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95
乐才重新露出了笑容,强烈要求祝缨住到旧城里去,认为大营还是不如有城墙的地方安全。
祝缨摇头道:“你不懂,那座旧城,将来是要拆的。”
“啊?”
“现在预留着,是因为新城的城垣没有造好。一待新城的城墙垒好,就拆了旧城的物料挪到新城去建屋子。”这样一来,普生头人在此地便再无存在过的痕迹了。
祝新乐道:“那也是新城好了之后的事了,现在还是旧城里安全些。”
祝缨摇头道:“不好,这个大营,我不能离开,这些人只有看到我,才能安静。接下来在此地立足,需要他们的信任。我不能搬,你守好旧城就是。”
祝新乐无奈,道:“那我也搬回来,那儿,让路校尉又或者那三位小娘子过去吧,我皮糙肉厚,她们小姑娘家,住城里好。”
“你吃得的苦,她们也吃得。旧城修完了,赶紧回来带人打地基去。”
“是。”
祝新乐这里,将人分作两班,轮流不停地干,与此同时,祝青君、苏喆二人的捷报也传了来,又索要书吏等前去接收新寨。
动作更快的是祝炼和赵苏,两人与林风碰了面,一见信上所写,都顾不得其他,拼了命地往西赶——仗打完了,人不回来,还决定留着建城?
两人冲到大营,身后是被拖着累得半死的巫仁,以及一颗心七上八下的项乐。祝缨不在营里,她出去看工地进度了,接到通报之后赶回去,在半路上遇到了他们。
几人行了礼,祝炼道:“我把巫仁也带了来,她在大营,与巫双见上面了。蒋婉生了个儿子,跟了她的姓,她原说跟她男人的姓,男人不答应。”将完全不沾边儿的事儿凑到了一起来讲。
“哦?为什么?”
“俩人逃过来,就是因为她男人出身不好,是外室子。看着白净斯文、识文解字的,蒋婉父母轻易也不至于棒打鸳鸯。家里大娘子不让他认祖归宗,蒋家爹娘就不愿意把女儿给他。两人就逃了嘛。家里不认他,他也怄着气呢。”
家长里短说了一堆。
赵苏也是如此,从张仙姑的老寒腿说到了肥猫的二十斤肉。
直到进了大帐,两人脸色都变了,祝炼先说:“战局已定,您不该仍然身在险境的!”
赵苏又补了一句:“您让太夫人担心了!”
祝炼又说:“余下的战事交给青君,您该回去主持大局。”
赵苏道:“先前的规划,也该落实了!不给朝廷缴粮,我已知会了江刺史,今年不跟他位走了。可是咱们派谁去?奏表怎么写?大家都盼着您回去给个定论,您怎么能还在这里?哪怕这里会是新城,也要等建好之后再搬迁!”
道理说了一堆,总之,一、仗几乎算是打完了,已经轮休回去的人,赏格得定一下,陆续发布。二、“文官”,如今这一片地方约有五、六个州,怎么任命?多少人都在看着、等着呢!三、朝廷,怎么应付?
你的“中枢”之前在东边山城,现在你人跑西边来了,是让大家过来见你,还是你回去,你都得把大家召集全乎了,给个结论!
当然,他们俩是建议——回去,至少要回去过个年。
祝缨道:“都准备好啦,你们先回去通知大家,我半个月后动身回去。阿炼,你与丹青做正副使者,入京献图、请敕封。”让他们顺便再带一部分兵马走,遣散。
请敕封,就意味着在梧州的范围内,要先一步定功赏罪罚,安排下各人的职位。
祝缨这些时日也草拟好了一个安排:“正好,咱们来商议一下。”
军中的,祝炼与赵苏不太清楚,祝缨不让他们插手,他们主要参谋各州、县地方官员的任命。
祝缨自领三州刺史,梧州由赵苏任刺史,祝炼也得到了一个刺史的职位。祝青君等人现都是武职。此外又有项渔等人的县令职位。祝缨一口气列了一个将军、二十个校尉,三个刺史、三十个县令的名单,其余相应的职位亦如是。
重头戏是“幕府”,亦即节度使的配置,祝缨将苏喆、祝青君、巫仁、苏晟、林风等都纳入幕府。
祝、赵二人在大营熬了七天,将祝缨的名单稍作了些调整,二人不便久留,定下名单,祝缨写奏本,他们回去准备。
祝青君、苏喆又凯旋而归,祝缨又与她二人再议及军功等。
半月后,苏晟、林风归来,祝缨命林风留守新、旧两城,苏晟西进看守关隘,自己率队回归!
虽然仗打得并没有完全按照自己的计划走,中间也有惊险,但终于是打完了!
如无意外,至明年春,她的所有计划都能落实,节度使的头衔也能入袋。接下来只要休养生息就行了。
回程的时候,祝缨的心情还是比较轻松的。
第494章 心机
虽然准备迁居,祝缨的大本营还是在祝县山城,这是里也是整个梧州最繁华的地方,其奢侈享乐不及山外大城,但百姓安乐却不逊于他处。
这三年,祝县的日子过得比以前苦多了,壮丁不停地被征发,不断地有人死去,连征收的赋税都增加了。现在一切都好了,战征停止了,她还打赢了!即使还戴着孝,人们的脸上也露出了欣喜的表情——总算不会再苦下去了。
之前陆续有人家收到了抚恤、得到了奖赏,大家都相信,接下来是兑奖的时候了。赵苏再抽人准备典礼的时候,也没有听到什么怨言。
以赵苏的想法,这典礼得办得盛大,一是战事拖了这么久,大家都过得苦兮兮的,需要热闹热闹,二是这场战争它意义重大,直到此时,才算是奠定了祝缨、包括赵苏等在在西南立足的根基,值得一场庆祝。
只可惜祝炼、路丹青需要及早赴京,为祝缨将此事敲定,时间上不允许,赵苏只得遗憾地将许多事项给削减了。好在秋收已毕,从上到下都闲着,赵苏能够调动的人颇多,祝缨还未进城,就看到道路已经打扫得干干净净了,从山城出来的路也拓宽了一些。
离城二十里,有项渔出来迎候,离城十里,刺史府如项乐等又等候在路边,到了城门前,赵苏与苏鸣鸾、郎锟铻等人又恭候。进城之后,山城百姓也是夹道相迎,沿路的人们都穿上了最好的衣服,戴了自己最好的首饰,大人孩子都挥手欢笑,祝缨等人也不断向两旁的人群挥手致意。
府门前,张仙姑正在门前等候,左边一个花姐、右边一个赵苏的妻子祁娘子,一同搀着她,府里的其他人都围拥在张仙姑的周围。
张仙姑看到女儿骑着高头大马,眼眶忍不住湿了,心里念叨着:可算回来了!
花姐看完祝缨看青君,又看到青叶、青雪等人,见她们都好好地回来了,脸上的笑容变得真实了。小江也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