商品贸易,就像祝缨对他们说的,如果只是凭贸易,祝缨能把他们家底给掏空了。她也有个“学习”的使命与之配命。能顺手做点生意补贴家用就更好了。
她不陪着苏喆住在府衙里,打算在外面赁个房子住,自己也带点帮手之类。她随身的行李里已带了一些山货。
一行人走了三天,便到了南平县界。
苏鸣鸾骑在马上,马鞍前放着女儿,一声叹息:“真大啊!!!”
“山里地界又小了吗?”祝缨问。
“不一样的大。”苏鸣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