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05


狱、转运都压在了祝缨的身上。

不带这么欺负人的!

苏喆怒道:“怎么管自家的补给就算了,冷侯的补给也要您给酌情呢?阿翁,您怎么这么老实啊?!!!酌什么情?先管您自己!怎么户部的人都死绝了吗?又要连累您!”

祝缨倒不意外,朝廷么,就是不愿意让京城以外的人有太大的势力。朝廷下这个旨她也是理解的,她没有领过兵,冷侯是老将,很好理解。分兵,大约是为了“制衡”。

理由都是现成的:郑侯的规划也是分兵,连同大营,一共分了三路呢。如今只是分做两部,也不算毫无根据的胡闹。

“怪没意思的。”祝缨嘀咕了一声。

一旁的胡师姐问了一句:“大人,怎么了?”

祝缨道:“没事,明天早些起,要为郑侯送行。”

才大捷,郑侯又病重,京城来了旨意,接郑侯回京,祝缨得送郑侯。再不舍,再觉得前线有一个统一的指挥会更好,郑侯还是得回去。

次日,祝缨早早起来,送郑侯回京,一气送出二十里,郑侯道:“回去吧,到了如今的地步,还是泯然众人更好。不要太惹眼。”

祝缨目送他的车队渐行渐远,终于消失在了官道的尽头。

朝廷是有些愚蠢的,如果新将领没有一种“天授”,无论是临阵换将还是改变布署都是不如不变的。现在,皇帝把郑侯给召回京了。谕书上写着是体恤郑侯,皇帝心里怎么想的已经不重要了。

冷侯便是在这种气氛中到的大营。

他与郑侯在途中相遇,彼此交换了一些讯息,然后郑侯回京,冷侯北上。冷侯此行又带着一个拖油瓶——骆晟。

冷侯心里觉得带上骆晟就是拖后腿,但是皇帝觉得应该派骆晟北上。前鸿胪寺卿,了解胡人,可以分担一些与胡人打交道的事物。

没有办法,冷侯只得带上了骆晟。

骆晟以前是个老实人,冷侯决定把他留给祝缨——反正,之前他们在鸿胪寺里相处愉快。

骆晟也是将要出孝的时候,丁忧名义上是要所有人都执行的,实际生活中却许多变通之法。譬如皇帝的“以日易月”,譬如有些官员的“夺情”。

冷侯决定以此为理由,将骆晟丢给祝缨去应付。

在此之前,冷侯得先去北地与祝缨见上一面。

骆晟也身负了一项责任——宣旨。

因祝缨身上兼着使职,又多又麻烦,朝廷便给她了一个统一的称号:节度使。

许其临时设立幕府。

即有了短暂的开府之权,召集一定的人手,战争结束后幕府解散。

权利太大,又远离京城,这个旨意的传达就不能随便派个人就算完了。皇帝左看右看,点了个骆晟。

又因冷侯以为,北地用兵,他须与“友军”协调,这样彼此之间才好有个照应。更因“分兵”是要从大营里分出一部分出去,冷侯是必得去见祝缨,从她手里分出一部分的兵马。

冷侯挟着骆晟到了大营。

……——

祝缨先送了郑侯回京,郑侯千叮万嘱,将手上一些将校移给祝缨,才说:“老了,不得不回。然不能尽歼胡骑,是我心中一大憾事。”

祝缨没有一口答应,只说:“以君侯的谋略涤荡宇内,也是好的。”

唐善跟着郑侯走了,只余金良担心地与祝缨一同留在北地。

接到冷侯与骆晟一同到来。

冷侯领兵自不必说,骆晟的到来就有些让人不解了。

如果派使者监督边将,不必非得用骆晟,如果不在意边患,就更不用骆晟了。可是骆晟偏偏被派了来。

骆晟有些无措。

北上之前,皇帝告诉他,是因为信任他才派他领了这个差使。因为骆晟做过鸿胪,设若与胡人有交涉,前鸿胪寺卿是非常合适的。

骆晟只得硬着头皮,与冷侯到了祝缨的军中。

他们二人于途中遇到了郑侯,两个交谈,勉强算是知道了前线的战况——郑侯给胡人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是胡人也没有示弱,还得接着磨。

骆晟看着郑侯说两句就一翻白眼累倒的样子,也没办法继续追问,只得带着一肚皮的奇怪讯息赶到了大营。

看到祝缨亲自到大营外面迎接,并不因增加了权柄骄人,骆晟放下心来。

他不大会应付这样的场景,北地的骄兵悍将与京师的风雅勋贵是完全不同的。他还是祭出了自己的绝招——沉默,努力记下双方的言论。

冷侯说:“分兵本非明智之举,好在郑侯在时已然定这下了分兵的策略。”

祝缨道:“既然朝廷有令,我自当遵循。君侯的粮草,一粒也不会少的。”

冷侯看着苏喆等人不太高兴的样子,又看骆晟一副不很担心的样子,心中一叹,这位驸马,还不如冷云呢!

冷侯满口答应:“那便好,那便好,补给由你来管,我是放心的。”

祝缨询问冷侯粮草要与谁对接,冷侯笑道:“我那里,还是你安排。我带多少兵走,咱们商量着办。”

祝缨道:“我不大懂这些,还是您看着安排吧。”

两人一番谦让,冷侯拿出一张单子。从单子上看,冷侯只从军中分兵,不领民政,看起来竟比祝缨手中权柄要小一点。

这安排有些尴尬。其实,让冷侯代替郑侯,祝缨还领旧职不管军务是最好的。

骆晟只说二位辛苦。

祝缨与冷侯对望一眼,都知道这位驸马是指望不上的。祝缨回味了一下旨意,并没有给骆晟安排一个“监军”“统帅”的职务,只是让骆晟暂留军前。

这位驸马却是个对军事一窍不通的人!

祝缨与冷侯很快商量出了结果。

祝缨抢先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我不能为自己威风强出头以致坏事,还是要看君侯的。君侯的粮草补给由户部拨给,我会如数转运过去。

若有额外耗费,只管来公文,我尽力为君侯腾挪。”

冷侯也知道祝缨是没有军事经验的,但是祝缨一直以来都挺能干,少年得志还能克制住对兵权的渴望,冷侯对祝缨的态度更认真了。

冷侯道:“无论内外,皆是为国!我冲锋,你守家,一旦得胜,是你我二人之力!”

祝缨道:“如此,全赖君侯了。”

骆晟道:“那就这么分了?”

冷侯道:“郑侯在时,不是也分两路出击的么?依样画葫芦而已。”

郑侯在时分做三份,左右两路、中军大帐。正好,冷侯一来就接过了小冷将军手中的兵马,再从中军分走一部分将士。

祝缨也大方,凡是官军,冷侯要谁给谁、要多少给多少。

冷侯与祝缨交割之后,往外小冷将军处而去。

骆晟见状,不得不询问祝缨:“这……接下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