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78
了。王叔亮有公心,施季行、姚辰英也都有些本领,冼敬更是个方脑袋,这回倒是君臣一心了呢。这是要把‘士绅自保’的话给吃回去了。”
刘遨忙请教。
祝缨道:“你,道理是很懂的,只是心地不够阴险。
朝廷里的坏人呀,是这样干的——你不是有功么?把你招进来,把你的部众也纳进来,说白了,招安。
别看是士绅自保,朝廷之前许的,一旦‘拥兵自重’与土匪也没太大差别了,都是朝廷看不下眼的。给你官做,你的兵也是有功的,都编作官军,不归你管。这就是削兵权。
虽然这些士绅的部众数目通常不多,几十几百的,不配称为‘兵权’,也就是那个意思了。
他们乖乖听从还罢了,毕竟不是反贼,那还能得个官职,哪怕是闲职也不错了。朝廷这样做,就算厚道啦。如果别有心思,又或者舍不得这般威风劲儿,就离死不远了。”
刘遨道:“逼反他们再?这……”
祝缨摇了摇头:“怎么会?想保留兵马也行,带着你的兵,打仗去!拣最难的骨头让你啃,乱民被你杀了,是死眼下的贼,你被乱民杀了,是死未来的贼。你和乱民,谁死了朝廷都赚。当然,最好是两败俱伤。”
刘遨和苏喆都听住了,苏喆是因这种办法称得上阴险高明,刘遨则是……大开眼界!
她说:“王相公是君子,施相公也算平和,他们不至于……”
祝缨道:“为什么不至于?他们是丞相,越是君子,越想天下太平,就越要这样做!这是对天下好,不是么?
对,填进去的人有点儿冤枉,但一个朝廷想要‘厚道’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不止是改朝换代,也可能央及百姓。
有智力让各方都获益的人太少了,腾挪弥补而已,再聪明的人也有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如果政事堂真能达成目的,皇帝的运气未免也太好了,史官能吹他一个‘中兴’了。”
刘遨道:“总比割据好,割据之后便是互相攻伐,民不聊生,无论贵贱,都是朝不保夕,概莫能外。但愿王、施诸公能够力挽狂澜,也望天下士绅能有公心,得到善终。”
苏喆已经听懂了,道:“我看这邸报上没有写咱们,也没有收到朝廷对咱们的令。应该依旧将咱们当作羁縻。姥,今年是不是得给朝廷运点粮和布了?”
祝缨道:“他们现在腾不出手来对付咱们,不止咱们,哪怕是那些人,也不可能一纸政令就统统解决的,琐碎的事情可不少,这里头学问大着呢。不过还是准备吧,意思要到。好让他们安心做点正事,天下太平比天下混乱要好。”
“是。那——派谁去呢?”
祝缨看了刘遨一眼,有些惋惜,现在不宜刺激王叔亮。祝缨道:“让祝炼带着赵霁、郎睿去吧。”
“是。”
祝缨索性写了几封信,是给顾同等人的。他们如今还在外地做官,正好询问他们不同地方士绅的下场。
第531章 还行
近来年景不似以往,祝缨年轻时连续若干年全国无大灾的事情现在已经成为老人口中的“当年”。包括安南在内,气候也不如前了。
今年又到了各州过来与幕府算账的时候了,赵苏、祝炼的表情都不大开朗。他们的账是交上了,然而以二人的经验,收成绝算不上好,两人开始打腹稿,预备在制定来年计划的时候向祝缨说明情况。
祝青君与祝重华反而显得比较轻松,她们与苏喆、赵苏、祝炼、巫仁、项安一同参与了祝缨主持的拟定来年预算的小会。涉及他们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来年交多少,二、来年他们想花多少。
收税都是地方上收,却不是全部上缴到幕府的,各级衙门也会自留一部分用到本地,譬如抚恤、修路、挖渠以及做其他补贴等。同时,幕府收来的税,则是要花在涉及到整个安南的事务上,这一项是各州都希望多为自己争取一点的,比如修渠,会要求先修自己境内这一段的。
上面希望多收一点,下面希望多留一点。这与朝廷户部的争吵也很像。
安南比朝廷和谐一些,祝青君与祝重华都定了与今年相仿的目标,祝重华叫苦的话也只说了:“新地还在开垦,头两年收成不定,缓上三、五年,新田我一定能照常交,我写字据,办不到提头来见。现在却是不行的,还是交旧田的吧。新田产粮还要做种哩。”
祝青君的话没有那么多,说道:“普安州屯田亦如是。”
赵苏与祝炼却希望户曹能够有个心理准备,今年这些收入比较勉强,明年可能交不了这么多。巫仁道:“无地可垦了么?”
梧州、博州都是比较“老”的地方,开发耕种年载长,条件好的荒地所剩不多,尤其梧州,还有外五县不归管。
不过博州比梧州要新,应该还有余地的。
赵苏叹气道:“你们没发现么?近几年不如往日了。”
祝重华奈着性子听他说完,惊讶地道:“怎么,现在这样还不叫多么?”
祝炼道:“当然不算多!南方本就贫瘠,产量不如北方,西三州又不如东二州。”
祝青君想了一下,轻松的表情不见了,轻声说:“不是现在多,是先前太差。西征前,西部三州以前少一季麦,水利也粗糙,耕种的人也无力。”
多了一季庄稼,水利、农具等又变好了,一年的产量自然就提上去了。祝重华是西三州出身,人生前几十年的经验,一年的产量比现在少一季麦子的收成。这还不包括每季产量的提升。所以百姓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包括祝重华在内的不少官吏也觉得没有问题。
赵苏、祝炼是在山外做过地方官的,经验、标准、底线与她不同。祝青君介于二者之间,一经提醒也想明白了。
祝重华慢了一拍,又多想了一想,却并不愁:“那也比以前强多了,如今兴旺,咱们还是能应付下去的。你们三位不要愁眉苦脸的,再苦,也不会比以前苦。”
祝炼道:“你说兴旺,也包括人口呀!吃饭的嘴,也多了。”
祝缨对巫仁道:“明年要有数。”
“是。”
祝缨没有同意现在就宣布削减明年的赋税,只是让巫仁在制定预算计划的时候要留一点余地。万一明年减产,也好有个退步。
一旁,刘遨奋笔疾书,记录着会议的内容,一面在心里吃惊:还有这样的?看来,二十三娘去普安州是对的,我等该当知晓这些事。
又想,如今在朝为官的人又有多少人能够了解这些细节呢?或许知道年有丰歉,个中前因后果,恐怕未必能知。旧家子弟,哪怕到地方上为官,又有多少是想到膏腴之地补贴家用、并不用心治国安民的呢?
越想越是心惊